第三百一十七章 堪笑一叶飘零(一)(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1753 字 2023-10-18

“那么殿下为什么还要答应?”

“不答应不行啊,自盾谶出,坊间又有许多谣传,有的百姓不知大势真以为孤一出兵,吐蕃立平。当真那么好平的?还有的百姓又将逃户风波翻出来,说孤文武双全。父皇病情一直没有痊愈,时好时坏,为了控权,又掀起了许多事情,使朝政败坏。为什么父皇还不退位让贤?为什么会有这个传言出现?父皇有没有听到?孤去青海,或者还有一线生机,但在东宫,却更危险了。刚才说那些话,只是点醒大家认清事实,不要对孤此行抱多少希望。”

“殿下,可……不行,臣立即面见陛下去,要上疏!”

“郝相公,千万不可。现在的朝堂已经不是以前的朝堂,政事未失,正是各位相公依然如砥柱一般立于朝堂之上。若是使父皇动怒,一一或贬或流,朝堂有可能真正为一群宵小之辈把持。孤不想一年两年从青海回来后,朝堂面目皆非。此时各位相公要明哲保身,非是为各位自己,是为了孤,也是为了国家。”

“可……”

“郝相公,不必担心,自孤察觉以后,放下所有经义书籍,专看青海以及吐蕃山川地形以及风土人俗,又向裴侍郎学习兵法,就是为这一天准备的。”

“殿下智慧过人,所思远阔,臣不及,”郝处俊说着,忽然伏下来道:“臣恳请殿下若真去青海,请以生命安全为重,青海一战胜负,不会使我朝立兴立废,但殿下才是真正关系到大唐的将来。”

说着泣不成声。不仅是仁爱,是智慧是才能,一个好的人君,对国家何其的重要!

“快快请起,”李威立即将他扶起来。

……

太子会不会领军,无论朝廷或者民间,都在议论。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诏书还没有下达,议论声从洛阳已到了长安。

魏元忠追悔莫急,对狄仁杰说道:“当初我不该逼太子。”

“是错了,魏御史,朝中那么多人,为什么你非要太子想办法?若太子不出面,声名不会更隆,皇上就不会顾忌,太子就会不出行青海,”狄好说道。到了韦家,也在长安城中,狄好与狄蕙便时常来探望义父。

反正岁数也大了,渐渐想得开,进不进入东宫无所谓,能得太子垂青,已是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

“是,侄女训得对。”别的大臣不懂军事的,魏元忠对军事也略略有所长,不是很精通,但懂一点。所以才能看出李威去青海的凶危。

“好儿,不得无礼,”狄仁杰呵斥了一声,又对魏元忠说道:“未必是坏事。魏御史,你想一想,殿下在朝堂上如何?”

“狄君指的是?”

“是文臣。”

“可!”魏元忠毫不犹豫答道。李治推出二王之争,固然拢回更多皇权,可本来许多大臣都在观望,这一逼,象郝处俊等人,一下子真正逼到太子一方。别看李治又捧抬了一些大臣对太子党掣肘,可是朝中有重望的大臣,资历深的大臣,大多数站在太子一方。

“那么武将呢?”

“欠缺,太子虽西南一行,一些武将归心,终是少。”

“这就是机会。去年我对你说过,布下一局,可也没有料到后来陛下倒行逆施。但不是没有好处,陛下如此,有的人总归不大满意……太子等不及了……”就是没有这回事,拖而未决,有可能李治因为权利失控,脑袋一热之下,对儿子下手,为了皇位,儿子杀老子的人不多,但老子杀儿子的不要太多:“大唐中兴,这两年之内将可决定!”

“但是狄君,是青海,是论钦陵。”

“陛下不是还没有下诏书吗?若下了后,我将写一封信给殿下,让他不能计成败,保重自己生命,才是关健。”

正在说着,外面仆人说道:“有钦差前来下旨。”

两人茫然对视一眼,然后迎了出去,跪拜以后,太监宣旨。

“……”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后,宣道:“着狄仁杰两位义女为东宫承微,即刻起程,赴往东都。钦此。”

同时还有两道圣旨,没有去韦家,而是去了杨家与洛阳安顿的徐家,下达给徐俪母亲与杨敏母亲的,让杨母立即唤杨敏以良娣身份进入东宫,徐母唤徐俪以良媛身份进入东宫。

不但四女得以入东宫,而且升了,狄蕙二人从最低一品的奉仪变成了良媛,徐俪原来就没有议,无所谓升迁,杨敏却从良媛变成了尊贵的良娣!

这一次四女进宫,一个大臣都没有弹劾了,却有许多人在叹息,有人在称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