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屡败屡战九十八章台湾统一
荷兰的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们是一支签订契约的雇佣军,所以面对着希望不大的围困战,有一些人选择了叛逃。
根据荷方记载:有一个军士下午休息,于傍晚睡醒之后,把枪扛在肩上,对他的同伴说:“你去烧开水,我去打新鲜的野味。”他的同伴以为他要去海边射鸟,就说:“好,多打几只回来。”那军士说声再见,即走出城堡,沿着海岸向凤梨园明军驻地走去。终于,可恶的家伙投降敌人了。我们对此都没有注意到,直到他走到第二渔场时才警觉到,虽然派了骑兵追过去,但他已经走得太远了。
这个叛逃的军士在朱成功那里显然受到了优待。他向朱成功建议:要趁着围城里面人心涣散、惊慌失措的机会抓紧开展连续不断的炮击,这样里面疲惫不堪的人就会绝望,而且热兰遮城堡本来就修建得不堪一击,如果用大炮,会很快完成战斗。
不仅如此,他还详细地告诉明军热兰遮城堡及周围的地形地势。乌特勒支碉堡地势高,是保卫上层热兰遮城堡和周围四角附城的重要据点,只要拿下了乌特勒支碉堡,四角附城里的人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住枪炮的射击,不用费很大的损失就能夺取四角附城。到时候,在四角附城里加强挖掘,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进攻了。
荷兰的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们是一支签订契约的雇佣军,所以面对着希望不大的围困战,有一些人选择了叛逃。根据荷方记载:有一个军士下午休息,于傍晚睡醒之后,把枪扛在肩上,对他的同伴说:“你去烧开水,我去打新鲜的野味。”他的同伴以为他要去海边射鸟,就说:“好,多打几只回来。”那军士说声再见,即走出城堡,沿着海岸向凤梨园明军驻地走去。终于,可恶的家伙投降敌人了。我们对此都没有注意到,直到他走到第二渔场时才警觉到,虽然派了骑兵追过去,但他已经走得太远了。
这个叛逃的军士在朱成功那里显然受到了优待。他向朱成功建议:要趁着围城里面人心涣散、惊慌失措的机会抓紧开展连续不断的炮击,这样里面疲惫不堪的人就会绝望,而且热兰遮城堡本来就修建得不堪一击,如果用大炮,会很快完成战斗。
不仅如此,他还详细地告诉明军热兰遮城堡及周围的地形地势。乌特勒支碉堡地势高,是保卫上层热兰遮城堡和周围四角附城的重要据点,只要拿下了乌特勒支碉堡,四角附城里的人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住枪炮的射击,不用费很大的损失就能夺取四角附城。到时候,在四角附城里加强挖掘,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进攻了。
朱成功继续向荷兰总督揆一施加促降压力,于公元1622年1月25日组织了进攻热兰遮城的主要外围阵堡乌特利支堡的战斗。战斗打响后,朱成功指挥30多门大炮连续发射2500余发炮弹,整个城堡变为一片废墟。形势对揆一更加不利,外围城堡被攻克后,热兰遮城暴露在明军的火力威胁之下。为加速敌人的失败,朱成功在乌特利支堡废墟上架起6门火炮,轰击热兰遮城。揆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距离做出最后决定的时间越来越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金厦海岸被陈永华俘获的一位荷兰,gt船长拉迪斯,愿意出面对,gt揆一进行劝降。拉迪斯写t书,gt给揆一的劝降书,告知,gt了卡乌已经逃走的消息,并称赞朱成功军队是仁义之师,提出只要投降就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随劝降信送给揆一的还有第二封信,这封信是一张只有签名、没有内容的白纸。揆一见到此信,顿时明白空白信的含义。它预示着荷兰人如果拒绝投降,则将是一场无法估量的灾难,最后期限就在眼前,中国人已不允许他这个外国总督继续拖下去。
在这最后的时刻,荷兰殖民当局终于按照内部程序,于1622年1月27日召开“台湾评议会”决定命运。29名成员中只有4人反对议和,25人同意立即投降。根据台湾评议会的决定,揆一的秘书韦恩利普伦和检察官伍德豪斯威尔在会后立即来到明军大营,交上议和书。九个月前他们二人来谈判时拒绝了朱成功提出的荷兰人必须投降的建议,如今兵临城下他们只有投降。
对于荷兰方面的议和书,朱成功指出,荷兰方面必须明确表明是“献城投降”,必须降下荷兰三色国旗;并且例如军械、弹药、粮食、物品等财产必须交出,属于私人的财产除了巧取豪夺的珍贵文物外可以带走。此外朱成功还同意了谈判代表的最后一个要求,即要在撤离时“击鼓、鸣金、荷枪、扬旗”。这恐怕已无胜利的含意,只是失败的纪录,朱成功同意了他们的这一请求。
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公元1622年2月1日,郑荷双方代表在大员市镇的税务所完成协议的换文。历史更应该记住这一天:公元1622年2月9日,在台江边的沙滩上,战旗飘扬,鼓声阵阵,受降仪式正式举行。热兰遮城铁门打开,揆一带领荷兰官员走出来。揆一向朱成功交出了城堡的钥匙,并献上一把象征权力的西洋宝剑。当天正午,随着阳光下旗杆影子的消失,热兰遮城内降下了已经飘扬了38年的荷兰国旗。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把占领自己领土的外国侵略者赶出去了。
收复台湾的爱国英雄朱成功,在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后,喜不胜收,题诗道: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闾关不忍离。
这首诗是勿忘在莒的田横三千士的典故,莒ju,是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战国时归附齐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勿忘在莒”,大体有两个出处:一出自吕氏春秋直谏:“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这段历史说的是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在这里“勿忘在莒”,就是告诫“不要忘记复国”。“勿忘在莒”,在这里是比喻“不要忘本”。蒋介石所引用“勿忘在莒”,一定是“田单复国”这一历史典故。
1952年1月,蒋介石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