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骑者在东,约四百,身着纱縠单衣,头竖双尾鶡冠,持大戟、长刀,此身装扮,惟有禁军羽林郎、虎贲骑。步者在北,人数同样是四百上下,玄甲大戟,头戴兜鍪,正是九卿执金吾麾下持戟士。而将步骑者,即吕布千盼万盼的骑都尉张辽张文远,右中郎将皇甫祚皇甫坚寿。
遭到步骑夹击,本就信心不足的董军立刻动摇,渐有崩溃之势。董璜的心已经彻底冷下来,以吕布的地位、威望,根本不足以驱动禁军,恐怕连士人也力有不怠。是谁突然,董璜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皇甫祚。进而,联想到一个名字,皇甫嵩。
皇甫嵩、吕布、士人,原来如此
三方联合,而我身负京畿防务重任,竟然毫无察觉,是我害了叔父董璜痛彻心扉,五官扭曲成一团。
亲卫一把拉住董璜手臂,急语道:“校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形势危急,不能再做迟疑,走”
董璜猛然惊醒,他说得有理,宫外还有数千步骑大军,城外,叔父董旻更是坐拥数万众,只要突出皇宫,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董卓、董璜一行人,由西门入宫,大军即在未央宫西门外,而张辽、皇甫祚援军,自北、自东而来,不碍突围,董璜乃率数十骑打马向西逃难。
既然决心除去董卓,自然是万事皆虑,怎会让他轻易逃出,董璜等人才冲出百余步,便遭越骑校尉王颀带兵堵截,双方一通混战,董璜被砍落下马,割去级。
随着董旻死去,董军纷纷投降,不降者皆被大刀长戟砍杀,皇宫之战,至此落幕。
天子刘协身边平日间环绕之人,皆为关东、关中士人,这些人没有几个对董卓抱有好感,虽不敢明言,亦有隐喻,日子久了,刘协也渐渐厌恶董卓跋扈。而今日,刘协心里对董卓的恶感达到顶峰,世间岂有君候臣至,才开朝会的道理
刘协这几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比有些人一生还要精彩百倍,逼得他必须成熟起来,小小年纪就懂得隐忍,他心里暗暗誓,等到成年亲政,定当法办董卓。
可是,无论刘协再怎么成熟,说到底,他终究只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骤然碰上政变,碰上厮杀,大感生命受到威胁,眼神满是无助,身体瑟瑟抖。
侍中扶风马宇、弘农杨密、宗室刘谦等人温言安慰天子,尤其是马宇,和族叔马日磾明哲保身,作壁上观不同,他性格慷慨有大节,自族姑、皇甫规后妻马氏为董卓逼杀,深以为耻,屡思复仇,为王允所招揽,全程参与了除董计划。马宇直言,这也许是朝中文武对逆臣董卓最后的一次反击,胜,则汉室复兴,败,则社稷衰矣。
此言一出,不仅刘协听得一呆,连杨密、刘谦等人也是目瞪口呆。
刘协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董卓兵强马壮,朝臣,能杀得了他吗,万一失败了刘协越想越害怕,及百官入殿护驾,填满空旷阴森的大殿,才稍稍使他安心。很快,他就从太尉马日磾、司徒王允口中得知,董卓已然伏诛。
董卓这颗一直压在胸口的大石卸去,刘协自然大为高兴,只是令他想不通的是,董卓既然已经死了,外面为什么还在打
公卿面面相视,无人能答。
小天子目前还不能理解,董卓之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公卿为免小天子遭到惊吓,让侍中杨密、刘谦等人扶刘协回返内殿休息。
战斗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过两刻钟,殿外的喊杀声便平息下来。司徒王允,此次除董事件的主要策划人,由始至终,都安安稳稳坐在蒲席,合目养神。
不久,浑身浴血的吕布双手分别拎着董卓、董璜头颅,大步流星进入未央殿,将二颗级随手掷于阶下,昂立抱拳道:“诸公,幸不辱命,二贼授”
至此,一直表现平静,仿佛置身于事外的王允睁开双目,大喝一声好。
第三百六十五章揽权
未央殿,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位台阶下,歪歪斜斜躺着两颗血淋淋的头颅,一个,是曾经大汉国第一权臣董卓,一个,是其侄,执长安兵权的中军校尉董璜。
王允蓦然立起,大喝一声好,春风满面,欣喜非常,参与行动的朝臣亦纷纷拍手称快,一些公卿如太尉马日磾、司空淳于嘉者,不明就里,沉默以对,显然对突如其来的结果还有些不能接受。而那些平日间阿附董卓者则惶恐不安,他们,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下场,轻者贬为平民,下狱死,乃至满门抄斩,不出此三者。
诸臣百般模样,独独无人垂怜董卓之死。不,有一人,左中郎将蔡邕轻轻一叹。
蔡邕叹声虽轻,却与大殿内的气氛迥然不同,为王允所察,只见王允脸色骤然一沉,责备道:“董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中郎为天子之臣,世受汉恩,国主危难,不曾倒戈,今董卓受天诛之惩罚,而君嗟痛,何也”
“”蔡邕无言以对。他何尝不知董卓之恶,然他一生蹉跎,为阉人所害,绝仕十余载,年近六旬之际,正当以为自己一身抱负无处施展,终老家乡,是董卓,将他招入京中,授予高位,给予重权,可谓对他知遇之恩。今董卓暴亡,他为其叹息一声,终不为过,即使得罪王允、诸公卿,亦不悔也。
王允面部阴晴不定,董卓既死,合他掌权,有心拿蔡邕立威,只是蔡邕其人才学甚高,名传四海,更兼其婿骠骑将军盖俊雄踞北疆,带甲十余万,威势更在董卓之上,而今董卓余党尚未根除,冒然得罪盖俊,甚为不智。不过王允性格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要他就这么轻轻的放下,委实很难,就当他进退不得时,太尉马日磾、司空淳于嘉等人做起和事老,王允冷哼一声,借坡下驴。
右中郎将皇甫祚、越骑校尉王欣、骑都尉李肃、张辽相继归来,几人见殿内气氛有些诡异,颇为不解,以目视吕布,寻求答案,吕布轻轻摇了摇头,不作解释。几人也不再继续纠缠,都是为董贼之死而高兴。
王允深得董卓信任,以司徒领尚书令,平日就主持公卿议会,现在,作为诛杀董卓的策划人,他当仁不让走出来,领袖群伦。当然了,表面上还是要显示一下谦恭,假意以太尉马日磾,学为儒宗,海内所敬,请其以太尉录尚书事,执掌国朝。
马日磾自然是推迟了,他无功无禄,岂敢受命。
王允又荐淳于嘉,后者同样拒绝。
至此,有亲王允者出列,以王允独揽除贼功,请为录尚书事。录者,总领也,总领尚书台,总领朝政,此职一般多出现在天子尚幼,不能亲政,为国君辅佐。
王允受命后,目光转向御史中丞皇甫嵩,皇甫嵩在此役功劳显著,而且后面还有很多用得着他的地方,比如招降董卓余党,不可不厚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