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在华报纸如万国公报、申报、京津泰晤士报等犹如风向标一样,再次转向支持中国获胜论,纷纷抨击日本弹丸小国竟敢攻击中国巨龙,实属自讨苦吃。
然而,舆论并不能代表各国列强政府,政客们和军事家们的分析要透彻的多。他们认为日本国体先进,而中国还是半殖民地社会,新制度击败旧制度是历史必然。只不过,他们之前低估了清政府的力量,瘦死的骆驼毕竟要比马大,要彻底打败清帝国的阻力还是非常大的。
一场海战并不能决定最后鹿死谁手,毕竟日本海军主力还在,而且日本已经向英国订造了富士级全钢制战列舰两艘,已经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式战列舰要比大清帝国的甲铁战列舰强大的多。
因此,尽管各国媒体纷纷改变风向支持中国,但各国列强政府依然持保守态度,静观其变。
清帝国国内报纸循环日报、汇报、述报等为了给国民们打气,纷纷夸大其词报道了北洋水师胜利的消息,借以掩盖陆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
报纸的力量非常大,国民为之振奋,清廷几个月来备受国内外指责终于可以挽回些颜面了。
然而,懦弱的清政府高层,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重新占据上风,在有前车之鉴“中法战争”和“中日基隆战争”为参照后,孙毓汶借口慈禧大寿日期临近,要求早日结束战争,因此请求英、法、德、俄四国出面调停与日本和谈。
李鸿藻、翁同龢等反对,极力主战。而李鸿章因为他的淮军战败后想保存实力,倾向议和,但张之洞、刘坤一等各省督抚们则继续力主打下去。
慈禧本来并不想表态,但是光绪急于亲政揽权,主动跟各省督抚们站在一条战线上极力主战,这顿时刺激了慈禧的神经。
19日上午,慈禧发布懿旨,称寿诞将至不想看到战事。于是批准孙毓汶的“乘胜和谈”的计划,派奕劻跟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和谈。
日本帝国自发动对清战争以来,节节胜利,占领朝鲜后整个帝国政府上下所有人高兴的要命。然而,黄海主力决战后,日本海军损失两艘重要的主力舰和两艘老式军舰,海军实力大打折扣,日本帝国上下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
联合舰队各舰伤痕累累的回到佐世保军港后,立即被拖入船坞维修,而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则立刻返回东京大本营报告情况。
伊藤博文内阁已经乱成一团,按照战前计划,海军败则退守日本本土。但此刻日本陆军大胜已经占领了朝鲜,若是吐出去实则不甘心。
参谋本部内,海陆军总参谋总长陆军大将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同伊东佑亨讨论黄海海战问题。
伊东佑亨详细解说了当日黄海大战的细节,表示日本联合舰队从一开始就处于优势,本可以重创北洋水师的,但吉野号突然在战斗中停车接着被致远舰击沉,使得海战形势逆转。
伊东佑亨以为那是个意外的天灾,向有栖川宫炽仁亲王表示,“如果没有那个意外,我们肯定会胜利”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看着伊东佑亨坚定的眼神,满意的点点头,道:“看到你还有斗志本王很高兴,但帝国海军失去两艘主力舰和两艘二等舰后,在总吨位上已经不占优势”
伊东佑亨说道:“亲王殿下放心,北洋水师的家底我们最清楚。七年多时间没有添置和维修战舰,舰龄老化和腐蚀严重,损管能力极差,这次战斗中他们各舰的速度都差我们一大截就是证明最重要的是,北洋水师没有多少弹药储备了不敢再跟我们进行一场高强度海战因此黄海的制海权最后还是我们的”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点点头,道:“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外相大人已经照会了各国公使,要求他们严守中立,清帝国紧急向海外订购的军舰、机器设备和枪支弹药等物资全部被扣押在各国海关。清帝国临阵磨枪,就算北洋水师赢了,没有弹药的军舰跟废铁没有什么两样儿”
伊东佑亨看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的表情似乎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高兴的道:“多谢亲王殿下的支持”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笑道:“我虽然不反对,但是你得说服伊藤博文内阁才行”
第二天,伊东佑亨先说服了外相陆奥宗光,继而二人一起又说服了伊藤博文内阁。
伊藤博文希望这场战争胜利,否则他就得引咎辞职并且解散内阁,因此他选择再给伊东佑亨一次机会。
这时,清帝国驻日本公使汪凤藻带来了清廷的求和请求,顿时令伊藤博文内阁所有人大吃一惊。
不过想到当年的中法战争中清帝国也是这样在做的,因此细想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伊藤博文正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海军再战所需的物资,而伊东佑亨也需要日本海军进行休整,因此同意跟清帝国和谈。不过他们却是更加蔑视清帝国了,心中也坚定了胜利信心。
需要些激励措施了,晚上10点前推荐票达到300张将有第三更送上,兄弟们看书得厚道的投票啊
甲午风云第9章升任参将一更
9月25日,在英、法、德、俄四国出面调停下,清日两国在北京展开谈判。
消息传出,顿时举国哗然。
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的结果犹如昨天之事一般被国人们想起,清帝国害怕法国情有可原,毕竟法国的强大不是清帝国可以抗衡的。然而一个小小的日本帝国也值得清政府这样卑躬屈膝,顿时让四万万同袍们忍不住心寒。
李鸿章也是谈判代表之一,正忙着跟日本代表和谈,因此无法到旅顺亲自封赏北洋水师的功臣将士们,代替李鸿章来旅大犒赏的是李鸿章的大谋士杨士骧。
北洋水师人人有份,军官们加官进爵,士兵犒赏抚恤,总之仗打胜了怎么都好说。
不过,陆军就惨了,打了败仗撸了叶志超等一大群军官不说,犒赏也没他们的份儿。
邓世昌因为击沉吉野有功,因此加总兵衔,但北洋水师只有左右两翼两个总兵实缺,刘步蟾和林泰曾指挥唯一的定镇两艘甲铁战列舰,没有其他战列舰可供邓世昌管带,因此还只是个空头衔,只好以总兵衔继续管带致远舰。
王辰浩因为是击沉吉野和浪速的间接第一功臣,因此他的官职和品秩升的最快,跟火箭似的。除了丁汝昌答应给他的蛟龙号管带一职,朝廷给他的品秩则是中军参将,成为仅次于中军副将的大官。
这管带就是舰长,为海军职务。而参将则是品秩,和现代的军衔差不多。参将相当于现代海军的准将。
王辰浩初来乍到就当了大官,正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雄”。当兵的若想升官在和平年代可以说举步维艰,但在战争年代,火箭式的前进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北洋水师将领们并不嫉妒王辰浩眼中的所谓“大官”,由于清朝卖官卖爵严重,一个参将头衔完全可以花钱买到,简直是一抓一大把。
杨士骧同丁汝昌等人谈完正事后,特意留下了王辰浩。
虽然杨士骧已经从丁汝昌等人口中得到了关于王辰浩的身份,但是他还得按例询问一番,因为这次他是代李鸿章过来摸底的。
王辰浩能说的都说了,不能提的只字不讲。由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极为落后,因此杨士骧从其他地方难以获得情报,王辰浩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