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6(1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2392 字 2023-09-30

为此帝国舰政总署的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最终由帝国北洋兵器重工超级大炮设计师罗森博格将安装在超级大炮上的反后坐力系统技术安装到明级战列舰上,使得明级战列舰主炮齐射时,后坐力大幅度降低,只有元级的4000吨后坐力。不过,主炮射击冲击bo依然无法解决。

明级战列舰依然使用低初速高存能的重型穿甲弹头,炮口初速将为785米秒,最大射程达到45公里45度仰角,炮弹需飞行90秒。不过远程测距仪未能获得突破,中央火控系统有效指挥距离依然是25公里,这个距离跟元级战列舰的有效射击距离没有没有变化。

明级战列舰装备的光华13年式460毫米口径主炮是迄今为止全球威力最大的舰炮,与美国现役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配备的k7式406毫米口径45倍径舰炮相比,光华十三年式460毫米舰炮在穿甲弹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处于优势地位。炮弹有着更强的装甲穿透力,单纯从数据来看,明级战列舰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已经可以贯穿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反过来,不论是美国的科罗拉多级,还是在建中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还是日本的410毫米的长门级战列舰,甚至英德两国建造当中的406毫米主力舰,她们的主炮难以做到这一点,除非在3000米距离上近战,否则根本无法击穿明级战列舰的装甲。

副炮方面,明级战列舰的副炮依然采用152毫米舰炮18门6座三联装,但是为了提高副炮的侵切力,倍伸延长至60倍伸,成为世界各国海军150级别副炮中火力最强的舰炮。

六座副炮炮塔全部布置在中央舰岛周围的二级甲板上面,由于中华帝国舰岛的特sè是正六边形几何学布置线条符合美学设计,因此六座三联装副炮分作六个角布置,这种配置可保证明级战列舰的全部3座副炮可以同时指向一舷,大大提升对中近距离的敌舰的攻击力。

从明级战列舰开始,中华帝国海军部也对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提出了担忧多次演习结果,因此海军部首次将152毫米副炮改为高平两用速射炮,这样明级战列舰的的主副炮都能对空射击。但这两种火炮毕竟不是专门设计的高射炮。对空射击一般只能起到干扰来袭飞机飞行的恐吓作用,该舰的防空任务主要还是由其装备的127毫米和25毫米口径高射炮来担任。

明级战列舰装备12式60倍径127毫米口径高射炮,24门8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该炮俯仰角90度,最大射程19000米,最大射高13400米,射速14发分,身管寿命1500250式60倍径25毫米口径高射炮,装备48门16座三联装,均带有防盾,该炮俯仰角90度。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6800米,最大射高5000米,射速220发分。

这两型高炮在中华帝国未来的战争当中,算是两种xg能非常不错的高射炮。,可以挡住敌国的飞机袭击,但是本国的飞机则无法防住。

防护系统方面,明级战列舰作为不沉的战列舰,大汉民族不屈意志的体现,海军部对明级战列舰的防护极为重视。按照设计要求,该舰的装甲应能够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中甲板还能抵御从3900米高度投下的600公斤重航空炸弹以1913年的猫妖舰战携带的500公斤航弹作为抵御标准,但无法防住h1n1轰炸机携带的1吨航空炸弹。

为实现上述要求,明级一共安装了两万多吨中华特种钢装甲和防御板,占全舰正常排水量的30。该舰的弹药舱、主机、锅炉舱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战舰中部用厚重装甲带保护的防御区划内从前主炮前端一直延伸到后主炮后端的位置。防御区划的舷侧装甲从战舰舯部水线处一直延伸至战舰底部,其上端水线处的主装甲带厚度达450毫米,主装甲带以下的舷侧列板的厚度为75200毫米由上至下递减。防御区划顶部的装甲敷设在战舰的中甲板处,厚度为200230毫米采用加入钼的均质镍镉合金钢。防御区划的前后两端则由270-350毫米厚的装甲横隔壁防护。

这一时期的中华特种钢,已经更加优秀了。因此经过测试后,原本需要安装460毫米的早期中华特种钢,现在只需要安装450毫米厚即可,足以抵御明级战列舰的发射的重大15吨的18英寸炮弹,而其他国家的19英寸炮弹或许才能够将其击穿,在这点上,中华帝国海军已经大幅度拉开了跟欧美各国列强海军之间的距离,远远领先。

其他电子通信设备方面,除了无线电系统、电话系统、声纳阵列、光学测距仪、火控指挥仪、方位导航仪等元级战列舰已经装备的设备,都大幅度得到改进和升级,体积和重量减小,精度和速度增加。

作为明级战列舰,她最突出的能力,除了强大的火炮、装甲和航速外,该级战列舰首次安装了中华帝国北洋科技研发出来的平面雷达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雷达,并成为海军装备最早的雷达系统。

事实上,雷达早就出现了,只不过人类没有进一步研究它而已。而特斯拉等人开启了王辰浩的蛟龙号潜艇之后,里面的雷达设备他们虽然无法研制出来电子管技术不过关,但是雷达的理论跟声纳差不多,以特斯拉等人的聪明,很快就找对了方向,并在中华帝国大笔资金的支持下,开始研发最初级的机械式雷达系统。

最早关于雷达概念的提出,是在1842年,多普勒christianandreasdoer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不过当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二十年后,1864年马克斯威尔jascerkaxwe推导出可计算电磁bo特xg的公式,为雷达的计算扫清了数学障碍。二十年后,1886年赫兹heerichhertz展开研究无线电bo的一系列实验,并与1888年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bo。

到了1897年,汤普森jjthoson展开对真空管内y极射线的研究后,侯斯美尔christianhusyer在1904年终于发明了电动镜teeobiose,这是利用无线电bo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特斯拉等人研发成功了声纳系统,并开发出真空三极管,世界上终于有了第一种可放大信号的主动电子元件。

1909年,特斯拉完成了雷达理论的研究,并跟电磁bo专家马可尼和富兰克林三人在北洋科技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短bo信号反射,并在声纳的基础上改用对空bo段进行一系列实验。

最终,在1912年2月,特斯拉等人研制成功了平面角雷达系统,可以防止水面上的船只相撞,再经过改进,通过一个巨大的电磁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装置,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于是军用机械雷达正式诞生。

这要比罗伯特沃特森瓦特roberatsonwatt成功设计雷暴定位装置它宣告了雷达的诞生早了5年。

不过,问题是这种雷达需要巨大的天线装置、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装置,以及将信号转为精确的机械制图,都需要非常庞大、系统和精密的仪器来协助,只有非常巨大的战舰才能够安装,连元级战列舰的舰岛上都不适合安装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巨大的雷达仪器,但这点在明级战列舰的巨大吨位和舰岛上就可以解决了,于是第一款r1型舰载雷达便诞生了。

这款雷达可以探测到40公里外的海面目标,可以为中华帝国海军提供敌舰的大致位置。

不过,略带遗憾的是,中华帝国在明级战列舰上安装的中央火控仪还无法跟雷达连接在一起系统工程太过复杂,无法在明级战列舰建成前完成安装。如果中央火控仪能够跟雷达系统连接在一起,那么就组成了对海搜索火控指挥系统,那将是海军革命xg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