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这个人就是刘仁轨。
被命运之手一把推上风口浪尖的这一年,刘仁轨跟苏定方一样,也已经是六十多岁高龄了。但有一点刘仁轨跟苏定方却大不一样,那就是苏定方十几岁就开始驰骋沙场,可刘仁轨却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更不用说带兵打仗
高宗起用这么一个人,能够挽回万分危急的百济形势吗
连身经百战的名将苏定方都不得不知难而退了,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刘仁轨,又怎么可能扭转乾坤呢
人们对此充满了疑虑。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从没打过仗的六旬老人刘仁轨,最终不但彻底扭转了百济的危局,而且一不留神就成了一代名将。
谁也不会料到,苏定方在百济战场上的得而复失和功亏一篑,到头来居然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刘仁轨的传奇人生。
在高宗时期的战争史上,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那就是老将特别多。这些人中有的是年轻时代便建功立业的元勋宿将,如李世勣和程知节等人;有的是戎马一生,老来才有机会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如苏定方;有的是遭到政治迫害,被流放边疆却因祸得福地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裴行俭;再有就是刘仁轨这种人,一辈子都与战场无缘,到老却一不留神变成了一代名将。
那么,在敌众我寡、形势异常严峻的百济战场上,刘仁轨究竟是如何力挽狂澜,成为一代名将的呢
独臂擎天:刘仁轨传奇上
刘仁轨原本在朝廷担任给事中,因参与审理大理丞毕正义自缢一案,在审理过程中秉公执法,差点挖出了幕后主使李义府,因而得罪了李义府,旋即遭到报复,被贬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刺史。几年后,高宗下诏征讨百济,刘仁轨承担了东征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海上的粮食运输。就在刘仁轨准备督船出海的时候,突遇海上气候变化,他便推迟了出海日期。
可是,一直想把刘仁轨置于死地的李义府在得知情况后,却严令刘仁轨按时出行,不得耽搁。刘仁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出海,结果遭遇暴风,船只沉没,大多数水手葬身海底。
李义府立刻抓住把柄,命令监察御史袁异式前去调查刘仁轨失职一案,并且特意叮嘱袁异式说:“君能办事,勿忧无官。”
李义府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袁异式利用这个案子整死刘仁轨。袁异式抵达青州后,对刘仁轨说:“您在朝中得罪了什么人,心里应该很清楚。依我看,您最好早作打算。”
袁异式其实是在暗示刘仁轨既然你已经犯在了李义府手里,那迟早也是个死;与其被朝廷明正典刑,弄得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还不如趁早自我了断,留一个全尸,保一家平安。
可是袁异式的“忠告”却遭到了刘仁轨的断然拒绝。他说:“我为官失职,理当接受国法的制裁,你如果依照法律将我处死,我绝不逃避。可是,如果要我自杀而让仇人称心快意,我绝不甘心”
袁异式奈何不了刘仁轨,只好把他绑了,押回京师复命。案件上报朝廷后,李义府马上对高宗说:“不斩刘仁轨,无以谢百姓。”旁边的一个朝臣源直心听了,当即替刘仁轨打抱不平,说:“海上突起风暴,非人力所能及。”认为刘仁轨失职情有可原,罪不当死。
高宗随后作出裁决,将刘仁轨罢官,让他以布衣身份随军东征。
就这样,刘仁轨来到了战火纷飞的百济。可他已经无官无职,连普通士兵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一个推车挑担的伙夫。
在官场上混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居然落到了这般田地,刘仁轨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可想而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
即便只是当一个随军出征的伙夫,刘仁轨胸中的报国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百济形势风云突变、急转直下,刘仁轨这一生恐怕就再也没有出头的机会了。
当高宗李治任命刘仁轨为检校代理带方州刺史时,刘仁轨哈哈大笑地说:“天将富贵此翁矣”其乐观和自信的心态溢于言表。
高宗给刘仁轨下达的任务是:会同新罗军队,火速率部驰援熊津。
出发之前,刘仁轨特意向州司请领唐历及唐朝历代皇帝的庙讳名册。然后,这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满腔豪情地说了一句话:
“吾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资治通鉴卷二○一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涌现的人才特别多,而最令人瞩目、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其中大多是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初唐时期,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就活跃着一大批这样的人。他们上马便可杀贼,下马即能治国,在朝堂和沙场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而刘仁轨正是其中的一员。
他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官,可带领军队却是一把好手。史称他“御军严整”、指挥有方,因而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三月,刘仁轨率部驰援熊津,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百济复国军在熊津江口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并派重兵布防,企图阻止他的攻势,结果一战而溃,被杀和溺死了一万多人。正在围困熊津城的道琛听到前方惨败的消息,不敢与刘仁轨交锋,仓促解围而去,退守任存城。
刘仁轨一出手就解了熊津之围,顿时让留守百济的唐军士气大振。刘仁轨随即与刘仁愿合兵一处,共守熊津城。
稍后,百济的军事高层出现了内讧。福信刺杀了道琛,兼并了他的部众,夺取了百济复国军的最高指挥权。随后又大力招集各地的流亡部众,势力顿时更加强大。
正当二刘在百济苦撑危局的时候,高宗又策划了一场崭新的军事行动。
那是埋藏在他心中多年的夙愿征讨高丽。
高宗为何会在这个时候急着出兵高丽呢
首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已经等待了太久,所以不耐烦了。这一点其实不难看出来,因为他在宣布征讨高丽的同时,竟出人意料地表示要御驾亲征,让武后和满朝文武都吓了一大跳,后来是武后上表力谏,他才悻悻作罢。此举充分说明,高宗征服高丽的愿望确实已经压抑得太久,所以急于想了却夙愿。
另一个原因,估计是想通过对高丽用兵来威慑百济。因为高丽一直是百济的坚强后盾,如果能一举消灭高丽,百济复国军的斗志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很可能因此瓦解。如此一来,熊津的危险便能解除,百济也可不战而下,用兵高丽就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设想,所以在龙朔元年四月,高宗正式下诏,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萧嗣业及诸胡兵力共三十五军,从海陆两道分兵合击高丽。
这一年七月,苏定方率领海军直趋浿江,在此大破高丽守军,随后屡战皆捷,迅速进围平壤。与此同时,陆军也快速越过辽东,兵锋直指鸭绿江。高丽权臣渊盖苏文派遣其长子渊男生率数万精兵扼守,唐军前锋受到阻击,无法渡江。
九月,契苾何力率主力进抵鸭绿江。其时正逢江水结冰,契苾何力立刻下令全军踏冰冲锋。高丽守军本来在兵力上就处于劣势,如今失去了天险,顿时斗志全无,防线瞬间崩溃。唐军一直追击了数十里,斩首三万余级,余众皆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