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自保都有困难,如何援助清河”说到这里,颜真卿忽然又话锋一转,“不过,我们也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我真的借兵给你,你打算怎么做”
毕竟,组织力量反击燕军一直是颜真卿日思夜想的事情,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真有能力,也未尝不能考虑与他联手。
然而,面对颜真卿的试探,李萼却显得很不高兴。他说:“清河父老委托我来找您,并不是自己没有实力,想依靠您的军队抵抗叛军,而是因为仰慕您的高义,希望与您共图大业。如今您连一个准信都不敢给我,我又怎么能轻易说出我的计划”
听到这句话,颜真卿心里立刻对这个李萼刮目相看。
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城府显然比一般人深得多。
在颜真卿看来,心里藏得住事的人,就有可能是会做事的人。
可遗憾的是,这只是颜真卿一个人的想法。他身边大大小小的将吏都对这个年少轻狂的李萼极为反感。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颜真卿别理这小子,燕军是那么好对付的吗分给他兵力,只能徒然削弱我们自己的力量,到头来还一事无成
颜真卿迫于众人的一致反对,最后只好拒绝了李萼。
李萼愤然回到宾馆,马上提笔给颜真卿写了一封措辞激烈,并且充满了威胁意味的信。他说:“清河没有投靠叛军,一直坚持站在朝廷这边,如今还自愿向贵军奉送钱粮布帛和军资器械,可您不但一口拒绝,而且还疑神疑鬼。现在我把话挑明了吧,我回去后,清河势必难以在两强之间长久保持孤立,最后只能投靠某一方。到那时候,清河就成了平原眼皮底下的一个劲敌,您难道不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如果碰上一个小肚鸡肠的人,李萼说这种话等于自杀。
因为,这封信不但极大地触犯了别人的尊严,而且还公然发表了投敌言论,实在是有点玩火自焚的味道。在这种兵荒马乱的非常时期,人家要是栽他一个叛国投敌的罪名,随便把他抓来一刀咔嚓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幸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萼,碰上的是为人正直、性情宽厚的颜真卿。所以,他不但不会被人一刀咔嚓,反而凭借这封信,促成了颜真卿借兵给他的决心。
关键是李萼信中的最后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颜真卿清河既可以成为平原的盟友,也可以成为平原的敌人所以,李萼此行与其说是有求于平原,还不如说是在给平原一个机会。
要结盟还是要树敌,就看你颜真卿当下的选择了。
想到这一层的时候,颜真卿顿时有些心惊自己只顾着随顺众人的意见,差一点就铸成了大错
随后,颜真卿立刻赶到宾馆会见李萼,然后点选了六千名士兵给他,并且一路把他送到了平原与清河的交界处。握手话别的时候,颜真卿最后又问了一句:“士兵我已经给你了,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做”
李萼胸有成竹地笑了,说:“听说朝廷已派遣程千里率十万精锐,自崞口今河南林州市西南东进,但叛军据守险要,竭力阻击,以致官军无法前进。我打算先率部进攻魏郡今河北大名县,擒获安禄山任命的太守袁知泰,迎回原太守司马垂,推其为河北西南部的义军首领,然后分兵打通崞口,迎接程千里兵团进入河北,继而克复汲郡今河南卫辉市、邺郡今河南安阳市,最后北上直捣范阳。同时,平原、清河两郡,可率领各联盟郡县的兵力,集结十万人,南下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渡口,再沿河西进,分兵据守险要,切断安禄山的北归之路。总之,此次官军进入河北的兵力,不下二十万;河南义兵北上者,应该也有十万之众。颜公只要上疏朝廷,让潼关守军坚壁清野,不要出战,我相信用不了两个月,叛军一定会人心离散,猜忌内讧,最后从内部崩溃。”
听完李萼这一番完整而详尽的战略规划,颜真卿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好”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颜真卿今天算是见识了一回。
虽然李萼的情报在具体细节上并不完全准确奉命驰援河北的人并非程千里,而是李光弼和郭子仪,但他对此后整个战局的判断和预测却是惊人的准确,尤其是后来河北形势的演变给燕军造成的强大的心理压力,更是被他一语料中。假如玄宗朝廷最后能够确保潼关不失,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肯定会像李萼所预料的那样叛军北归无路,最后自行崩溃。然而,潼关最后还是丢了,所以战争只能彻底朝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此刻,颜真卿已经被李萼的一番战略构想激励得心潮澎湃,当即按照他的计划,命麾下将领李择交、平原县令范冬馥,率平原兵六千,会同李萼的清河兵四千、博平兵一千,即刻进驻堂邑今山东聊城市西,准备进攻魏郡。
燕朝的魏郡太守袁知泰闻报,马上派部将白嗣恭率两万多人前来迎战。双方随即在堂邑展开激烈战斗。唐军的兵力虽然只有燕军的一半,而且多数是新兵,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还是极大地弥补了兵力和战斗力的不足。两军激战了一天一夜,最后燕军大败。唐军斩杀燕军一万余人,俘敌千余,缴获战马千匹、军资器械无数。
这一仗,袁知泰的兵力几乎已是倾巢而出,如今既已遭遇惨败,魏郡是无论如何也保不住了。袁知泰赶紧脚底抹油,一溜烟逃到了汲郡。唐军遂乘胜而进,兵不血刃地克复了魏郡,一时间声威大振。
随后,颜真卿又与北海今山东青州市太守贺兰进明联手,出兵克复了信都郡今河北冀州市。
至此,曾一度陷入低潮的河北抵抗运动又出现了新的转机。而后,随着李光弼援军的到来和常山的光复,唐军兵威更盛,而燕军在河北的日子则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
自从常山惨败后,史思明就龟缩在九门,不敢再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而李光弼兵力有限,也不敢贸然攻打史思明。于是,双方就这样对峙了四十多天。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四月初,史思明才想出了一个对付李光弼的办法。
他不敢与李光弼正面交锋,而是利用燕军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屡屡派出小股部队袭击唐军的运输队,到最后竟然完全切断了常山的后勤补给线。
常山城内的粮草日渐匮乏,将士们都吃不饱,而战马则只能吃草席和草垫。李光弼知道这么下去不是办法,随即派出五百辆车前往距离最近的石邑县今河北石家庄市运粮,以解燃眉之急。石邑是常山下辖的一个县,此时由李光弼部将张奉璋驻守。
为了防备燕军偷袭,李光弼特意让车夫全都穿上铠甲,另派一千弓弩手随行,一路结成方阵保护车队。
唐军的弓弩手是燕军骑兵的克星。奉命前来劫粮的燕军远远望见,一个也不敢靠近。史思明只好命蔡希德率兵攻打石邑,却又被张奉璋击退。最后,五百车粮草终于顺利运抵常山。
但是,这只是一时救急之策,要想保住常山并扩大战果,就必须彻底打败史思明。为此,李光弼立刻遣使向朔方的郭子仪告急,请他率主力驰援河北。
这一年四月九日,郭子仪在征得朝廷的同意后,率蕃、汉步骑兵团共十万余人进抵常山。
史思明的噩梦就此降临。
四月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与史思明、蔡希德在九门城南展开会战。
自安禄山反叛以来,这是官军与叛军在河北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会战。此战,唐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朔方军是一支百战之师,与河北当地的团练和义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一战的结果可想而知。唐军大获全胜,中郎将浑瑊在战斗中射杀了燕军大将李立节,史思明带着残部逃奔赵郡今河北赵县,蔡希德则一口气逃到了巨鹿今河北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