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这必然是“俞氏实学”弄出的玩意儿。
从箩筐中抓出一本书,如同送给方仪、方柠的那两本书一样,这书所用的纸相当不错,因为裁减时依然借用了水力,所以裁减得极为整齐,完全没有毛边。书封面上印着“风暴集”三个大字,字迹却是方孔炤的。
“咦”方以智愣了愣,自己也未曾听父亲说为俞国振题过字啊。
“用了老大人的字,未事先禀报老大人,想来老大人不会与我这小辈一般见识。”俞国振道。
“我看看。这风暴集之中究竟是什么。”
方以智打开书,扉页之上是宋体楷书写的书集介绍,大意是此书每三月出一册,书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当今各方大家的文章诗词,后部分则是俞氏实学。看到这个,方以智哈哈笑了起来:“济民,你倒狡猾,这分明是扯着虎皮充大旗”
俞国振一笑置之,若是直接将他的实学推出的话。那些读书人愿意看的不会太多,可若是加上了此时的文章大师之作,那就不同了。象风暴集第一期之中,便有方孔炤、方以智、钱谦益、吴伟业、陈龙等等诸多文章大家的诗文。开篇便是方孔炤所作的孔华夷之辨考,然后又是方以智的崖山三百五十四年祭,紧接着是一连串的诗文,每篇诗文之后还带有评析。
“这诗文评析是谁替你作的,你一定是作不出来的”看到那些评析。虽有些稚嫩,却往往一言中的,方以智笑道:“彩云归客这名字有些闺气,莫非是你那个使女柳如是”
“哈哈”俞国振哈哈笑了起来,方以智没有猜错。
在诗文之后,是俞国振所作的泰西字母、数字简概。上面有字母及其发音,有扭来扭去的阿拉伯数字及其汉意。这些东西方以智倒是不陌生,可是一般的读书人就未必知晓了。
紧接着一篇,是佛朗机人航海见闻录,却是模仿一个佛朗机人的口吻,提出地圆之说。方以智看了开篇,就赞道:“此文非济民无人能写,也唯有济民。深究物理,方能写成。”
看了一页,方以智又按住书,苦笑起来。
“如何”俞国振笑问道。
“不能看了,若是再看下去。今后就无心四书五经了”
俞国振哈哈大笑起来:“那倒是小弟的不对了,既然如此,这些书小弟就带回去,等密之兄高中之后再送。”
“休想”方以智整个人都扑到了箩筐之上,将之团团抱住。
倒不是他失态,此时就是读书人想要得一本好书也是极不容易,印刷精美供收藏所用的书籍,其价格甚至可以售到一千二百两而一般的书籍,象此时流行的通俗话本小说,其价格也从五百文到一两不等,但印刷精美就远远比不上俞国振赠送的了。
活字印刷此时也有,主要是铜活字,但成本高价格昂贵,而且印刷质量并不如人意。俞国振用的铅活字,实际上是铅锑合金,其特性更胜过铜活字。
方以智放下那本风暴集,很快又找出了一本方密之诗集,看到自己的诗集,他嘿然笑起,笑了两声,又怒视俞国振:“润笔呢,你印我之书,怎么未给我润笔”
“卖出再说。”俞国振厚颜无耻地道:“假如卖不出去,你休想要润笔。”
“好你个俞济民”方以智又拿起一本,却是仁植先生说易,是方孔炤研究易经的文集,方以智忍不住打开看了一下,然后慨然长叹:“老大人若是见了这个,只怕也要情不自禁了”
感谢王孙武阳、骑牛南下、乖乖的看书打赏,感谢投月票的兄弟姐妹们。继续求收藏订阅月票打赏中
86,八六、送礼更新完毕
第二卷八七、民变骤起
更新时间:20126149:33:44本章字数:5202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自己的文字能够印成书籍,那便是极大的认可。而儒家文人,更是将“立言”与“立德”、“立功”同视为不朽,立言可不只是在家中码出几百万字便能成的,而是要有读者要能出版
便如后世的某苦憋写手般,辛辛苦苦码了本,若没有收藏、订阅,哪里算得上成功
方孔炤一生大半学问都在易上,有了这书,立言算是完成了。
“不过这书名不好。”方以智又道。
“嘿嘿。”俞国振不予置评:“密之兄,你准备何时动身去南京”
“过完年便去。”方以智道:“南京城中文采华章,桐城终究冷清了些。”
此时方以智也二十多岁,正是渴慕繁华之时,特别是今科春闱就在眼前,复社众多士都将参考,他也迫不及待想去南京城中,与这些志同道和的友人相聚。
俞国振略一沉吟,正容道:“既是如此,密之兄,不妨在南京城中置办宅邸,将嫂夫人和侄儿都带去。”
这话说得突兀,方以智顿时愣住了。
“何出此言”
“小弟在无为,也听说桐城似乎有些不稳,民间谣言四起。”俞国振道:“此次来桐,小弟除了拜年,便是为此如今老大人丁忧已过,何妨去我别院小住一段时日”
“去你那儿”方以智微微皱眉,摇头道:“此事你自己与老大人说去,民间谣言有何可惧。”
俞国振默然,方以智不出面相帮。仅靠他自己。是无法说服方孔炤的。而无法说服方孔炤,就更不可能将方仪带离桐城了。
“不管怎么说,终归得去努力一下。”俞国振心中暗想。
从得到的消息来看,桐城传闻是下半年流贼将来攻打,而俞国振记忆中,原本历史上的桐城民乱应是崇祯七年八月时发生的,事情还不是非常急迫。因此,俞国振的劝说并不是十分坚决。但在他努力之下,方孔炤终于同意,过年之前便将家中主要人物迁入桐城县城中去。
“有城墙相卫,总得要好一些吧。”俞国振心中暗想,襄安距桐城的直线距离不足百里,即使闹起了民变,倚仗城墙,应该可以坚守几日。有几日时间,就算官兵不来解救,自己的家卫少年也要赶到了。
当俞国振回到细柳别院时。已经是封印日,知县都退堂休沐。细柳别院也沉浸在过节的气氛当中,对于从登莱迁到别院中的人们来说,这一年是极为幸运的一年。吃得饱穿得暖,而且远离战乱。虽然他们当中部分弟加入家卫队伍,跟随着俞国振出去清剿过几回贼盗,但基本上是有惊无险。
俞国振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个比较安稳的春节,在这之后。大明的形势急转直下,再难收拾。因此,他特意给别院诸人放了一个假,衣食不愁生活安适,让细柳别院充满了浓烈的年味。
但大年初一一早,俞国振就起了床,这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他要开个好头。自有别院的家卫、工坊的坊主来向他拜年,他也去了城中拜年,虽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事情,却也忙了一整天。
傍晚回来之后,柳如是陪着他在书房之中,俞国振收了一些字,心中突然乱了起来。
“老高怎么还没有消息”
高不胖崇祯六年三月去了钦州,五月便寄信回来,已经在钦州买了些地,但离俞国振的要求还远,因此他必须在钦州多停留一段时日。但十一月的时候曾收到他的信,说是会赶回来过年,顺便带着他为俞国振招募来的佛郎机人。
可如今都大年初一了,他却仍然没有回到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