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5(1 / 2)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2336 字 2023-10-01

得寂寞,便总是缠着他一起,两人正在甲板上东望,田常看到那几艘船影便问道。

“是战船”张溥见识要广些,当那几艘船靠近些,他变色道。

确实是战船,而且是那种大明水师中都没有的巨型战舰

一艘巨型战舰,两艘大型战舰,那艘巨型战船半边船身上足有几十门炮的炮孔。

“海海盗番人海盗”田常也吓坏了,他虽然没怎么出过海,可这样的战舰,完全不是大明样式,十之,就是来自欧罗巴的番人海盗

今天第二更奉上,正在努力码第三更中,求月票加油未完待续。

第二卷四二二、万里惊涛闲庭渡二三更结束求月票

更新时间:20121132:03:49本章字数:6349

在海中遇到了海盗,那就是死路一条,即使海盗大发善心,不主动处死,将人放在荒岛之上,迟早也是个死。

田常这十余年一直在享福,就算是奔走往来,也总有地方官府遣人护送,因此并未经历过这类事情。一看到番人战船,顿时hun飞天外。张溥多少经过一些事情,倒没有着急,而是一把拉着从身边经过的一个水手:“那几艘船可有敌意”

“怎么可能有敌意,那是咱们自己的船”那水手笑道:“若是海寇,船上会响警钟,自有水手引导诸位避难,诸位只管放心。”

“自己的船大明啥时有这样的战船了”田常嘟囔了一句,眼光有些异样。

原本蓬莱号就让他觉得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此行的任务,而那三艘战舰,则更是让他心神有些不宁。

三艘战船很快接近了蓬莱号,然后呈“品”字形将蓬莱号夹在中间。在其后,还有四艘火炮较少的大船,看起来与“枕霞”号有些相似。张溥放宽了心,可以专门欣赏这难得的战舰护航情形。看了一会儿,他便将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好让自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哈哈,天如这眼镜倒是tg不错的。”田常望了望他,笑着道。

这种钢丝琥珀眼镜,市面上能卖到五十两银子一副,而且还是抢个不停读书人,特别是那些举人老爷。一旦放榜有名。立刻便有人投效,五十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只是稍稍有些牙痛,甚至可能只是请几次名妓打打茶围便要花掉的钱。而有了眼镜,他们原本昏花的目光又变得光明起来。

张溥微微一笑:“此乃会安眼镜所特制,吾友万时华所赠。”

“那位文章憎命达的万时华倒是有些时日未曾听说过他了,他不是在江`西么”

田常对万时华的名字不陌生,田府交游广阔,有不少读书人投靠于其下。张溥笑着摇了摇头:“早就不在了,崇祯九年时,他为方密之所荐。去了南海伯处。”

“哦”田常目光闪动了一下:“天如与南海伯相熟”

“还算熟悉咦”

张溥还没有答完,就惊咦了一声。因为他远远地看到一个人影比较熟悉,看起来,似乎就是俞国振

在张溥想来。俞国振既封为伯爵,就不该离开他的封地会安,最多也只能到到钦`州。唯有如此,才符合朝廷仪制,但现在俞国振却出现在茫茫的大海之上,莫非他又到哪儿搅事了

那边俞国振放下望远镜,也有些惊讶:“张天如怎么会在蓬莱号上”

跟着俞国振的是茅元仪,另外还有俞大海,这二人都不熟悉张溥,特别是俞大海。根本对这个人没有印象,倒是茅元仪问了一句:“复社的那个张天如”

“正是他。”

“想来是去钦`州看热闹的,这一年来,到钦`州看的人可不少。”茅元仪笑道:“南海伯自己或许不觉得,可是在旁人眼里,咱们新襄”

与大半年前初投新襄时不同,现在的茅元仪已经打磨出来,不再想着一步登天,在新襄主导军务,而是老老实实给俞国振提供参谋。在他摆正心态之后。他对于新襄的接受程度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到现在,才是十个月时间,他已经能够很习惯地称呼出“咱们新襄”来了。

俞国振哑然一笑,然后缓缓道:“安民先生是不了解这位张天如先生安民先生记得我在新襄学术上的文章从屁股到脑袋么”

提到这篇文章。茅元仪忍不住大笑起来:“伯爷此文,说实话。属下觉得太过刻薄,非宽仁之道。”

“非刻薄不足以动人啊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是哗众取宠。”

新襄学术乃是一部只在新襄、会安、羿城和新杭发行的杂志,其面向对向,乃是新襄越来越多的文人知识者。这些人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新襄自己培养出来的,比如说,象蒋佑中这样完全是俞国振一手教出来的;二是投入新襄体系的旧文人,象宋应星、茅元仪、章篪等。其中旧文人多一些,新文人数量与之相比较少,因此如何改造旧文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俞国振希望招纳部分开明的旧文人参与新襄的建设,这样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但在这同时,他也对这些旧文人保持着巨大的警惕,他是要来改造旧文人,而不是让自己的学生被旧文人改造。

因此,便有了新襄学术和文人去生产战斗第一线的号召。

崇祯十一年元月,新襄学术创刊号发行,这完全由白话文写出的文字,第一篇就是文人的职责是什么,这篇文章中,俞国振从先秦时论起,指出华夏文人对华夏文明的意义,其中免不了褒扬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与兴办si学的教学实践,将文化从贵族世裔的专利解放出来,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学习文化。但俞国振紧接着就认为,孔子对于文化的解放还不够彻底,而后世文人则不敢在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就使得后世文人被困在他的圈子里,对于文人的天职无法进行根本的认识。

最接近于突破的人是张载,他说的文人的职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他的认识还是有所偏差,仍然将文人从“生民”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生民之上。

俞国振在这文中很明确地指定:文人乃出自百姓,是百姓一员,文人所为天地、为生民、为往世、为太平。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为百姓

文人的职责就是为百姓服务为百姓公仆,若非如此,便是偏离了正道,便是将文化变成只供少数人狎玩的妓`女。

此文一出,顿时在新襄旧文人中掀起轩然o,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到了俞国振文中,读书人却是要为万般下品服务的公仆,这岂不是乾坤倒置

gu903();一场大争论便在新襄展开,不过蒋佑中等新文人没有参与。倒是旧文人首先分裂。有些觉得被羞辱了的读书人甚至公开驳斥俞国振,而支持俞国振者亦不甘落后,这其中,章篪、茅元仪、宋应星等主动应战。他们都明白,这是向俞国振摆明立场的时候了,而且俞国振所说,正合孟子以来“民为贵”的思想。双方引经据典,从俞国振的话一直争到儒家道统,就在这时,出外考察回来的徐弘祖徐霞客一句话,让众人实现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