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1 / 2)

安禄山新史 黄初 2363 字 2023-10-01

扮演安禄山这个角色,但他也知道历史上那个安禄山,手下能人无数,坏人同样无数。文官的坏人好像比武将的坏人要少一点,但不知道这个高尚到底是那类人。

“高尚不过一介小人,难道鼎鼎大名的龙武将军也听说过在下的陋名”高尚看到安禄山对自己的名字有点疑惑,眼睛中闪过一丝神采。

“啊高先生如何得知”

“腰悬金鱼袋,身穿织锦袍,座骑血饮马,这样的人物长安城中可不多,而像将军这样的年轻魁梧的人物,自然更是别无他选了”高尚微带一丝得意。

“呵呵高先生慧眼识马,更能识人,安某佩服”安禄山抱拳致敬,“像先生这样的高才,现在想必已经位居高端了吧”

还是先问问他的处境再说,毕竟人不能一见面就下定论。

“将军莫要笑话不才了,看我这一身青衫,那能当得起高端二字如今不过是在高府中当个门下管事而已”他到是坦然的受了安禄山一礼。

“管事”安禄山来了兴趣。“先生说的是那家高府,竟然能请到先生这样的大才做管事”

管事这个称号区别很大,高级点的类比门客,低级点的类比家奴,这个高尚区区一个管事,竟然就能穿上有品级的青袍,那这一家肯定不凡。

“还有那家高府,自然是那一家了”高尚手指高力士府邸方向。

“哈哈哈原来是高将军府上”安禄山笑了起来。

宰相家奴七品官,高力士虽然还不是宰相,但就是宰相见了他,都得呼之为兄,他的管事授上品级,当然也不奇怪。

“高先生安某本来正好要拜访杨将军、高将军,不知道他是否在府上”

确切的说,他应该是准备拜访杨思勖。但杨思勖不在,准备转而拜访高力士。现在为了客气,才说是准备拜访两人。

“两位将军今天一同出门,都不在府上”

“那安某可否请先生一叙”安禄山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小茶馆。

找不到老的,找个小的也不错。

“呵呵荣幸之至”高尚一抱拳。

高尚的才学确实不凡,安禄山和他才在茶馆相谈了一小会儿,就被他的各种奇谈怪论唬得一愣一愣的。至于他的为人是好是坏,安禄山也没法具体判断,因为这个家伙的论点,不过就是如果不能青史留名,也一定要遗臭万年罢了。

对于自己的风iu韵事,出身低贱,高尚毫不避讳。声称与令狐潮相善,淫其婢,生有一女,遂留居。但笃学善文辞,曾经对人说“吾当作贼死,不能龁草根求活也。”,在李齐物当新平太守的时候,被他荐到朝廷,贿赂了三万钱,才介绍到高力士手下当差。高力士觉得他是个人才,立即任命他为管事,家中琐事,全都听他的,还特地向李隆基讨了官职,擢升他为左领军仓曹参军。

一直相谈到杨思勖回来,两人才感觉言谈尤有未尽的的分别。安禄山还和高尚相约,今晚自己会派人送来一套透明琉璃器皿过来,到时让他把这点礼物转给高力士。虽然平常和高力士往来就不少,但安禄山知道和这些宦官相交,随时随地都得送礼物,不然人情就立刻会被别人取代。而且最近有关安东的问题正在商讨过程中,虽然高力士这个内官政治方面不大容易插手,但只要他稍稍的动一分力,就能对李隆基产生很大的影响。

安禄山现在是暴发户,手中的金珠宝物多的数不过来,这次送给杨思勖的,就是藏宝室中得来的一个白玉碗。惹得杨思勖大为赞叹,称玉碗他有不少,但这样的品质,这样做工的,却是第一回见到。还回赠了安禄山一把军刀,称是一个大食商人送他的。

回到府中,安禄山没有直接去自己女人的房间,而是让安怀秀前去查找这个高尚的情报。安禄山可以肯定,这个高尚不会无缘无故的找自己搭讪。

有万花楼这么一个情报总站在长安,安禄山得到这方面的消息毫不费力。第二天早朝前,有关高尚的资料就送到了安禄山手中,其中页首的第一句话,就是“高尚者,雍奴人。母老,丐食自给,尚客河朔不肯归”

安禄山可以容忍一些不忠的人士,也可以容忍卑劣的坏人,但决不能容忍一些不孝之人。不管这个高尚多么的有才华,一想到对方竟然是一个不顾老母的人,安禄山就不会对他再重视。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心腹之人。

开元十九年辛末年,西元七三一年正月底,朝廷正式开始商讨有关安东的开发问题。

“众卿前日已经就安东今后的开垦问题展开商讨,今日爱卿们可有什么共识呀”李隆基询问道。

他对这几天群臣的反应很满意,各位大臣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以互相拜访,统一意见为主。但也有不少时候,是泡在长安的藏书馆中,查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几个宰相,还召集了集贤殿的一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进行这方面的集体讨论。不管结果如何,至少群臣门对这件事情都非常用心。

“陛下安学士所言开垦安东之议,确实非常必要但微臣以为,开垦之事,尽可交付渤海及安东百姓自主,不必迁徙中原百姓”忠王友皇甫惟明率先奏道。

“皇甫学士此言大谬,是否需要迁徙中原百姓姑且不论,但无论如何,让渤海、安东之地的外族人开垦当地,却是万万不可的安东富饶之地,渤海、新罗向来有所觊觎,若让外族百姓开垦,他日战时,必成祸害”本来双眼微闭,站在朝臣前列的尚书左丞相张说,闻言突然站出来大声驳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姓耕种唐土,即为大唐效命战者,人之所恶,若外国起战端,当地百姓必会协力抗战,怎会盲从外敌向来边境有事,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国事由兹困敝。陛下只需命一公主,与渤海新罗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皇甫惟明这个和亲派,洋洋自得的说出了一个让群臣都有点愕然的理由。

第九节勾心和斗角

在开元十八年的时候,皇甫惟明大谈和亲之利,得到李隆基赏识。随后皇甫惟明出使吐蕃,探视外嫁公主,两国重新和睦,双方在实际控制线罢兵。因为这样让大唐多占了不少地方,皇甫惟明因功被李隆基授予集贤殿学士。他的和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朝廷的守旧派和务实派,很有一点影响力。

不过他认为和亲可以避免战争的想法,却是有点幼稚。众所周知,当时吐蕃会积极求和,主要的原因不是双方历史上的几次联姻,而是因为军事的连续失败。强大的军力和适当的联姻,才是和平的保障,皇甫惟明太一相情愿了。

“哼将国家大事,寄希望于一女子身上,人所不齿也”安禄山冷哼一声。

gu903();你用一张嘴,说平吐蕃的战事,给了吐蕃可乘之机,弄得历史上后来再丢石堡,不得不让哥舒翰用几万唐军的伤亡重新打下来。哼现在还想来祸害我的安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