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安爷长安城来了人,说是明天陛下要在御苑和诸皇子一起整理粟麦,让安爷也去参加”小蝶款款一礼。
“整理粟麦”安禄山摇摇头。
御苑中的粟和麦,都是李隆基和皇子皇孙们亲自种下的。秋收之后,就用它们到太庙献祭。因为是献给祖宗的东西,所以皇帝一般都会亲自耕种收割。李隆基前期还算英明天子,基本上每年都是亲自动手。
今年二月的时候,还是皇太子李瑛牵牛,李隆基扶犁耕的地呢。现在还不是秋收的时候,仅仅是除草清理,不过估计谁能令李隆基满意,谁就能在秋收的时候,和李隆基一起收割粟麦,献祭太庙的祖宗了。
开元十九年辛末年,西元七三一年七月,酷暑难当,但李隆基还是亲自率领几个亲信的大臣和三五个得宠皇子,一起在御苑修整春天时种下的粟和麦。
其实这些东西那里真需要皇帝和皇子们来照看,一直都有专门的宦官和守军照看,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还会拿他们治罪。
看到那一畦畦绿油油,鲜嫩嫩的禾苗,安禄山直感李隆基多事。
这样酷暑难当的七月天,竟然还让他们来干这事
“众卿这是朕给家庙的献祭,诸位只要在亭下休息即可”李隆基虽然是一副短打农夫式打扮,但那衣着的用料,却足够普通的农夫耕种好几个月了。
“那有陛下躬耕,臣子到在一旁休息的道理,就算是陛下的家地,臣等也是还要帮忙的”一干群臣当然不会真的下去休息。
不过他们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物,基本上不知道养护禾苗该怎么做,反正是聪明点的拿起了锄头,有的却说要打水,还有的竟然问侍臣,耕牛在那里惹得李隆基一阵大笑。
最后除了两个宰相和几个最得宠的臣子,近前给李隆基打下手,其他大臣都被留在旁边,陪着晒太阳。
如果有人经历过,就会知道,其实站在太阳底下晒着,远比在太阳底下干活要难受得多。
几个皇子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基本还是能坚持下来。
“父皇想不到除草竟然还有这么多诀窍呀如果不是父皇你指点,儿臣刚才还以为只要把杂草锄掉就行呢那知道没草的地方,也要锄一遍”皇长子李潭琮笑着对李隆基奉承。
“是呀刚才我还差点把禾苗当草给锄了呢”李清瑁也是笑着说道。
手脚却在旁边宦官的提醒下,毫不停留,不停的翻动着土块。
李隆基暗暗皱眉,这李清年纪小,又是第一来参加躬耕,不懂事也就罢了,但自己这个长子李潭,怎么也像个小孩样。
看了一眼那边默默锄草,脸上仅仅是微微流汗的李浚,李隆基欣慰的点点头。
“你们呀应该多向浚儿多学学,虽然他地翻的锄的也不平整,但是他目不斜视,用心耕作,就是难能可贵的真诚”李隆基开始对剩下几个皇子进行训斥。
“给祖宗献祭,并不一定要最好,朕是天子之家,自然不可能种出百姓般的粮食,但只要心诚,真正参加耕种了,祖宗就会满意你们的献祭”
“是父皇教训的是”众皇子,包括忠王李浚在内,都躬身受教。
这土地上本来就只有几根特意留下的杂草,有一帮臣子帮忙,外加几个专业的耕种宦官协助,几乎是李隆基擦完第一把汗,就发现整块地已经被锄了一遍。
嫩绿的禾苗,新翻的黑土,偶尔闪现几根萎靡在地的杂草,李隆基一阵欣慰。
“恩今天的躬耕就到这儿,大家都一起休息一下吧”
接下来才是今天的主题。
“陛下刚才寿王翻的地最多了,锄了整整三畦”李林甫率先对李清称赞起来。
“哈哈哈庆王的地也不差,就属他的整过的地最干净,最新了”顶替杨崇礼的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杨慎矜,也立刻出来给李潭说话。
“呵呵陛下勤勤恳恳,应该还属忠王呀”老相张说摸着白胡子吹捧起李浚。
安禄山心中暗暗冷笑,为了自己支持的皇子,吹捧起来果然不遗余力呀
“诸位皇子今日躬耕全都非常勤勉这实在是陛下之福,社稷之幸呀”安禄山恭敬的对李隆基作揖称赞。
马屁刚刚称赞过的几个大臣同时在心中暗骂。
“哈哈哈不错安卿说的不错三位皇子的表现,比太子要好多了”李隆基笑着接受了安禄山的吹捧。
“不过三位皇子虽然都不错,但还是有高下之分,今日成绩最好的自然是清儿,但若论诚恳,却还是浚儿最佳呀躬耕一事,贵在诚恳,所以还是浚儿最优浚儿朕增你实封百户,禄米千石如今太子六率兵府执掌空虚,皇子中,又只有你真正领兵打过仗,就由你先领六率府军事吧”
李隆基笑着转向群臣:
“今天陪朕参加躬耕的大臣和皇子,每人全都加禄一季,考功进一等”
“谢吾皇”群臣躬谢。
李隆基的好感已经开始偏向李浚,虽然他仍然坚持李清成绩最好,但却把最优给了李浚,又把太子六率的实际管理权交给他,已经有点要让他当太子的意思。
应该说,武惠妃的安排并不少,至少安禄山偷眼打量,就发现好几个宦官之流,偷偷的帮了李清不少忙。无奈李隆基现在大权牢固,根本没人敢在眼皮底下耍真正的花招。有好几次,安禄山都注意到,有宦官偷偷准备故意踩踏其他皇子的禾苗,但最后却在安禄山灼灼的目光下,放弃了下面的动作。
如今这样的安排,到是非常符合安禄山的心意。
就算是大局已定,武惠妃也不会罢休,现在大局未定,她更应该会有所动作。安禄山现在署理六率府的常务,又是左谏议大夫,手下还控制着大唐最能左右舆论的同文杂志,应该能被她好好利用。
第二十一节小报破大局
御苑躬耕后的第二天,作为兼职发行邸报的同文杂志社,就由第一主笔、礼部尚书贺知章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有关昨天众皇子跟随李隆基锄禾的报道,刊登在第二天的邸报上。
但也就在同一天,一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小快报,开始在长安城内发行,主笔是个落第书生,名字叫严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