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1 / 2)

又是惊讶,又是高兴,连忙拉开枪栓,放入纸包弹。两杆枪分别试射,一杆有效射程在300米左右,而另一杆竟然达到500米开外,并且完全可以精度瞄准

爱不释手的看了一回,连声赞道:“好,好家伙你这老家伙真有两下子,居然这么快就给你鼓捣出来了有了这东西,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让他们吃屎去吧老戴,这两种武器什么时候能够装备部队”

戴桐沉吟了一下道:“本来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这黑火药产生的烟雾不利于二次瞄准,但现在有了这无烟火药,完全可以解决了。我估摸着要是用了这种火药,射程和精度应该还可以提高可是”

“可是什么”萧然急切的道。

“现在离装备部队还早的很,因为咱们根本不能批量生产。”

“靠”萧然恨不得一枪托把他砸倒。

戴桐大致解释了一番:首先是雷汞,这是由英国人发明的,大清国自己不具备生产能力,必须从英国买进。而当时英国对中国出口实行贸易限制,有关武器、军事方面是绝对封锁的。包括上回给萧然采购的化学药品,很是费了一番周折。

第二,以当时的大清国的技术,还不能够自行生产这种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枪管,尤其是这种刻有膛线的来复枪管。在咸丰七年的时候,曾经向比利时购进一批,但是由于保管不善,大部分已经腐蚀严重。目前可用的枪管不足300条。而英国联合法国、美国等,利用外交压力,已经迫使比利时、葡萄牙等其他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售条约。也就是说,依靠外国继续进口火工品,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干他娘”萧然愤愤的骂道。不过他也知道戴桐所说的确是实情。这么先进的武器足足领先西方几十年,如果不能批量生产,再先进又有个屁用正在郁闷,罗尔托却再一旁道:“如果只是雷汞的问题,不知道我能不能想办法解决。”

“真的吗”萧然跟戴桐激动的差点跳了起来。

原来雷汞是由英国牧师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思研究成功的。在1805年,福赛思用雷汞研制成功了击发点火技术,这之后,他和蒸汽机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合作,于1807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击发枪。而无巧不巧的是,罗尔托作为原英国著名的药剂师,对于雷汞的制作略知一二。有了这个洋鬼子,自己生产雷汞就应该不成问题了

萧然一把抓住罗尔托:“goodverarygood你这洋鬼子要是真能弄出雷汞来,我立马给你娶个婆娘”

“啊,真的吗”罗尔托兴奋的两眼冒光,“你是说,让雪瑶姑娘跟我”

“去你妈的”萧然狠狠一脚把他踹倒,“那是我老婆,你他妈也敢惦记当心我拍你丫的”

“她不是你老婆”罗尔托涨红了脸,挥舞着手臂愤怒的抗议道,“我问过下人了,他们说你们并没有结婚,那我就有机会我的心只属于她一个人的,为了男人的尊严,我要跟你决斗”

“”萧然忍无可忍,再次把他一脚踹飞。

雷汞又名硝酸汞,制取工序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向长颈瓶中倒入一薄层汞俗称水银,然后倒入硝酸、少许盐酸并投入少量的紫铜屑,轻轻的搅拌混合物,慢慢加热一个时辰左右,直到汞溶解成绿色的硝酸汞溶液。然后加入加热至50c的乙醇,会发生很剧烈的反应,再一个时辰之后,粗雷汞就变成重沉淀物而析出。

制得的粗雷汞需要用过滤法与母液分开,用滤纸过滤出雷酸汞晶体。向外倾倒的工序是危险的,因为这种方法制取的粗雷汞极不稳定。接连两次试验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炸,一名充作助手的下人被炸伤了手臂。

第三次的时候,罗尔托亲自操刀,利用自己娴熟的操作,终于小心的分离出了粗雷汞晶体。然后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去除残留的母液,包括对雷汞的稳定性、以及对枪械金属零件有害的各种杂质和酸。最后再经过干燥,第二天,一些灰褐色的晶状粉末雷汞,终于呈现再众人眼前。

早在1808年,法国枪械工程师包利应用纸火帽,发明了纸包弹。1814年,英籍美国人齐舒亚a;8226;肖发明成功了铜制雷汞火帽。以工部、内务府目前的技术跟设备来说,批量生产铜制火帽还不现实,所以只能生产纸包弹。好在戴桐对这东西十分在行,在他的指点下,把少量雷汞放在两张纸中间,加入硝化棉,卷成纸卷后再在前端装入一个长形铅丸,一颗纸包弹就算做成了。

至于长形弹丸,也是根据萧然的建议特意熔铸的,它的优越性在于一方面可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同时,长形弹丸同枪膛的接触面积要比球形弹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线,既减小了膛线的深度,又提高了射程和精度。

做好了子弹,一行人兴冲冲的杀奔北山猎场。测试的结果让所有人震惊无比:普通型步枪的射程竟然达到了400米,射速为每分钟10发左右;而长支的狙击步枪有效射程居然达到了700米开外,如果能再配备上光学瞄准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距离上苍蝇都别想飞过去

这也表明罗尔托制取出来的雷汞完全符合要求。虽然这种方法土了点,并且效率不高,但作为火帽引火药来说基本上还是可以满足需要的。至于无烟火药,工艺则简单的多了。下一步需要的就是适当的改进工序和扩大生产规模,不用萧然吩咐,戴桐已经开始拟折子准备上呈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枪管。单纯靠国外采购看来是行不通的,而自行生产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技术瓶颈。看来这个问题只能留到以后再想办法解决了。

在咸丰十年,清政府还没有开办正规的兵工厂,虽然工部跟内务府都有自己的加工厂,但规模实在有限,所以大部分军工生产都是依赖于民间的作坊式作业。包括火药等原材料,也是委托制造商来生产的,这种方式有些类似于现代家电行业的oe也就是所谓的贴牌身产。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制造标准不统一,不能达到制式化要求,武器的零部件及弹药大多是不能通用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清朝以骑射为根本的制度下,兵器、尤其是新型火器的制造经费一直是固定的。但是物价、工价一直在涨,比如火药,雍正年间的时候每斤采购价格是白银2。6分,到了嘉庆年间是每斤2。1分。制造者无利可图,反而亏损。制造商为了防止赔累,贿赂官员、偷工减料也就成为必然。

比如1835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新制大炮40尊,结果在试放过程中炸裂10尊,炸死兵丁一人,炸伤一人,另还有5位火炮有其他问题。他检查炸裂的火炮,发现“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多孔眼”,其中有一空洞更是“内可贮水四碗”这种豆腐渣工程居然出现在守护国门的大炮身上,实在是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