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吴,朱元璋“召浙右来归诸将谕之曰:吾所用诸将,多濠、泗、汝、颖、寿春、定远诸州之人,勤苦俭约,不知奢侈,非比浙江富庶,耽于逸乐。汝等亦非素富贵之家,一旦为将握兵,多取子女玉帛,非礼纵横。”
相比浙右的将军,朱元璋的部下已经算是“勤苦俭约,不知奢侈”了,虽不排除朱元璋有自夸的意思在内,但可见浙右军队的军纪更要差上许多。但是浙右张士诚的军队,在各部义军中,还算不上军纪败坏的。
当然,经过坚持不懈地严肃整顿,朱元璋部的军纪在后期好了很多。可是通观正史、笔记,能做到市不易肆的依然罕见罕闻。列出一条:
常遇春克湖州,“初二日,湖州守将李司徒并秃张右丞降,城中市不易肆。”
此为主动请降,并非苦战破城。
2、古有女间。
“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3、沈万三。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这话是金瓶梅里的。
原名沈富,字仲荣,行三,又称三秀、万三秀。
“沈富字仲荣,行三,故吴人称沈万三。元末江南第一富家。”“万三长洲人,富甲江南,名闻天下。田宅跨予各邑,故吴江有是宅也。”“国初南都沈万三秀者甚富。今会同馆是其故宅,后湖中地是其花园。”
一说:“洪武初,每县分人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家给户田一纸,哥最下,秀最上。每等中又各有等,巨富者谓之万户。三秀,如沈万三秀为秀之三者。”
有传说他和张三丰有关系:“沈万三者,秦淮大渔户也。至正十九年,忽遇一羽士。”“张三丰授以炉火术,其富敌国”。就是炼金术了,聚宝盆的来历似乎也是由此。
4、高丽没有棉花。
元时,丽人贵族子弟来元朝学习的甚多,各种名义来往于元朝的高丽使节团不胜枚举,我国的棉花在元末传入高丽。
大约1364年前后,在大都的高丽人文益渐把几粒棉籽藏入笔管,将棉种带入了高丽,交给他的舅舅郑天益试种。但是郑天益“初不晓培养之术”,后来,在一位姓蒋的元朝僧侣的帮助下,才学会了作棉之法。一说,帮助他的是一个印度和尚。
5、要了沈万三的一个女儿为妃。
“吴县沈万三以货殖起家,苏州府属田亩三分之二属于沈氏。张士诚称王,勒万三资犒军,又取万三女为妃。”
第三十一章商路一
双城的城门最近又加了高、加了固,由原来的仅包铁皮换成了五分铁、五分木。城楼从两层变成了三层,城门外的壕沟也挖掘得更宽了。不远处,就是大校场,布满了成列成列的士卒,喊杀声几乎可以响彻全城。除了这个大校场,南营附近也有一个。新招的士卒多在那里受训。
城门口进出的多是务农的丁壮,站岗的士卒一队汉卒,一队丽卒。为防备高丽细作混入,进出的人都得经过他们的检查,拿不出新发的大宋户籍证的就地处决。
双城处在后方,管的还算是松的。前线的定州、德川,管理更严格,除了耕田种地,一概不许随便出入。即便是耕田种地,也必须由保主、甲生以及坊里的府军监守带领着统一行动。
府军是抽调军中伤残军卒以及孱弱者,配上些丽卒组成的地方部队,平时有关组织丁壮的一些活动,都是他们出面安排的。同时也负责着打更、夜禁之后的巡逻等工作。人数不多,每座城池也就是一二百人。
按照洪继勋的计划,府军逐渐地向全部由丽卒组成转变,由本族人管理本族人,不会激起太大的矛盾。只不过眼下实行不了,需得等地盘进一步稳固了才可以着手。
双城外的道路因为经常有人走动,被踩得很瓷实。偶尔有风吹过,尘土漫天。
下午,十几骑经过城门口的查勘,缓缓驰出。领头的正是姚好古,他要去找邓舍。邓舍没在府上,饭后不久他就出城去视察冶炼场了。
几天前,姚好古接到辽阳的军报,形势很不好。
蒙元三路大军围辽阳,暂时断绝了关铎南下的可能。万一开战,胜负两可之间。胜,还好说;若是败了,除了南下高丽,别无它路。此时此刻,甲山、双城一线在关铎心目中的地位,已经由奇兵借路上升到举足轻重的程度了。
可姚好古在双城却依然处在被排斥的边缘,来了一个月了,官府插不上手,拉拢地方也屡被打击。他必须得尽快扭转,不然,真等到辽阳战败的那一天,可就什么都完了。
其实上午时候,他就去过邓舍府上,却被守门的亲兵以将军正在议事为名拒之门外。他很不爽。
“看来,我得加大一点力度了。”他想道。掐着指头算,还有什么地方可做文章拉拢女真人,失败;拉拢地方大户,失败;制造邓舍为关铎部下的舆论,成功一半;拉拢王夫人,看不出成效。
看看随在身边的钱士德,他问道:“军中情形如何”
“老样子。他手底下有实权的军官,虽多为老卒,却都是他亲手提拔,待遇也高。往日在辽阳军中,他们只是普通一卒;时到今日,少说百户,有田有地有钱。末将下到军中,听的最多的话就是没小邓将军,就没他们。一个个忠心耿耿。”
“黄镇抚那边呢”
钱士德叹了口气,道:“黄镇抚他还不如末将呢。邓舍小儿早在成军之初,就把他架空了。没一个亲信,麾下更无一个嫡系,甚至邓舍拨给他的那三百个士卒,他都调不动。”顿了顿,又道,“不过,他倒是自称甚大。说甚么有条内线,问他,又不肯说。”
“不肯说是怕咱过河拆桥。”姚好古同情地道,“也难怪他,人家升官,他降职。堂堂镇抚,混的连个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