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位登大宝,宫里各位娘娘的住所多有变动,而娘娘此处,却是太上皇许给了新皇陛下的,因此老奴特来告知娘娘一声。”
“噢,原来是这样。”韦氏眉头微蹙,但是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甚至都显得有些木然。
杨戬等着韦氏表态,目光始终停留在韦氏的脸上,杨戬几乎不敢相信,如此动人的身材、自然风流的气质,竟会生着这么一张漠然的表情。杨戬人老成精,很快就发现了一丝端倪,韦氏的脸色肌肤与其脖子上的肌肤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异,再看看韦氏微微露出的皓腕,洁白如玉。
以常理来说,女人都习惯用敷面脂粉,因此脸上的肌肤显得比其他部位的肌肤更为红润白皙,但是眼前的韦氏却截然相反。如果除却这张脸,韦氏的浑身上下任何地方都无可挑剔,几乎就是完美到了极致杨戬心中微微一动:莫非此人刻意掩饰了自己的美貌
韦氏见杨戬的眼神游离,心中不喜,乃道,“请总管大人回复新皇,就说我在此处住习惯了,迁居他处莫如出宫,如何”
韦氏竟想搬出宫去,顿时令杨戬起了疑心。杨戬何等老辣,察言观色那可是一等一的老角色,韦氏虽然面部没有任何表情显露,但是出宫的心态以及语气却被杨戬敏锐地捕捉住了。
杨戬不露声色,恭敬地答道,“老奴谨遵娘娘懿旨,这就去回禀皇上。”
杨戬礼毕,辞了韦氏,又去了别的几处,才去见赵桓,把韦氏的想法告诉了赵桓。赵桓听了,不以为然,乃道,“韦氏一枝,我素有所闻。当日不过是父皇酒醉,临幸了她。不想竟珠胎暗结,怀上了九弟,之后并未再得父皇宠幸。她既然要出宫,那就随她去吧。”
杨戬嘿嘿冷笑,“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赵桓一楞,看了看杨戬,“你莫不是得了什么风声”
宫闱之中,最忌讳的就是权势争衡引起的谣言。原本童贯之后,杨戬和梁师成就是宫里说一不二的人物,谁料想横空出来个谢垩,不但一举凌驾于两人之上,而且其地位牢不可破,因为谢垩是赵构的把兄弟。而今天这个若有似无的发现,让杨戬着实兴奋了一阵,韦氏如果真有什么玄机,赵构的地位就将不保,而谢垩也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杨戬隐讳地把韦氏掩饰真实面目的情况并不详尽地告诉了赵桓,赵桓听得有些迷糊。完全没道理,宫里的所有女人都一心想巴结皇上,还不都是为了图个名分,哪有把自己真实面目掩饰起来的道理除非
赵桓的脸色变得复杂起来,“你先退下,今日之事万不可与他人提起,如果有什么风言风语,我可要惟你是问”
杨戬一凛,忙连声应诺。
看着杨戬转身退下,赵桓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如今自己已经顺利地登上了皇位,赵构也在不同的场合表示出了对自己的拥护。借此打压赵构,是否还有那个必要,赵桓一时拿不定主意,但是此时还得让赵构的十几万禁军去抵抗金兵,若是此时对赵构不利,那就会大大影响军队的士气,这个轻重,赵桓当然明白。
韦氏究竟是何目的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赵桓的心里不断地琢磨着,对韦氏的容貌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到底什么样的女人,竟然需要千方百计掩饰住自己的容貌
第四卷靖康第三章
赵桓上台之后,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彻底废除了蔡京、高俅的权力,因为以之为首的奸臣之名实在搅得民怨沸腾,不除不快。当然也有漏网的,梁师成与杨戬只不过是太监,而且很会逢迎赵桓;而王黼见机早,投在了张邦昌门下,也得以幸免。另外,赵桓启用了李纲这个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
李纲,字伯纪,政和二年的进士,官至太常少卿,极有智谋。先前谢垩就屡次向赵构举荐过李纲,赵构曾多次拜访,以为大贤,又在赵桓面前经常提起。道君皇帝让位,却是李纲极力主张,李纲建议让太子及早即位,可以借新旧更换之机一扫颓势,号召起全国的军民一同抵抗金兵的入侵。这个建议不但符合赵佶的心意,更使赵桓得以加快掌权上位的进程,皆大欢喜,而李纲得以出任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接替赵构负责开封的防御任务。
战局如同赵桓上位一样迅速地变换着。兀术留下了粘罕与卢俊义对峙,自己和斡离不兵分两路,各率十五万大军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河北:西路的梁山军与兀术交锋四次皆不占上风,反而士兵损失惨重,渐渐向东与卢俊义靠拢;东路的斡离不几乎都没遇到什么抵抗,占据了河东的广大土地,兵锋直指开封
东路的斡离不大军已经由大名府东绕开王禀大军的防守,直插腹地,离开封府仅有三百里之遥这下可把赵桓慌了手脚,探马不住地来报:三百里、二百里、一百里直到兵临城下甚至赵桓在汴梁皇宫,都可以感觉到数十里外开封府如火如荼的激烈战斗的喊杀声赵桓急忙命人去召李纲,李纲匆匆而至。
“到底是怎么回事”赵桓气急败坏地问道。
李纲答道,“前者陛下处置蔡京、高俅之事,引起了大名府梁中书的不满,故命手下大将王禀只管坚守大名府,不得轻易出战,因此斡离不直接避开大名府守军,绕道而来。”
“岂有此理”赵桓恨恨地抓起了桌子上的茶杯,摔了个粉碎,“反了,反了。来人”
立刻有两名侍卫闻声赶了进来。
“快带我的旨意去大名府,取那梁中书的首级来见”赵桓简直愤怒到了极点,嘶吼着对侍卫喊道。
两名侍卫看了看李纲,李纲挥了挥手,先示意他们退下。
李纲道,“梁中书乃是蔡京的女婿,此举无疑是在顾虑自身的安危。现在若是差人去大名府,必生变故,反投金贼。”
赵桓倒吸了一口凉气,“果似如此,那朕该如何是好”
李纲道,“兵临城下,除了与金贼决一死战之外,别无他法。待击退金兵之后,再与那梁中书算帐”
赵桓不语。金兵如今长驱直入,所向披靡,连梁山军都抵挡不住,他李纲凭什么就这么肯定能击退金兵赵桓第一反应,就只有逃跑,现在要兵没兵,要将没将,不逃跑难道还坐以待毙
李纲见赵桓沉默,慨然道,“微臣不才,愿与开封共存亡”
赵桓抬头看了一眼,四十岁的李纲已经两鬓班白,瘦弱的身板,除了一脸的刚毅之外,并没有任何再可以让赵桓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赵桓甚至连鼓励的话都懒得说,缓缓道,“难得爱卿有如此忠君报国之心,朕深感宽慰。朕且问你,守城的把握能有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