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两国发表声明,愿意和平解决两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葡萄牙方面向中国赔偿一千万龙币,做为当年欺骗大明政府的一种补偿。同时,从锡尔维什划出一块约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中国,租期是五百年,中国政府把这块土地用做任何用途都行,葡萄牙方面不会干涉。这租期五百年,可是李清成提出来的,要知道,葡萄牙占领澳门也有几百年时间了,咱们中国人不想着在年限上吃亏。至于租金么,你们葡萄牙占领了澳门那么长时间,什么时候向中央政府交付过租金啊,你们自然也不好意思跟我们中国人讨吧。
这份条约的签订,在国际上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毕竟,有着西班牙人在先,这份条约,简直是公平到了不能再公平的和约了。葡萄牙国内对此和约也持欢迎态度,要不然,呆在边境处的日本第五集团军群进入国土,他们所蒙受的损失更大。让葡萄牙人高兴的是,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天,日本第五集团军群就停止了西进,直接绕道利牛斯山,回到法国南部去了,葡萄牙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到了肚子里去。
第六十五章梅斯混战一
而此时,梅斯方向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程度。自突破左翼后,施里芬元帅便命令德国第三集团军群插到南锡与梅斯之间,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是,德国人在梅斯左翼花的时间太多了,让南锡城的法国部队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七月五日凌晨,也就是中国向西班牙宣战的那一天,德国第三集团军群一个师的前锋部队与从南锡赶来增援的一个法国军,在离梅斯约十五公里远的地方不期而遇,一场恶仗随即展开。只是,双方谁都没有想到,这场战役竟然越演越烈,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决定性战役。
南锡城内拥有八个法国军共四十万人,与梅斯城内的三个法国军以及梅斯右翼的一个英国军遥相呼应,凭着这几个月抢建出来的半地下工事群,牢牢地控制着法国东北部的大片领土,再加上驻扎在斯特拉斯堡的五个法国军和一个英国军,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牢固防线。这里,集中了英法联军部署东线一百五十万军队中的九十五万,面对着德国经济和军事重镇法兰克福、曼海姆、斯图加特等,如果实力强大,就可以直接攻进德国,把德国西部搅处天翻地覆;如果实力不济,也可以龟缩在坚固的防线内部,任由德国人在外面耀武扬威,十足一个可攻可守的好地方。以这三座城市为中心的东部北部防线,可谓固若金汤,无论同盟国攻其那一点,都会遭到英法联军侵扰兵力的猛烈反击。除了这三个重要城市外,剩下的十一个军五十五万部队,则分散布置在东部北部的重要地方。科尔马和贝尔福各部署了一个法国军,埃皮纳勒则部署了一个英国军,以便随时支援科尔马和贝尔福的防守。瑞法边境处的纳沙泰尔湖一带也部署了四个法国军,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同盟国方面会承认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奥匈帝国的部队只要前进几十公里,就可以直接插到纳沙泰尔湖边。对那里地法国城市发动攻击,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得不防。其余的四个军,全部部署在以里昂为中心的阿尔卑斯山西侧。之所以在里昂一带部署了三个法国军和一个英国军,戴高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一直以来,戴高乐和布莱尔地眼睛都盯着马赛一带,盯着空旷的法国南部。一旦中国的孙明元帅率军从马赛一带登陆,那么,所过之处一马平川,英法联军根本就没有办法及时从北部调兵,层层阻截。所以。戴高乐和布莱尔一商量,决定在里昂放上四个军,即可以北上支援梅斯,也可以南下支援马赛。或者做为阻击中国登陆部队的排头兵。按理说这部署相当不错,顾此又顾彼的,只是布莱尔没有想到,戴高乐总统竟然被软禁在家里,这使得两国实际掌权人的联络出现了问题,沟通不及时,给后来的战斗带来了一些隐患。
驻南锡的联军总司令是法国陆军上将亚历山大,他同时还兼任联军东北部防线总司令,从阿尔卑斯山脉到卢森堡,除了里昂的那四个军外。其余部队全部归亚历山大指挥,真正意义上的统兵百万地实权人物。亚历山大上将一直是福熙元帅的心腹。跟福熙几十年了,风风雨雨的,忠诚得很。在外国人眼里,法国将军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就是原总统地军事顾问、布尔格指挥官萨科齐上将,形势不对头,撒腿就溜,而且。总能找到为自己增光的理由。这一类将军是法国陆军的主流。这也难怪法国军队一遇到强敌,腿就自发地软了。没办法啊,将领们先当了软脚虾,士兵们自然也就不会客气了。只是,亚历山大上将是一个异类,按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一根筋儿,打仗全凭自己喜好排兵布阵,一旦决定下来,就不管不顾地实施下去,以至于在法国陆军内部,得到了一个傻将的美称,不过,在国际上,却得到了一个猛将的称号。要知道,整个法国,能够被德国人称为猛将的,你就算用放大镜去找,也就只能找上一两个而已,而无论怎么找,亚历山大上将都可以算是一个。
亚历山大上将一向与戴高乐总统不大合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十分看不起法国陆军的代表人物萨科齐上将。亚历山大一向认为,联军之败,始于布尔格,而驻布尔格的协约国军队总司令萨科齐上将,负有不可推卸地责任。要是萨科齐上将能够顶得住中国人进攻的话,现在地欧洲,完全是另外一个格局。只是,没办法啊,物以类聚,总统就喜欢象萨科齐上将这样即好色又会拍马屁、而且把出卖别人当成家常便饭的人渣,布尔格之败,也就情有可原了。
亚历山大上将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将军,他认为,即然戴高乐总统宠信萨科齐上将,那么,戴高乐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他的军事水平,肯定在萨科齐上将之下,那么,他做出来的判断和结论,也肯定是错误的,是低级得不能再低级的。所以,亚历山大上将本能地反对总统把大量的兵力从东部调到敦刻尔克一带。特别是在调动地过程中,不断遭到中国空军地猛烈轰炸,部队伤亡惨重,一个军来到里尔,兵力总是要损失一成或者两成左右,而且调动的部队,有不少是亚历山大上将地嫡系部队,这让亚历山大上将很是不开心,天天在南锡城内喝酒骂娘呢。
联军总司令福熙元帅软禁戴高乐的消息传到亚历山大那儿的时候,亚历山大高兴得连着灌了几十瓶葡萄酒。一来么,主子升官,他这个忠诚过头的拥护者,自然不会吃亏的;二来么,亚历山大一直认为,其实法国士兵是世界上最最英勇、最最善战的士兵,之所以屡战屡败,逃跑、投降跟喝水一样轻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摊上了一个笨蛋总统。中国人不是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是连总统者熊了,那就不是熊一窝两窝的问题了。士兵们一打就逃跑,一跑不过就举手投降,就是相当自然的。
现在好了,法国出了个福熙元帅,他必将带领法国走出困境,重现拿破仑当年的风光,成为新一代的军神。自打得知戴高乐总统被软禁后,亚历山大上将就立刻向福熙元帅进言,明着告诉福熙元帅,同盟国很有可能把梅斯当成主攻方向。可是,当福熙元帅询问原因时,亚历山大张口结舌,就是说不上来。也是,从敦刻尔克进攻的理由有千条万条,可是,以梅斯为主攻方向的理由只有一点,那就是同盟国的那些决策者们突然间全体住进了疯人院。亚历山大上将唯一能说出来的理由就是,戴高乐屡战屡败,那么,他就是个笨蛋,他的决定都是错误的,他向里尔增兵的决定当然也是错误的,换言之,同盟国必定从梅斯方向进攻。只是,亚历山大上将的理由太过于牵强了,牵强到福熙元帅连理都不理的程度。福熙知道,自己的这个猛将部下虽然有着一定的军事才能,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愣头青,十足的一根筋,脾气跟牛一样,认定了,怎么也拉不回来。福熙元帅做为法国的幕后总统,才不管亚历山大的这一套,他认可了戴高乐总统的判断,仍然往里尔方向调集兵力,让亚历山大上将大感失望。
亚历山大上将相信戴高乐的判断,只要反着做,就绝对是正确的。所以,在中国空军开始轰炸梅斯时,亚历山大上将就命令梅斯的守军,把重炮掩护好,把工事修好,把枪擦亮,把子弹准备好,随时准备迎接同盟国的进攻。他的部下虽然不以为然,可是,这个上将在陆军那儿有着极高的声望,很得士兵们的喜欢,所以,也照着做了。也正是因为亚历山大上将的这次出自本能的命令,使得法国人能够把大部分重炮拖到掩体内,躲过了中国空军的轰炸,给德国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左翼被突破的时候,戴高乐总统已经被福熙元帅软禁,他只能向福熙元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戴高乐总统始终认为,同盟国在梅斯方向的进攻是佯攻,是为了吸引联军的注意,他们的撒手锏还是在敦刻尔克一带,福熙元帅也认可了戴高乐的意见。只是,亚历山大上将就是不信,他认为,这里才是同盟国进攻的主要方向。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德国人下一步的行动,肯定是绕过梅斯,切断梅斯与南锡的联系,然后再集中全部兵力,慢慢地折腾驻梅斯的三个法国军和一个英国军。亚历山大上将,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
第六十六梅斯混战二
七月四日天一黑,在亚历山大上将的强令下,法国的一个军就从南锡出发了。他们的任务是赶到梅斯左翼,对那里的德国第三集团军群发动袭击,打乱德国人的部署,为亚历山大上将接下来的进攻做准备。七月五号早上四点多,这个军抵达梅斯南部,正好碰上了绕道来合围梅斯的德国第三集团军群一个师。德国人昨天傍晚的时候得到来自中国空军的消息,南锡城内的法国部队并没有太大的动静,所以,放心大胆地赶过来了,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碰上法国大部队。而法国人前往增援梅斯,早就做好了打硬仗、打恶仗的心理准备,有些士兵甚至于连投降专用的白布条都准备好了。他们心里很清楚,早晚会跟德国人碰上的,所以,一直小心翼翼。有心算无心下,这场突如其然的战斗,结局好象非常明确了。
刚开始的时候也确是如此,法国人突然间朝天打了大量的照明弹,从而准确地判断出德国部队的具体位置,并利用德国人一惊一乍的难得好机会,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一下子就把德国的这个师截成三段。可是,这个德国师既然有资格被派到这里当先锋,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突遭攻击,损失惨重,部队被截成三段,却仍然临危不乱,一边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构筑临时防线与法国人对抗,一边向施里芬元帅发报求援。
接到电报后,施里芬乐了。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连法国人也开始玩起了高科技研究,竟然敢在德国人的眼皮底下搞起偷袭来了。梅斯方向出现法国部队,这正合施里芬元帅的下怀。他一直期待着英法联军能够把东部和北部的全部兵力集中起来,跟自己来个大会战,从而尽快结束战争,毕竟,德国打了五年多的仗,也的确有点儿累了。要是再慢慢地折腾下去,德国人早晚会被战争给拖垮地,那个时候,就算打胜了,又有什么用呢。施里芬元帅的手下有三个集团军群共九十万人。表面上看,比英法联军的一百五十万人要少上一些。不过,要是论起实力来。德国人稳居上风,毕竟,法国部队的战斗力摆在那儿。再怎么算,他们也不能被当成强军啊。而且,施里芬元帅背后有着强大的两个中国机械化兵团,他们虽然驻扎在阿特一带,可只要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完全可以穿越阿登高原,进入法国东北部。还有,瑞士方面已经同意同盟国借道。奥匈帝国地部队随时可以冲进法国东部。庞大的东部战场,同盟国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按照原先的预想。英法联军会呆在坚固的工事里跟自己周旋,想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占领,地确有点儿浪费时间。可是现在好了,法国驻南锡部队竟然出动,这不是摆明了给自己一个尽快结束战争的大好时机么。施里芬立刻下令一个军赶往增援,同时,向林龙元帅发报,要求中国空军提供支援。
七月五号下午,德国一个军终于赶到,此时,德国地那个先锋师已经被打得惨不忍睹。部队被截成三段,兵力上又处于劣势,就算自己再勇敢,上头的飞机再轰炸,也挡不住法国人地猛烈进攻啊,要知道,法国人打顺风仗,可是世界一流的。当援兵赶到的时候,德国地那个师已经伤亡大半,不过,值得德国人骄傲的是,他们也让法国人付出了半个师的代价。
德国援兵的到来,让战局再次发生变化,猛烈的攻击,使得法国人节节败退,不但救回了被打残的那个师,还让法国人吃了大亏。远在南锡的亚历山大上将得到情报后大怒,命令手下的部队立刻做好出击准备,誓要与德国人打个你死我活。可是,南锡离战场还有几十公里,凭着法军地速度,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而且,天上中国飞机密密麻麻地,行军途中,必然会遭受一定损失,亚历山大不想再犯戴高乐的错误。想了想,亚历山大上将下令,在梅斯右翼地那个军立刻放弃阵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