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正了正颜色,端坐到了龙椅上凛神说道:“汉王李谊,朕加你为镇国骠骑大将军;凤翔府节度使;京畿、泾原、凤翔行军大元帅。命你率汉王府所有将弁与僚属,统领两万大军,即日出征收复凤翔府抵御吐蕃,不得有误”
李世民大喜过望,欢喜谢恩。
李适继续正色道:“浑,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将功补过地机会朕授你与李晟京畿、泾源、凤翔行军副元帅之职,并命你为汉王麾下先锋,辅佐汉王出征。”
浑跪地大呼:“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适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颜真卿:“老太师,朕如此安排,可曾妥当”
“回禀陛下,十分的妥当。”颜真卿谦恭地答道。
眼前这三人一副感恩戴德、谦恭卑顺的模样,让李适甚感舒畅,大大的满足了一些虚荣心。他估计自己,这一次无论如何应该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了。不仅仅有了最大的把握能够收复凤翔、击退吐蕃,而且将汉王府的势力彻底的从长安“请”了出去。等凤翔府收复了,随手就将他安排在凤翔这个边镇驻守再不调回长安,这不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么他两万大军能成什么大事,更不用说是在凤翔这样一个常年战乱不休地边镇了,能顾及自己的存亡就不错了。长安有马燧率领的近十万大军坐镇,将如同磐石一样无可动摇
李适的心情,突然变得好了起来。平凉败盟、长安危机的阴影,迅速一扫而空。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以汉王的本事加上李晟、浑相助,击退吐蕃收复凤翔是迟早地事情。难得的是这一次终于名正言顺的,将汉王府的势力清除出了长安这可是事关久远的大计啊
李世民等人也各怀心思,谢过了皇帝退了出去。出皇宫的时候,正好看到一队神策军铁甲,大呼小叫的拥着一串儿囚车将张延赏一家子都抓了起来,正在带正皇宫里。
李世民看着这些人冷笑起来,对颜真卿说道:“老太师,张延赏等人少不得要被发落到御史台来问罪了。”
颜真卿抚着长须沉哼一声:“纵然是老夫念及同僚之情要饶过他,国法却是容他不得、两万将士的英魂饶他不得”
三人分了手,李世民和浑同回了汉王府里。此时正值寅时初刻,天边露出了第一抹晨曦。浑意外的听到了一阵熟悉的鼓角之声,从汉王府后院传来,愕然问道:“殿下府中,有了多少私兵了这么早就开始操练了。”
李世民微微笑了一笑,说道:“人数不多,才五百人罢了。不过,这也是我汉王府的第一批能够上阵的飞龙骑。将来,会越来越多的。”
浑略有些欢喜的点头道:“殿下亲手调教出来的骑兵,肯定实力非常。末将虽然是个戴罪之身,但心中仍然十分的高兴终于又能跟随在汉王麾下,纵横沙场了”
第三卷九鼎第169章雏鹰
即将出征的命令下达以后,整个汉王府里顿时沸腾。大唐曾经最炙手可热的汉王府,实在是沉静得实在是太久了。所有的人都已经在心中憋了一股子气,想要告别这种闲谈得让人发疯的生活。
且不说野诗良辅、高固这些人摩拳擦掌兴奋难当,就连府里的普通仆役与丫鬟,都比平常比了几分活力。整个汉王府中的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
新组建的五百飞龙骑,其实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曾经当过兵,上过阵,都是职业军人。来到汉王府快半年了,还是头一次有用武之地,也让这些人热血沸腾起来。命令下达后,既定的训练即刻终止,所有人都忙着清点物什打点行装,做好了出征准备。
由于李景略与杜黄裳都在朝堂上供了职,所以李世民出征没法将他们带上。高固、野诗良辅、唐汉臣、郭钢、石演芬这五个将军,加上先锋浑,正好统领六军,李世民自行坐镇中军。文职略有缺乏,只好让武元衡挡任了行军长史,在中军帐伺候出谋划策。
天刚微亮,李世民就带着武元衡、兵部侍郎杜黄裳再度入宫,数月以来头一次出现在了尚书省。三人着手开始手派粮草与军器,太仓属的人接到了皇帝制令,也不敢怠慢早早就来出班,一起办好这些事情。
二万大军,全是关内驻军、之前马燧的部下。一天的时间之内,人马已经调拨停当,粮草后续供给一应俱全,只等大军出征。由于军情紧急,也来不及挑日子、饯行壮威了。皇帝李适接受了李世民的请求,同意让大军在两日后开拔,向凤翔府挺进。
这一天直到傍晚。李世民才在皇宫里忙玩了大军出征的事宜回府。李世民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一行离开长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府里的下人及部众家眷,也有必要提前做好安排。于是特意给所有人放了一天假,明日要省亲的省亲,要整理家务地整理家务。仆役丫鬟们,虽然是王府私财。但也没理由将这些人全部带到阵上去。于是李世民安排俱文珍留守汉王府,在长安看家,等候消息从事。同时,将武琦云、苏菲儿与房慈也都留了下来,让他们与唐汉臣等人的家眷们一起在汉王府里等消息。
忙碌了一整天。所有的大小琐事总算是安排停当了。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卧室里,搬出了那套铠甲兵器。
金黄的明光战甲,猩红的披风战袍,加上铁马槊与承影剑。的确是地些日子没有披挂到身上过了。李世民取来了一盆水,自己细细的擦拭起盔甲来。上面每一条细微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