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苍。假如太上皇突然驾崩,朕可能会按照祖制丁忧守孝一段时间。虽然时间未必会有三年之久,但总不会太短。少则半月,多则半年是必须的。这段时间,朝中该当如何处置”
武元衡心中一惊,表情不变的说道:“按照规矩,皇帝虽然丁忧服丧,仍可居于幕后主事。宰相辅政,最终还是由皇帝定夺。”
“朕莫非就不能真地丁忧服丧,歇息一段时间吗”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有些诡谲,试探的问,“为何不能让皇子监国”
武元衡浑然一惊:皇帝终亍说出想说的话来了
“嗯,怎么不说话”李世民问。
“这”武元衡犹豫了一下,抬头看向皇帝的眼睛,遇到凌厉的目光。他吞吐了一下,说道:“众所皆知,皇子年幼,恐怕一时无法主理国事。之前陛下御驾亲征,还是太上皇监国的”
李世民有些烦闷的将手中一份折子砸到桌上:“算了,别跟朕绕圈子。说明白了,你认为朕现在是不是应该立储”
武元衡郑重的拱手拜下来:“应该。”
“为何”
武元衡清了一下嗓子,朗朗说道:“现如今,大唐帝国蒸蒸日上,已有盛世之相。太子乃国之根基,帝室希望。早日立储,有利于稳定朝堂局势,有利于陛下尽早培养将来地接班之人。好让景兴大唐地盛世,延续下去。国储一日不立,则后宫一日不稳。后宫不稳,则朝堂不宁。由此,则天下不宁。”
“好了、好了。朕就知道,你肯定会像个教书先生一样跟朕说这许多的大道理。”李世民不客气的说道,“伯苍,你我情同兄弟,能不能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说一个让朕最能信服的理由。”
武元衡不由得笑了一笑:“那微臣可就说了:立储乃是陛下家事。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将后面两件大事都给办了,为何迟迟不办前面那件立储有百利而无大弊,陛下当速行。”
“可是朕却是在想。等过些年头,皇子们都长大成了人。朕再在其中择优而立。”李世民说道,“这样妥当吗”
“不妥。”武元衡直言不讳,“陛下这样,无疑就是助长诸皇子之间地明争暗夺。现在皇子们还小,也许还不懂得争夺。可是陛下地态度如果一直像这样不明确,就是摆明了让他们去争夺储君之位。
这样地事情历朝历代也见多了。陛下应该比微臣更加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李世民浑然一下想到了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他们。叹一口气,说道:“好吧。朕明白该怎么做了。”
结局篇第464章唐风四
数日之后,天气转凉,李适的病情也在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刚刚御驾亲征回朝的李世民,也变得有些忙碌起来。
数支大军在外征战,战报如雪片一般飞向朝廷。民生政务也颇为繁多,李世民恨不得将一天劈作两天来用。好在朝中大臣多是得力助手,虽然事务多杂,却也是忙而不乱。
李怀光一路兵马,由于路途遥远,暂时还没有与朝廷取得什么联系。
北庭代理大都护段佐发回了奏章,说明了天山一带的情况。葛逻禄与白服突厥这些部族已经彻底投降,不日将由部落首领进京拜觐皇帝,俯首称臣发誓投效。李世民接见了回鹘的大相颉干迦斯,对他好言抚慰了一番,让他暂时留在京城略作休息,实际上就是长久地和平软禁了起来。回鹘新上位的可汗药罗葛钳口强阿啜连发了几份奏表,恭贺皇帝西征、北伐成功。表奏之中,阿啜多次提及称呼大唐皇帝李漠为父皇自己以儿臣自居,乐得李世民和满臣大朝呵呵直笑。
大唐驻回鹘草原的安北大都督府正在组建之中。原出使回鹘的鸿胪寺暂时留在回鹘,主持都督府成立一事。统率兵马的大将房慈得了皇帝钧命,正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赶往长安。
兰州大都督府地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二十余万吐蕃战俘的安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没有爆发出任何地动乱。河陇一带经历了大战之后,已经渐渐归于了平静。秋末初冬时节,朝廷下发的寒衣被褥与过冬粮草,也正络绎不绝的运往河陇,主要用途就是安抚那些吐蕃的俘获,和杂居在这里的胡人。
新收复的河陇疆土,可以说是获得了安定。大唐在这里的霸主动位,已然扎下了根来。
另外。驻守在大非川与积石山的大将马勋与史敬奉,也发来了奏表。表称两路兵马并未遭遇过任何反扑地吐蕃人。时近寒冬。二将一起请奏皇帝,是否可以将歇兵马,调回原来驻地整休。
李世民权衡利弊。又和众位大臣将军们略作了商议,决定准了马勋与史敬奉的要求。让他们二将各自带兵回西川与山南,整顿兵马。若有需要。再度调集便是。这些年来,大唐地兵制不断健全。朝廷和皇帝对各地方的兵马,都有着直接的掌控权。根本不必担心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居功自傲。地方军队地机动能力也大大加强,基本上,只要朝廷有何调谴,地方军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其他深入吐蕃腹地的李光进、浑城等诸路兵马,和前去接应李怀光地薛平所部。暂时也还没有什么消息。
总的看来。现在地大唐就如同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周身上下气顺通畅一切无恙。
每天办完公事。李世民总要回到大吉殿来,探望一下李适。李适地情况忽好忽坏。有时能睁开眼睛说上几句话,有时却是一连两天昏迷不醒水米不进,如同死人。
这一天李世民来的时候,李适正好苏醒了片刻。几名御医正在小心翼翼的替他把脉、喂腰、更换衣服。李世民见他们正在忙碌,不想进去打乱了他们正常的工作,于是站在外面略作等候。
他走到了大吉殿外地石坪,朝四周眺望。巍峨地宫殿,披上了秋日地晚霞盛装,威严之中透出几许瑰丽与妖娆。就是这样一座宫城,李世民看了千次万次,仍然是看不厌。那一砖一瓦中,仿佛都凝聚着他无限的情感。
正当此时,俱文珍从龙尾道上快步跑上来,可能是远远就看到了皇帝,跑得更快了。
“什么事这么慌张”
“陛、陛下”俱文珍有些气喘,“刚刚朱雀门门吏来报,贤王李诵已到长安,目前正在皇城朱雀门外求见圣驾”
“来了”李世民心中一喜,同时掠过一道复杂地情感,“快请他进来。俱文珍,你亲自去,先领他到大吉殿。朕在书房等他。”
“小人遵旨”俱文珍不及喘息,又屁巅巅的跑了。下楼梯的时候几乎连滚带爬,跑得极快。
李世民槎了一下手,眼神中异光流彩:终于来了吗数年未见了吧
大吉殿御书房里,李诵拜倒于桌前,毕恭毕敬。
李世民端坐在御椅上,定睛看了他几眼,淡然道:“贤王平身。”
李贤慢慢站起身来,拱手谢过了恩,垂手立于一旁,止不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