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急忙运用神识,却发现自己全身仿佛被堵住似的,神识竟然不能外放。也就是说,身体就是牢笼,神识被囚禁在之内,所有的神识攻击之术,被完全压制,不能施展。
“这就是天下大势的攻击简直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李春感觉自己仿佛一只待宰的羔羊,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难道自己刚才的举动做错了,不该出手”
李春在思考,人形却在缓缓逼近,绝强的威势慢慢地碾压过来。
砰李春身躯遭遇重击,向后倒飞出去。
天下大势,以势压人,李春挡不住,被击得倒飞而去。
砰砰又是两记重击,李春身形再度飞起,向远处落去。
摔落地面,李春挣扎着站了起来,噗地喷出几口鲜血,望着不断逼近的人形。
“也许不该出手,看来我的估计失算了。”
遭受三次重击,李春也收获良多,仿佛当头棒喝一般,打开灵智的玄妙之门。
大势将至,无可抵挡,大势将至,
大势至
李春猛然灵光一闪,站直了身体,遥望着从远处走来的人形,昂首挺胸,仿佛山岳一般,岿然不动。
砰又是一道重击,落在李春身上。
李春的身躯蓦地飞起落下,但他立刻又站了起来,依旧昂首望向对方。
砰第二次打击接踵而至,身躯倒飞摔落,又接着站了起来,傲然挺立。
第三次重击如期而至
李春摔落,面色变得苍老,手脚和身上伤势,恢复原状。
金刚元婴帮助本体,承受了三次重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退回气海陷入沉睡。失去元婴的守护,李春躯体自然露出刚才的衰败的模样。
纵然这样,李春还是起身伫立,挺直了身体,望向人形。
人形终于有反应,在五十步之外,停了下来,望向李春。
第921章苍茫的叹息
万籁寂静,落针可闻,天地间的一切流变,都处于一种停顿的状态。
李春浑身没有丝毫的气势,如同一个普通人一般,唯一的不同,就是残缺的身躯仿佛忘记了伤痛,笔直挺立宛若山岳。他与人形隔空遥视,相互对峙,谁也没有移动一丝一毫。人形是天地间大势的具现化,准确地说,李春应该是与天地之间的大势遥望对峙。
人形的轮廓依旧缥渺不定,仿佛随时都会消散似的,面容依旧模糊,隐约如烟,并不固定,李春看不清究竟真实。其实区区五十米的距离,以李春的实力,神识一扫,就能窥得真实。
但他不能这么做,究竟为什么不能,李春自己也不知道。他心里隐隐有一丝感觉,只有这样站着,遥视对方,才是唯一的正解。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是李春经过推断,想到的唯一对策。
关于大势的理论叙述,前世李春所观的典籍语焉不详。倒是在这个世界的宗教中,李春找到了一点关于大势的描述。修真界没有佛教,但地球位面却有,李春从书籍上略为有些了解。
佛教西方三圣,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分列两边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名字来看,就是大势至,大势将至或者大势已至。
这是李春唯一找到有关大势的描述了。
刚才李春出手,接连被重击,他觉得是自己的方法不对。突然间,仿佛灵光闪现,他想到了西方三圣的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为何大势至和观世音分列两边其中有甚深的密意。
观世音就是观自在,重点落在一个观字。大势将至、已至之时,无人可以抵挡,如果能抵挡,也就不会被称为天下大势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你走入一群人中,发现这群人的观点不妥,提出与其相悖的观点,试图纠正他们,必然会遭到众人的怒意。如果,你坚持说出来,事件升级,便会遭到众人的攻击。
这就是势的力量,无法化解,要么用你的力量碾轧过去,要么你就离开躲避。如果,你没有力量,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离开躲避,那就只有堪忍承受,默默地看着。这就是观,顺流逆流,仔细看,细心观,唯有如是观,才能达到自在,观自在。
李春心中灵犀一闪,仿佛抓住了什么似的。他不明白对不对,但他清楚,对于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根本就不能出手抵抗,只能是观。唯有放弃所有,无为而观,才是正解。
其实,在李春的心中,还是没有完全透彻,但眼下没有多余的选择,出手抵挡完全没有胜算的机会,也就只有如是观,这一条路可行了。
不过,李春的对策,很快就有了结果。人形止住了前进的步伐,也停了下来,与他遥视相对。看来自己的方法是有效的李春心里暗叫侥幸。
远处的刘明湘看在场中的情景,心中又是一阵惊涛巨浪。他不明白人形为什么会停滞不前,这样的结果太诡异,令人难以琢磨。
刘明湘有心出声,想打破这种诡异,但却不敢这样做,刚才人形的回首一望,已经惊得他魂飞魄散了。他只是引导大势攻击,指定目标、按下按键,之后的攻伐,他也不能控制。眼下场面诡异莫测,如果出声把人形引过来,那就是作死的节奏了。
现场不管是人,还是物,有形无形、有相无相,因为绝对的静止,而达到寂无的空虚之境。这是一种绝对的空境,什么也没有。
在这样的境界中,李春的神识完全处于休眠状态,连呼吸也被抑制,浑身每个器官的运作,也在这一刻停了下来。就连身上的伤势的恶化,也在这种空之境界的影响下,被完全止住了。
四周的景物模糊不清,明明还在那儿,李春却无法看清。因为这种肉眼的观看,需要光线反射,现在四方连光都是停顿状态,试问怎么能看
李春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他在观看,却不是用眼睛,也不是用神识感知,没有借助光的反射,却又并非黑暗,有模糊的影像传来。或者说,他现在看见了事物的另一面,从一个不可能的角度,看到了另一面。
他进入一种玄妙境界,仿佛顿悟,但却凌驾于顿悟之上。在这样的境界中,李春瞠目结舌,他看到很多从未看见过的未知。他猛然明白,这就是观,刚才是止,现在是观,顿悟之上的止观。
以前的种种正确与错误,变得界线模糊,你不能说他是正确,也不能说他是错误。当起心动念认定的时候,就已经错了;但回首凝望,却发现也不尽然全部是错。你只能在这个境界中如是地观,而不应该去区别掌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难道这就是道”李春心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