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1 / 2)

基地之天朝降临 汉临 2343 字 2023-10-02

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史书上有五种说法:

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亦有五种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刘宇三皇取,伏羲,神农,轩辕,五帝取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这八人共为华夏始祖。

广场正中央为三皇五帝塑像,北方为华夏历史馆,展览中华历代大事,以示琉球汉国系出中土,人民为汉族嫡裔;东面是大汉历史馆,陈列琉球所有发明还有成就,西面是大汉忠烈祠,供奉为保家卫国牺牲地英灵,各座建筑均为中华传统的飞檐斗拱样式。当然,内部构建支柱就多为钢筋水泥了。

首先是祭华夏始祖

两位初祖的石像足有三丈高,汉国文武班子齐齐整整排在下面,所有人都是全套的公服、官靴、进贤冠,峨冠博带,颇见汉唐威仪。

待班次排好。赞礼生叫道:“奏乐”两边鼓乐齐奏,琴瑟管弦、笙萧钟磬。端的是黄钟大吕庄严之音。

迎神、分献、升香,献酒、玉、帛、稷、馔,奏至德之章、舞至德之容,三叩九拜。

中国人最重自家祖宗,三皇五帝为华夏初祖,是老祖宗的祖宗了,百姓们也跟着官员一起叩拜。只是人多杂乱,未免乱纷纷的,是为美中不足了。

“这位汉王,气量格局非凡,怕是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呐。”拜毕。周浩轻笑着开口道,随即站起身来,拍了拍膝盖上地灰尘,突然冒这么一句。

孟华有点奇怪的看了看这位小山丛竹的老同学,他比自己早几个月到琉球,恐怕从龙之心要比自己热切些吧。

“周兄出此言不祭皇天后土、不封列祖列宗,却来祭几千年前的炎黄。怕是有点舍本逐末了吧”

“孟兄又在试探小弟了”

周浩微微笑道:“历代天子追封列祖列宗,不过是一家一姓之祖宗,视天下为一家一姓之家产。汉王祭三皇五帝,是祭的全天下人的祖宗,以社稷为天下汉人之社稷,单论这一点,气量格局便远迈唐宗宋祖了,将来民心之所向,不问可知。”

老同学都说到这份上了,孟华也不好再装傻。

悠然长叹道:“小弟初到琉球。也是抱着看看气运消长、天下大势的念头,乱世中。居此海外小岛,以皇宋遗民逍遥一世,哪管他中原风云起陆、闽广波浪掀天

周浩点头道:“昔成汤地不满百、西岐地方三百里而定鼎,少康一旅而兴夏、肃宗匹马而昌唐,琉球土地肥沃,居海上易守难攻,兼得鱼盐之利,将来逐鹿中原”

孟华眼睛一亮。

太平年间,读书人自然以进士及第为最高荣誉,时人以为就算收复燕云、凯师而还,也不会比状元及第更加光彩。但大宋朝年年战、年年败,临安谢太后、小皇帝都给蒙古人捉去了,便是再忠心的臣子,也难免扪心自问:这大宋朝,是否气运已尽从来天道难测天命难违,谁能说得准

只不过建新朝的是蒙古鞑虏,搞什么四等人、第一夜权,各地豪杰才纷纷起兵;假如是汉人正宗鼎立新朝,以宋末朝廷的荒唐腐朽,恐怕愿意替它拼命的人寥寥无几,大宋朝也如隋灭陈、宋灭南唐一般,早就完蛋大吉了。

两个老同学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搏个开国功臣。

祭过始祖,便是英灵入祠。

“老兵不怕死亡,老兵怕被遗忘。”中国人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乱世之中,死并不可怕,父母妻女有所养,亦无所牵挂,唯一怕地就是死后不能归葬祖坟、灵魂无所归依成为孤魂野鬼,得不到后代香烟、得不到家人血食。

忠烈祠是英灵安息的地方。琉球每一个牺牲者,都要火化后将骨灰运回,供家人埋葬在坟中,牌位则做两个,一个安在家中受子孙香火,一个放入忠烈祠,千秋万世永垂不朽。

太阳渐渐西下,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忠烈祠上,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低沉的哀乐响起,站着数万人的广场渐渐安静下来,人们肃立着,不约而同地向东方望去。

来了,来了人群一阵细碎的骚动,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鼓乐队悠长的萧笙,犹如烈士的英灵平静而沉毅,从远处逶迤而来,苍凉、空寂,听得人们心中气血翻涌,有一口热气憋在胸口,直欲破体而出

空寂苍凉到了极处,人们的心低沉几乎要喘不过气,突然礼炮隆隆,曲调为之一变,雄浑的钟鼓声奏响,歌颂着烈士的勇敢与忠诚。

移灵队伍的最前面,五十名天真无邪的儿童,抛洒着清水和花瓣,为英灵铺路。正是这些逝去的英烈,用自己地生命换来了他们安乐地童年,清水与鲜花,是烈士专享的荣誉。

其后一百名汉军士兵,全身黑色戎装,胸配寄托哀思地小白花,扛着放置灵牌的灵台。

抬灵的队伍由东向西,迎着夕阳而来,烈士的灵魂就附在士兵抬的灵位上,英烈为守护这片土地、为守护这群人民而献身,他们将会长眠在这个神圣的祠堂,名字被镌刻在汉国的史册,永不磨灭。

最后是一百名汉军全副武装的士兵,踏着鼓点般的步伐,长矛如林刺向天空,为逝去的战友殿后护灵。

十月二十日,天气渐渐凉了,人们在肃杀的深秋,目睹英灵移入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