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2 / 2)

数据三国 三卷天书 2336 字 2023-10-03

当阵容、军器co演完毕就到了唱军歌的环节了。在古代其实也有军中士卒唱的歌,不过这些诗歌被称作是凯歌更贴切些,曹co就曾命缪袭作鼓吹曲,于是有魏鼓吹曲组歌十二首,其中有:战荥阳获吕布克官渡定武功屠柳城等。吴国也让韦昭作鼓吹曲,于是有吴鼓吹曲组歌十二首:摅武师伐乌林克皖城通荆门等。这些都是战后的追叙,并非战时的军歌。

古时最著名的军歌应该是诗经中的一首无衣。东汉时还有军歌马踏燕然。不过南烨觉得这些战歌还是太少了。他记得军训拉歌时可是有不少军歌朗朗上口。便将这些歌曲改了些词句交给了军中士卒,果然士卒一学就会,广受好评。

之见张白骑在队列前面学着南烨平ri的样子领唱道:“批铁甲兮,挎长刀。一二”

士卒们齐声唱道:“批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南烨对战张角的时候曾经训练过五百士卒齐声骂阵,那支临时组建的队伍齐声喊喝就能将声音传出老远。今ri这五百士卒都是经过严格训练,一曲马踏燕然歌声震天。且不论音调是否准确,这气势还真不是盖的。

军训的时候南烨就总结出一个道理,军歌最重要的是嘹亮整齐,重在鼓舞士气,跑不跑调倒不是关键。所以他对演练士卒的歌声还是相当满意。不光是南烨满意,观看军演的众人也都十分满意,这支军队且不说战力如何,光看气势就知道天下难有敌手。

围观众人刚要拍手叫好,没想到张白骑还没结束,继续领唱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一二”

士卒们跟着唱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法师亲我兮,胜如父母触犯军令兮,身不ziyou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不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贼寇兮,觅个封侯”

刚才的马踏燕然歌,众人好歹还听过,可这首南烨改编版的凯歌却没有一个人听过。谁让这凯歌是明朝戚继光的军歌呢。

众人虽没听过这歌,可是歌中的豪情大义和那赏罚分明的军令众人却听得明明白白,纷纷挑起大指,称赞南烨法师和其麾下将士定能如歌中所言,上报天子,下安黎庶。就连蔡邕都笑呵呵的称赞这歌词有气势。

这前两首军歌都是古代的,词虽不同,曲调却没太大区别。话说回来,南烨也不知道这凯歌是什么调子,只能拜托蔡琰这位音乐大家按着马踏燕然和无衣来谱曲。

张白骑领唱的第三首军歌却与前两首的曲调截然不同,可是众人一听却都纷纷叫好,觉得此歌、此曲朗朗上口。有些人听了一遍就跟着小声哼唱起来,有些人则被感动的落下了眼泪。

第十六回赵慈起兵杀秦颉南烨定计谋交州11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是虎就该山中走,是龙就该闯海江谁没有爹谁没有娘谁和谁的亲人不牵肠只要军鼓一声响,一切咱都放一旁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好钢就该铸利剑,好兵就该打硬仗谁没有爱谁没有情情系家国好儿郎。只要百姓一声唤,唱起战歌奔前方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有多少道理都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

这一曲战士就该上战场将军演的热烈气氛推向了巅峰,很多人都是眼含热泪在鼓掌。刚才还担心儿子的那位母亲更是泪如泉涌,丈夫讲了那么多大道理她心中还是有别扭,可是听了这战歌之后她顿时觉得丈夫说的没错,儿子的选择没错。那校场上的士卒哪个没有爹娘亲人他们这么拼命为了啥还不是为了百姓安生,为了亲人不会死于战乱饥饿。

众人都觉得这两首战歌既动听又感人,尤其是最后那首歌,并非一味鼓舞士卒舍身为国,而是强调保家卫国。歌中不但提到了国,还提到了家,提到了爹娘,提到了爱情,众人还从没听过这种直白而大胆的歌谣,可是他们并不觉得这歌有什么不妥,因为那歌中唱的爹娘、爱人就是他们这些家眷。

听这歌词就知道作歌之人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是个为了家国百姓告别亲人走上战场的真汉子。众人无不猜测这歌是何人所做,最终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点将台上的南烨法师,认定只有法师才能做出如此动人的歌谣。

此时的南烨在众人眼中不再是那个的文弱法师,而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所有士卒家眷都觉得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交给南烨法师没有错。因为南烨法师自己就是个有情义的战士,所以法师率领的仁义之师是绝对不会让士卒白白送死的。

张白骑唱完三首军歌之后也是热血沸腾,对军演士卒下令道:“向西方大道圣人光华法师行军礼”此时南烨的字号已然传遍洛阳,没有人再直呼其名。

随着张白骑一声令下,五百士卒同时举起右手放在胸前向南烨行礼。南烨则起身用同样的动作还礼,表示对士卒的敬意。

张白骑又向点将台喊道:“光华法师”

五百军演士卒一同高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法师万岁”

听着震天的口号南烨同样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对着士卒高呼道:“胜利属于你等英勇无畏的战士愿全天下的百姓太平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在场众人一同山呼万岁。南烨心中庆幸在这个时代万岁还不是皇帝专用,否则自己恐怕明天就被拉进宫里砍脑袋了。

其实很久以前“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时常呼“万岁”,但这个词仍不是皇帝唯一专擅的称呼,称呼他人为“万岁”,皇帝也不管。到了汉武帝时,他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但民间遇到庆贺之事时,还是有人呼“万岁”。直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阅兵完毕之后校场上的气氛依然热烈,久久不能平息,即便后面的节目已经开始,人们还在议论着那两首军歌,议论着南烨法师和他麾下的士卒。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