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8(1 / 2)

宋王 尹三问 2336 字 2023-10-03

牧民族国家,并不算特别富足强大。燕云地区落入他们手中就不同了,这些地方自然条件不错,适宜耕种。农业基础也不错。与此同时,大量善于农业生产,以及手工业者成为辽国人。

从而促进了辽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得到燕云十六州让辽国富裕。百年时间过去。燕云一代已经成为辽国的经济,甚至是文化中心。幽州成为辽国的南京,地位与上京不相上下。

辽国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对付中原王朝,造成的后果也更为恶劣。

因此中原王朝的皇帝们,但凡是有为之主,哪一个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

后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乃五代少有的明主,意欲收复燕云。显德六年959,柴荣率军攻辽,水陆并进,一个多月内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

大军势头正猛,收复燕云指日可待。五月时大军欲攻取幽州时,天不作美,柴荣却突然重病,无奈只得班师回朝。一个月之后就病逝于汴梁,留下八岁的儿子柴宗训登基。可惜仅仅过了半年时,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柴氏江山易主。

宋太祖赵匡胤绝对算得上一代雄主了,只不过登基之初,与赵普雪夜定策,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天下策略。

赵匡胤在位期间,宋军主要在征讨南方各国,待灭了南唐之后,南方总算是平定。宋朝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北汉和契丹。

但是很可惜,又是在一个雪夜,烛影摇红,斧声阵阵,年仅四十九岁的宋太祖不明不白地死了。无论有什么宏图大志,都因此消散。

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也继承了这份对战契丹,收复燕云的大志向。赵光义的表现也确实不错,将此战付诸实践。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辽国,意图收复燕云。本来战事很顺利,宋军也进攻到了幽州城下,只可惜久攻不下,士兵疲惫,士气低落。

恰好辽国出色的将军耶律休哥率军反击,宋太宗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仓皇督促士兵出击进攻,被引到了高粱河边。在此被辽国主力伏击,遭遇惨败,死伤惨重,北伐的大好形势随即烟消云散,高粱河之战也成为千古憾事。

这是宋辽之战中的一个转折点,胜败虽乃兵家常事,但这场仗却不同寻常。最要命的就是对宋人心态和士气上的打击,高粱河之败后,宋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曾有过北伐燕云的举动。

宋太宗死后,继位的真宗皇帝颇为懦弱。面对辽国,没有进攻就不说了,甚至还让辽国长驱直入,打到了澶州城下。若非寇准强行拉着他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只怕当时宋朝就要南渡了。只是签订了城下之盟,数十年来为辽国送上岁币,实在屈辱,已经成为每隔宋朝有志之士心中的一阵刺。

宋仁宗乃是守城之主,多年来宋辽关系以和平为主,并无较大战事发生。后来的赵宗实与赵顼父子,虽然有这个心思,但一直未能实施。

直到赵昭登基,燕云十六州已经整整丢掉一百三十六年了。

早在第一次出使辽国,返回途径燕山时,赵昭就曾立下誓言,要收复燕云。当他成为大宋皇子,如今在继位成为皇帝后,就更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完成这件壮举。

只是本来的计划没有这么快,毕竟大宋刚刚灭了西夏,尚在进军河西。内部也经过了一次非正常的皇位更迭,消耗不小,需要休养生息,准备充分之后,再一战解决燕云问题。

但是耶律浚的突然行动,气势汹汹大举进攻,打乱了赵昭的部署,使他不得不提前面对,一场大战怎么都不可避免。

无论耶律浚出于何种目的南下,赵昭都不会善罢甘休,宋辽必有一战是注定的。

涉及燕云问题,矛盾始终无法调和,不可能存在罢兵停战的情况,必须是不死不休,有个结果。

既然动兵了,规模还如此之大,那就一战解决问题。否则光是调兵遣将,运送粮草这些都是极大的耗费,更重要的是信心。

自己的信心,将士的信心,百姓的信心,百年前太宗高粱河的悲剧不能再重演,前车之鉴,必须吸取教训。

对赵昭而言,此战更关乎到内政。自己刚刚登基,之前虽然颇得民心,威望不错,但那时候是秦王,现在是皇帝。此战胜败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威信,关乎到后面中兴大宋的开局,故而只能胜,不许败。

压力不小啊

骑着小白龙,走在前往大名府的路上,赵昭长叹一声。

想起那日离开之时,垂暮之年的杨文广嚎啕大哭的情景,赵昭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当时答应过他,一定会收复燕云,为杨业雪耻。杨家将乃大宋功臣世家,虽然比不上演义传说中那么厉害,却也是一门忠烈。

杨文广的执着,何尝不是大宋的执着,剑指燕云,这是对一个老将军的承诺,实际上更是对大宋百年期盼的承诺。

看着座下的小白龙,赵昭心中升起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匹马是耶律浚送给自己的,当年他可能料到会有今日的局面而今骑着这匹马与他战场对决,又会是怎样一番较量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场面,宋辽两国的君主都很年轻,都登基不久。都打赢了一场战争,都平定了一场叛乱,也都胸怀大志,欲做雄才伟略的君主。

但他们之间注定只能有一个人能成功,便取决于这场对决的结果

赵昭已经做好准备,欲一雪百年耻。

耶律浚,你准备好了吗

s:推荐票对老书没啥意义,还是投给新书宰辅吧,很需要啊,谢谢了

第七零六章瓦桥关

耶律浚如今驻跸幽州,也就是辽国人所谓的南京,亲自督战

此番他调动了二十万大军,快速南下,就是想要趁着宋朝内乱的时候,快速进攻,一举突破河北路的防线。然后好好的对付赵昭,蚕食宋朝。

那个可恶的宋朝人,六年前在辽东,他竟然干出了那样卑鄙的事情。

这些天,只要一闭上眼,耶律浚脑海中就会泛起这个可怕的念头,让他深受折磨。

他没有责怪母亲萧观音,他不能不孝。但却不能无法面对,故而只好离开上京,索性不见面。

所有的怨气与仇恨都被他撒到了宋朝人身上,指向赵昭。

大军对宋朝边界发起进攻已经半个多月了,原以为突如其来,以辽国铁骑的精锐和凶悍,一定能够突破的。

可惜,实战让他吃瘪了。

耶律浚终于明白,宋朝人为什么能够以步卒抵抗辽国骑兵百年之久了。最重要的是他低估了人心,低估了宋朝官员抵抗的决心。

尤其是宋朝河北路宣抚使吴充,耶律浚本意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的。可惜失败了,尽管宋朝所有的注意力,焦点在国内,但是宋辽边界线从来没有松懈过。

赵昭与赵颢之间打的热火朝天,他这样一直举足轻重的力量能然不动声色,始终坚守边界。没有因为内部的干扰和诱惑,放弃自己本来的责任,表现很出色。亲自率领河北军,一次次地抵抗了辽国大军的冲锋。

半个月来,已经是第五次冲击了,依旧过不了拒马河。

耶律浚这次出兵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勾结耶律乙辛,意图颠覆辽国社稷。其次就是向宋朝逃过关南三地,雄州和莫州和瀛州。

这个理由,当年萧绰与耶律隆绪用了一次,数十年后耶律浚又旧事重提了。只是理由略微牵强。

为了显得他理由恰当充分,因此契丹大军主攻的一个方向就是瓦桥关。可是很遗憾,他始终无法突破。

这让自负的耶律浚有些受伤,更让契丹士兵受挫。

此番耶律浚突然出兵南下,辽国国内实际上反对者居多,士兵们作战的热情不高。这种情况下。需要热血和胜利来刺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