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对于清廷来说,袁世凯的北洋二、四、六镇均驻扎在京城的四周,相对山东来说威胁更甚,要解决山东也要在解决了袁世凯之后
对于袁世凯来说,山东虽然像卡在他喉咙里的一根刺,但是现在他已经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他现在的全部精力正在用来跟清廷斗智斗法,以能够保全其余各镇和他本人的性命。而且为了避嫌,也不得不暂时咽下这口怨气
后来,清廷更加是异想天开,试图拉笼张山长,一道道的赏赐陆续发下来
这些赏赐对于做惯了奴才的人来说也许是天大的恩惠,但是对于张山长来说却是天大的笑话,
就好比满清贵族在说,来吧来给我跪下磕几个头,做我的奴才我给你一件黄马袿穿穿,给你一根孔雀毛玩玩然后你给我找袁世凯拼命。
这不是笑话是什么不仅是笑话,而且更是对于张山长的侮辱
所以钦差大臣来了几拔,张山长都不鸟连见都不见,如果不是山东正在进行包括土地改革、村长选举、民兵训练等内容的社会改革,不适宜这个时候跟清廷反目,否则张山长说一定把这几个所谓钦差大臣都枪毙了
让我下跪,还是向那些尸位素餐的满清贵族下跪让我自称奴才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不不管太阳从哪边出来都不可能
在后世,张山长除了自尊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尊严是他最后的财富,也是最后的坚守
记得历史上,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山先生回到中国,一位记者问:“先生这次回国带回多少钱”
中山先生回答:“我没有带回一个大钱,只带回了革命的精神”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问张山长,“你从二十一世纪带来了什么东西”
张山长一定会说:“我带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是,我带来了一身的叛逆,带来了一个中国人取最起码的尊严,带来了一个中国人的傲骨”
所以,让张山长做满清的奴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提都不能提,谁提他恨谁
到了1911年的5月30日,参加广州起义的喻培伦,林觉民,陈更新等十多位本来要上烈士名单的革命党人在日照码头登岸
张山长在济南城,特意打电报让沂水守备旅长林武代他去码头迎接他们,并指示让山东日报派出多名记者,对这些革命党人进行采访
张山长交代林武要给这些革命党人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把他们当作英雄一样看待
张高调宣扬此事,除了对于这些革命先辈发自心底里的敬佩之外,还有就是借机向满清开火了
山东农村的社会改革、军队的整编和训练已经基本完成,是时候向清满吹响进攻的号角了
从沂水到日照的四车道水泥公路已经修通过,林武特地调了五辆大卡车,一直开到日照码头
和革命党人一起的还有林黑子的两个小队的特种部队,在他们的一路护送之下,才顺利地到达山东
日照码头里挤满了群众,其中大横标幅写着:热烈欢迎革命英雄归来
喻培伦一下轮船,看到这么隆重的场面,不禁感慨万千就像到了家一样,对于山东立刻有了一种归属感
林武彻底执行了张山长的吩咐,给足了这些革命先辈面子,他代张山长向他们倾诉了滔滔不绝的仰慕之情之后,就当场安排了山东日报的记者们对他们一一做了采访
第二天,在山东日报头版头条这样写道: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国际歌在广州城上空飘扬
接着用整篇整幅详细介绍了广州起义的整个过程,还附有十八位勇士的采访记录,在报纸的右上角醒目位置,还刊登了国际歌的词曲
一时间,国际歌开始在山东大地上唱响
随着当天报纸一同发行的还有一本书名叫做我的奋斗的书
这是张山长在第一届学习班上的讲稿,经过整理而编成的书,这本书现在已经成山东的内部学习的教材,只是这一次,正式地发布天下
我的奋斗分为三部分,二十多万字。第一部分是“我可受的祖国”:第二部分为“革命”;第三部分是”三民主义中国”
我的奋斗系统地阐述了张山长的“理想”,“创建平等自由的三民主义中国”。
全书充满了中华民族无限的热爱和对满清封建贵族无比仇恨。他号召全体中国人紧密地团结起来,推翻满清统治,为建立自由平等的三民主义中国而努力奋斗
我的奋斗并非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非常系统和科学的理论,它跟某个同样是大炮级的人物的口号是大不同的
所以,我的奋斗一书的出版,给张山长瞬间长了很大的名声,各地革命斗士纷纷来投
北京城里,摄政王载沣把山东日报和我的奋斗狠狠地往桌子上一拍,咆哮道:“良弼呢让他快来见我“
清末,满族有两个自诩知兵的人物,一个是前陆军部尚书铁良,铁良五向潜心研究陆军,被时人视为满族中杰出的军事人才,是满族将领中足以与袁世凯分庭抗礼之人物,可惜摄政王载沣中了袁世凯的反间计,于1910年二月免去铁良陆军部尚书之职,后来就打发他去镇守南京去了。
另外一个就是良弼,良弼是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的子孙。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以知兵自诩,他参与清廷改年制,练新军,立军学,尤注意延揽军事人才,与铁良等被称为清季干将。
良弼自诩知兵,其实却是一个蠢货,要不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意见不合,就把铁良整倒,中了袁世凯的反间计了
良弼是个满清顽固分子,用后世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利益阶层而且是最高层的那一种。听到摄政王载沣的传唤急忙过来参见但是对于出兵攻打山东,他却没有头绪
皆因德国人,在通往山东的必经之路上布置了“重兵“
一千人并不是很多,一般来说不算重兵,但是那是德国洋人的军队,对于清廷来说那就是重得不能再重的“重兵”了
第一卷大炮军阀第77章北上
出兵是要的,山东的张山长这样明目张胆地宣扬革命,口口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