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如果拿去拍卖的话,估计能达到800万至于1200万的高价,如果拿去国际拍卖的话肯定会更高。所以我愿意出价1000万向金董收购,希望金董成全。”
“1000万”
金董倒吸了一口凉气。
秦远方还以为金董不满意,说道:“如果金董觉得不好的话,我们可以再商量,甚至请专业人士计较。”
“2不了,足够高了。”
金董连忙拒绝。
要知道金董请来这尊鎏金铜佛像也就是花了136万而已。当初那个寺庙要翻新,缺少钱财,所以向社会诸多信徒募集。恰好金董想要请一尊佛,所以通过寺庙某人的内部关系,捐赠了136万将此佛请了过来。不想现在居然翻了7倍出来,这样的赚钱法实在夸张。
而且他怕如果别人把这笔不是很干净金钱买卖的泄露给秦远方,到时候惹秦远方反感就不好了。还有的,如果专家过来鉴定,绝对不值1000万,那也是他的亏损啊。
“那就好。”
秦远方计较了一下,让金董挑选他的翡翠。只要价格合适,彼此不吃亏就没问题。
而金董早就有目标了,挑选了一块品质上乘的芙蓉冰种和一块颜色相当出色的满绿翡翠出来,买卖迅速敲定。
皆大欢喜。
今天的事情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远方,快出来”
林立在外边呐喊开来。
“咦,今天是什么日子,这么热闹的”
秦远方走出来,就看到庄园里热闹的场面,稍微有点疑惑,呢喃道:“怎么玩起像古代部落的仪式了。”
秦远方看到一群人似乎在玩跳大神,一时间脑袋转不过来。
严天华连忙拉住秦远方,小声提醒道:“今天是庄园主人的家族节日,我们只需要看,比过去干扰就是。”
“不对啊,这似乎是巫傩”
秦远方仔细一看,看出一点奥妙了。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对于可以上溯到殷商的巫傩活动,秦远方一直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现在难得有机会,自然要细心品味。
虽然巫傩现象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然而它所负载的人文的、历史的、艺术的信息,却是难以取代的珍贵资料。秦远方有幸阅读到,否则还不知道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活动呢。
只不过之后的燃香、歌舞、火焰、彩灯、阵图、路线等等繁琐的仪式下来,让秦远方有点腻味。有趣的是,林立他们居然被邀请进去一同舞蹈,3共同祈福,场面倒也乐融融。
最后,主人家还送了秦远方他们礼物。
“这是”
秦远方看到这个神秘的盒子,稍微有点疑惑。
严天华回道:“这是人家送你的礼物,你可别拒绝了。”
“面具”
秦远方打开一看,赫然发现里边是一只面具。而且看其特色,似乎还是罕见的西藏面具。
古老的傩文化,衍生出了独特的西藏面具艺术。各式各样的面具展示着丰富的西藏表情,展现着藏文化中十分别致的一片天地。
面具,藏语中称“巴”,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娱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遍及西藏各地。通到了清代,藏戏广泛普及到民间,其剧目、流派更加丰富多彩。
秦远方倒不是对面具有意见,而是觉得突兀而已。
严天华说道:“人家的盛情,你何必拒绝呢。”
第477章国王面具
“人家的盛情,你何必拒绝呢。”
秦远方无奈,只能倘然接受。
随后秦远方拿起面具把玩开来,呢喃道:“这是国王面具。”
严天华恍然道:“国王,难怪他总称呼你为最尊贵的客人那我的是什么你的是红色,我的是浅红色,怎么感觉比你逊色一点啊。”
秦远方苦笑道:“你是大臣面具。”
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藏戏面具中的国王、大臣、喇嘛、老妇、老翁的面具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剧情中神灵、鬼怪和动物面具的塑造,尽管带有宗教面具影响的明显痕迹,但大都人格化,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人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在面具中得了具体的表现。面具多设色,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如深红色象征国王,浅红色代表大臣,黄色象征活佛,蓝色代表反面人物,而半黑半白象征两面派等。藏戏开始时,最先登场的是戴猎人面具的角色。猎人面具多为蓝色或青色。
大家哈哈大笑。
而此时,主人家弄出几张跳神面具,开始祈祷什么。那庄严肃穆的神态,让大家不仅心神一紧。
严天华问:“那面具那么怪的,究竟是什么啊”
秦远方答道:“那是跳神面具”
秦远方对面具没什么了解,只是以前凑巧看过,知道而已。若不是这一次巧合用到,否则他还会遗忘掉呢。
西藏的跳神面具、戏剧面具都倾向表现和象征的艺术风格,造型粗放夸张,伴着铿锵的鼓乐声和和强邮舞姿欣赏,其雄健的威慑力咄咄逼人。不同地域的面具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卫藏地区的面具较为斯文严守法度。西藏东部康区的面具泼辣怪异、惊世骇俗。属于软雕塑的大宗面具,全为俗民形象,艺人以简明的手法摄取凡人情态,塑造了一张张活龙活现的面孔。
林立则悄悄拿出一张古怪的面子,问道:“老何得到的是一张佛像面具,估计是看他肥头大耳的,很箱佛陀,很好理解。可我这个是什么呢不伦不类,反倒有点像严总的跳神面具。”
秦远方回道:“你的是歌舞面具估计是看你之前比较活跃,所以才送你这样的礼物吧。”
“呃”
林立瞬间无语。
西藏面具工艺品除了吸收外来文化外,主要是受到西藏本土的原始宗教一苯教文化的直接影响。由于久远的苯教信仰在吐蕃先民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因而佛教和苯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2子并驾齐驱的局面,结果两种文化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尽管最后佛教战胜苯教而形成既不同于印度佛教,又不同于中原佛教的独特宗教,人们称“藏传佛教”或“喇嘛教”。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用佛法神威降服苯教神祗时,为了在民众中赢得广泛的信徒,同时将苯教中的巫术、妖法、火祭、梵魔等仪式连同鬼怪精灵一起带入“佛门”。苯教中的山神、年神、龙神等“世间神”,以日赞山妖、夺锥骷髅、帕姆女鬼、贴龙独脚鬼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纸鬼率,也理直气壮的进入佛教护法的行列,成为西藏面具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面具工艺品由于分布较广,使用范围不同,制作方式也不同,使之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从制作上讲大概可分硬塑形与软塑形两大类,即宗教面具和民间面具。宗教面具多为硬塑型;民间面具以软塑型为普遍。从使用上讲,又可分羌姆跳神面具、悬挂面具、藏戏面具、歌舞面具、折嘎祝愿面具、傩仪型的吉达面具等六种。硬塑型面具为立体或半立体,在事先塑好的泥胎上用纸浆或布浆糊成硬壳,然后绘制而成。也有用木头雕刻,这种面具大多分布在边境林区。硬塑型面具多用于宗教的羌姆和寺庙的悬挂祭奉,后在藏戏中也多有吸收。
今天秦远方他们得到这么多的面具,可谓是意外的收获。
gu903();虽然这些面具不怎么值钱,但很有意义,是很值得纪念的事情。而对于主人家所表达的友善,秦远方他们自然是能馈赠的馈赠,不能馈赠的也是载歌载舞,凑过去庆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