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的女生欢声笑语,眼前一大堆美食,再看看自己手上的煎饼,这他妈的不是明摆着欺负人么
休息片刻,中文系的学生们饱览峡谷胜景,一时诗兴大发,开始在四处转悠,约着社会学系学生畅谈。
飞燕亭位于半山腰之间,夏拒三伏可避暑,冬离三九可观雪,晚赏明月,晨观日出,送夕阳,听松涛,行可登云梯、淌龙潭。
左侧山坡上还有一个拔地而起的奇石叫龙牙石。坡上怪石嶙峋,青藤倒挂,自然景观妙趣横生。
一个男生站在奇石边赞叹连连,说:“你们社会学系的人天天研究社会形态,哪有心情体会美景不像我们中文系看得懂这山美在什么地方,水又净在何处。”
胖子认识那男生,叫着他的名字,说道:“孟庆朋,你不就多看几天青少年作文选,好了不起啊有本事作两首诗给我们欣赏欣赏”
孟庆朋说:“本来高山流水遇知音什么的你也不懂,这样吧,我出个对子,你对得出来,我替你扛包到山顶,你对不出来,你替我扛包到山顶。”
“对对子你这不明摆着刁难我吗”
孟庆朋双手背于其后,长长叹息一声,说:“你看,我说你不懂就不懂嘛,非要和我争,很有趣么”
胖子一下怒了,大声道:“对就对你划个道儿,不准拿前人的作品糊弄,要现场现作,我这里联得上网络,查得出来的。老子就不信了,以为青少年作文选列出几篇生涩古僻的对联就可以吓着人”
孟庆朋还真是打算用古人对联来为难社会学系学生。
那些对联挖苦心思,堆砌文字,仄仄平平,讲求“平起”的规律,甚至偏旁部首也有很大考量,意思、词性、字形、结构、平仄均须严格相对,不知经过多少锤炼。
不光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首先要求以同类词相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
但细加分别,每个词类下品种仍是极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泛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等许多不同的词,细细划分下来,难度极大。现在的学生单是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就已经叫苦连天了,哪有时间去白首穷经,研究什么诗词歌赋
就说现在这些中文系,也要划为古文献专业、现代汉语专业等等等等,真正精于诗词的已是少数。
孟庆朋被胖子叫破心思,一时猝不及防,沉思片刻,胖子挖苦道:“不会是没词了吧我看你那作文选也不怎么靠谱。”
周围社会学系的男生便大声帮腔,一会儿说他是靠关系考上象大的,一会儿说今年高考文科漏了题让他混进来。
中文系学生自然不肯服输,说社会学系不了解我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孟庆朋仓促间说道:“那我就出个简单的吧,嗯飞瀑出峡谷,陶强同学,请对。”
“呃,飞瀑出峡谷”胖子捉耳挠腮,想了良久,旁边倒有一半人替他着急,看本班几位有名的美女都在注视自己,情急说道:“有了飞瀑出峡谷,苍茫云海间”
“你他妈的还想对对子呢”孟庆朋跳脚骂道:“滚回家多看看作文选哪里对得上了”
苍茫对不上飞瀑,云海间对不上出峡谷,更让中文系才子们恼火的是,对不上也就算了,胖子这家伙居然化用李白的名诗来凑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以为都有一个“出”字就能对上了吗
女生们毫无淑女风范的大笑,胖子脸红得像是熟透的苹果,低声说道:“等等,我再想想。”中文系才子们讽刺之声不绝于耳。
陈华遥吃饱了肚子,起身指着蜿蜒曲折的石径,笑道:“曲径通山寺,这不就对上了吗”
第172章流氓做派
孟庆朋一愣,在心里细细回味了一番,说:“飞瀑出峡谷,曲径通山寺,对得不错啊,同学,你哪个班的”
胖子忙连声说道:“是我们班的,是我们班的。陈华遥,你总算来了,快把他威风灭掉”
“既然是社会学系的,那我再出一对,你敢么”
陈华遥潇洒地推开胖子,登上奇石的一处落脚点,用左手掩着风点了一根香烟,俯视众人,笑道:“有何不敢”
孟庆朋已经想好了对子:“风急林愈静,同学请对。”这个上联比先前的对子多了一点难度。
“鸟鸣山更幽。”
一来二去都是形容此间的水光山色,这句下联,首先是与上联密切相关,同样切合龙脊山峡谷风光,风急对鸟鸣,林静对山幽,顺理成章,对仗工整,毫无斧凿痕迹。
社会学系男生尤其是杨超几个开始叫好,陈华遥得意洋洋的向大家拱手作揖。
孟庆朋不甘示弱,道:“碧水林间陶胖子。”
这是把胖子嵌入对联之中,胖子一时还不觉得如何,中文系那边可就乐不可支了。
陈华遥道:“石山亭上孟野猴。”
众人一看,孟庆朋尖嘴猴腮,身材单薄,与胖子相映成趣,对联居然还很有意境,纷纷捧腹大笑。
孟庆朋急道:“喂,同学,你凭什么说我是野猴这也太不像话了吧人身攻击,这是人身攻击,不算数的,你们输了”
胖子的旅行袋直塞过去:“孟野猴,还想赖账么信不信老子叫你滚着下山”
杨超、何宝洋跟在后面挽起袖子,一副惹是生非的流氓做派。
孟庆朋也知道肥猪宿舍几个连著名学者都敢抡巴掌的,哪敢硬撑下去便说:“是那位陈华遥同学对上的,又不是你对的对子真要打好好,我不和你争,扛包就扛包。”
行行走走,走走停停,象大学生一行七十多人终于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陆续抵达龙脊山主峰山顶。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远远看见了孤立悬崖的迎客松景点,以及在林间若隐若现的庙宇白墙绿瓦。
这寺庙就是伏龙寺,始建于唐宪宗年间,其中有过几次起落兴衰的过程,一如历史的风风雨雨。
南宋末年,文天祥过鹭鸶州府地界登龙脊山,撰文以记,文中写道:“伏龙寺仅存大殿、山门,风雨不支,像护剥落,僧人逃离。”
这是何等衰亡的景象。
gu903();到明成祖时期,鹭鸶州当地乡绅李延古捐资十万贯,请来苏州金身禅院的灵智禅师主持重修伏龙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