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下之后,刘愈才发觉这是个错误。因为岭南不管是地方势力,还是少数民族武装,都没那本事,可以让天不怕地不怕的霍病,困守在禹州城几个月出不来。
南方到底是什么人在跟朝廷对着干,刘愈也跟柳丽娘商谈过,柳丽娘觉得是苏哲的人马,刘愈却没发表意见。这让柳丽娘感觉到,刘愈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而那些所谓的神秘武装,不过是刘愈自己的一股精锐,放出来混淆视听的。
其实刘愈对此一无所知。柳丽娘却对刘愈多了几分敬畏,甚至有时候,真的把刘愈当作是无冕的帝王来看待。
随着岭南战事的发展,杨氏政权被灭,剩下李、陆两家也开始坐不住了,内患已经让他们疲于应付,手底下的人要造反,他们很难拦得住,尤其是那些不在他们伸手可及的城市。朝廷军的不断滋扰,令城中守军也是草木皆兵,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刘愈不接受投降的态度,让那些城守也很焦躁,这么下去他们迟早要跟城市一起陪葬。刘愈用的这一套野路子,已经把他们逼上绝路,想自杀没那勇气,只好用最无赖的一招。
最后七座城池,很快便有两座对朝廷开城投降。是朝廷军没有围城,自己打开城门的那种,就好像开了城门写了欢迎语欢迎光临。朝廷军不愿意进去,他们请着朝廷军进去。
对于此,刘愈也很无奈。这场仗他想好好打,结果人家还不跟你玩了,开了城难道能不去接收
不过刘愈也马上下令,就算是开城投降的,朝廷军对里面的将领和行政官员也要“问责”,对于以前一些不法行为进行追究。
刘愈的军令下的是冠冕堂皇,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投降的城市,里面的官员和将领都要被拿下问罪,等着朝廷的发落。而刘愈把发落的权力,交给了军法处,再是交给柳丽娘。
不是柳丽娘不想接受这些人投降吗,刘愈所作的也很简单,就是把这批人交给柳丽娘来处置。柳丽娘想杀就杀,想放就放,由着她自己来决定。
这权力,明显有些过大,甚至下面的将领有有些怨言。毕竟开城不杀,是自古以来的定律,现在人家老老实实把城市开了投降,你却要杀人家,这明摆着是不讲道理,跟那蛮夷一般。
柳丽娘倒是识得分寸,她没有让刘愈为难,她也并未真正拿这些虾兵蟹将出气。最后柳丽娘在军事会议上当众表示了各族的立场,那就是除了魁首,一概赦免。刘愈也对她的说法表示了赞同。
结果这承诺刚传到最后五座负隅顽抗的城市里,马上发生了很热闹的事。李、陆两家的政治首脑,一夜之间被手底下的士兵造反灭了门。然后五座城市毫不犹豫地开城门投降。
这些地魁的将领心说,总算是能安枕无忧地投降了。这一天,我们等的太久了。
第五百八十章得胜也有烦恼
岭南自朝廷四月出兵开始,到八月中旬平定,前后历时四个月时间。顺朝长久未能根治的岭南军事势力,也在这一战后被彻底拔除。
朝廷前后出兵二十万,实际作战兵马有四万多,这一战,朝廷除了占领岭南百余座大大小小城市,还收编了地方势力近十万兵马,以及过百万的人口。这当中便包括南方少数民族的二十几万人口。
朝廷对岭南的平定,是岭南发展的一次契机,当然,在契机面前,所有人都想从胜利的果实中分一杯羹。几路兵马,还有岭南的少数民族,在战后都向刘愈表达了一些“诉求”。而“诉求”说白了就是想在分赃中多捞一笔。
土地、城市、财富、爵禄岭南也算是地大物博,很多地方还未真正得到开发,谁不想多捞点土地资本若是能当个安稳的南疆王侯,以后这岭南就是他说了算,自己在南疆建立个山高皇帝远的小王国,当个三不管的土皇帝这种好事不但是那些投降的地魁头领们有这想法,连霍病这看似缺心眼的二百五,在战后也嚷嚷着让刘愈在岭南封赏给他一大片的土地。
平定岭南是在八月十七日,刘愈在之后几天,除了安排了一些简单的驻防事务,基本上没见什么人也没作出安排。这让军中上下看不出他的意图。
花集安代表军中的一些中立派来见刘愈,提出了大军早些北归的建议。刘愈跟花集安也说了说,其实现在重点不是何时撤军的问题。大军随时可以撤。但关键是怎么撤。谁来看守这片胜利的成果,谁能保证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岭南不被利欲之心所蒙蔽,安心来进行战后的安抚而不是掠夺
以刘愈认为,花集安会自动请缨,表示他自己能完成这重担。但花集安很聪明,明白何为激流勇退,他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只是说出了一些基本的看法。比如说轮流驻军,建立轮防制;又或者是军政独立,在岭南建立大行省。花集安的建议虽好,但刘愈也没采纳,因为刘愈自己也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
岭南平定下来,刘愈的烦心事反而多了。主要是各方对这片无主之土的垂涎,让他看到治理岭南的难度。
驻军,将意味着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后的岭南,或延续今日地方军事势力独大的格局,这场仗的意义就没那么明显。就算是朝廷能把权收住。也总有收不住的时候,因为这时代的统治者。历来是对边荒蛮夷之地不屑一顾,顺朝的继任者,未必会重视岭南这样一片地方。
在刘愈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长安城方面来了信,是韩升写给他的建议书。其建议书用四个字来概括休养生息。
韩升一直主张“非战”。
韩升希望刘愈早点结束顺朝对外扩张的格局,进行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换得真正的太平盛世,而不是统治者口中说说的那种。
在信上,韩升还列举了这几年来战事,朝廷所欠下的税赋,及国库未来几年的亏空情况。朝廷是在借着百姓赋税的极端情况下,完成了平定突厥和岭南的两场战事,平突厥是苏彦任上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平岭南,则是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用韩升的话来总结,这两场战争劳民伤财,百姓再也负担不起供养军队的重担,现在必须要将军队中的大部分将士卸甲归田,才能使朝廷的财政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可刘愈也明知道,现在把战争的网撒的这么大,收回去,将意味着之前两年的战争白打了。
但无论如何,岭南收编的军队和人口,是时候要妥善处置。在平定岭南后,刘愈所下的第一条政令,便是解散地方军队,削其由军籍为民为。
为了让此事不引起军中哗变,刘愈用了一种很巧妙的“精减法”,及在岭南地方军中进行公开的选拔,指定标准来留下一部分兵马,而将大多数的兵马遣散。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岭南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地方势力十几万军队,除了被朝廷所灭的,还有近十万的兵马,朝廷说解散就解散,只给了很少的遣散费,很容易令军中上下引起很多非议之声。很多地方军都是想投靠朝廷,然后继续跟着他们的地魁首领为祸一方,现在他们从军人变成一个农民,军人的不满甚嚣尘上,一连几天,都有军中将领来请见刘愈来为此事说项。
将领的说项并没有改变刘愈的意志,军中一次严酷的选拔还是开始了,很多老弱病残被第一波遣散,然后是守备营,再到地方势力的精锐之师。朝廷选拔的标准过于严苛,以使得原来近十万将士,最终能过选拔的不到六千人,而这六千人,也不会留在岭南继续驻守地方,而是要被调往江赣和江南地区去驻防。
gu903();刘愈是不想让他们拿出原来的一套欺压岭南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