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只是,仓促之间做出的部署,肯定不是十全十美。
为了避开盘踞在盖马高原上空的f22a与f15c,海航的su30k2机群与fbc1c机群没有按照原定计划南下,而是向东穿越了咸镜北道,在清津南面的咸镜湾转向,沿海岸线南下。
航程增加了三百多公里不说,还正好碰上了进入东朝鲜湾的f15c机群。
这时候,杨禹方对战局的预判能力显现了出来。
海航的su30k2机群与fbc1c机群在鸭绿江上空转向时,杨禹方调整了计划,让机群加快飞行速度。
这个调整,让两支攻击群提前五分钟到达。
战斗中,这短短五分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晚五分钟到达,两支f15c机群就能及时发射导弹,让攻击机群无法在及时进入攻击范围。
打到这个时候,杨禹方还没有使出杀招。
真正的主力不是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而是部署在大后方的轰炸机。
为了动用这些轰炸机,黄峙博想了很多办法,甚至以行动失败为威胁,让陆风烈向沈阳军区与海军航空兵施压。
与战斗机相比,除了载弹量更大之外,轰炸机还有很多优势。
首先,轰炸机部署在大后方,不会占用前线机场。为了这次突击行动,空军与海航动用了六个机群,还调用了两架侦察机,总计出动各类战术飞机近八十架,加上同时在西线战场与鸭绿江上空巡逻的战斗机,升空总量超过一百架。同时支持这么多战机作战,对地面保障来说绝对是个烦。
其次,轰炸机不需要进入战区,也就不需要护航战斗机,减轻了作战负担。
最后,轰炸机由地面中心指挥,不需要预警机支援,让预警机能够集中力量指挥其他作战飞机,减轻了指挥环节上的压力。
这次,充当主力的仍然是海军航空兵。
二十架h6,总共能够携带一百六十枚射程超过五百公里的c601超音速反舰导弹。
单纯就弹药投放能力,二十架h6相当于四十架fbc1c。因为c601是全程超音速飞行的重型反舰导弹,突防能力比fbc1c使用的c803高得多,所以轰炸机的总体打击能力远远超过战术飞机。
可以说,之前的所有战术行动都在为h6发射的c601开路。
只是,轰炸机的打击目标不仅仅是运输船队。
与h6同时起飞的,还有二十架空军的h6h。
虽然这些轰炸机也能携带反舰导弹,但是没有配套的火控系统,而且只能使用c803这类的导弹。
制订计划时,杨禹方打算用h6h对付联军部署在元山附近的战术防空系统。
因为“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只具有反导能力,无法对付战术飞机,所以美军会在必要的时候混搭“爱国者”二型防空导弹。
对付h6h这样的大型目标,“爱国者”的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二十公里。
只是,面对专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战机时,一百二十公里的射程仍然不够。
h6h能够携带射程超过二千三百公里的战略巡航导弹,即便执行战术任务,也能使用射程超过五百公里的战术巡航导弹。
“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机动能力非常有限,部署地点早就被侦察卫星发现了。
如果没有遇到意外情况,空军的h6h将与海航的h6同时投弹,让美军的战术防空系统无法掩护船队。
只是,出现了意外情况。
thaad不但能够拦截战机,也能拦截导弹,而且在预警机的支持下,对巡航导弹的拦截距离超过八十公里。
用巡航导弹攻击“爱国者”与thaad,显然不大现实。
杨禹方不得不让h6h机群放慢速度,同时派出一架由j10a改装的战术侦察机。
做出这个调整的时候,杨禹方甚至放弃了轰炸船队的想法。
只要突破thaad与“爱国者”组成的防空系统,证明联军的防空网并非牢不可破,即便没有击沉几艘运输船,此次作战行动也不是毫无意义。
在之前的战斗中,正是“爱国者”防空系统,让志愿军不敢拿元山开刀。
防空压制,重在战术情报,而不是打击手段。
只有准确掌握了敌人防空系统的部署位置,防空压制战机才能进行轰炸。
j10a侦察机的任务,就是找出刚刚部署到元山附近的thaad。
虽然由牧浩洋指挥的特种侦察兵已经出动,正在搜寻thaad的部署地点,但是杨禹方没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特种兵身上。
已经出现意外情况,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只是,侦察机如何才能突破美军的防空网
最先出动的两架j8均被美军击落,战场上还有美军的防空战斗机,j10a的高空高速性能远不如j8,必须以更加巧妙的方式突防。
杨禹方想到的办法非常简单:让j10a侦察机跟在h6发射的c601后面。
c601在巡航阶段的飞行速度是两马赫,而j10a在没有外挂载荷时的最大飞行速度也是两马赫,刚好能够跟上c601。
在一百多枚反舰导弹掩护下,美军不见得能够发现并不比反舰导弹大多少的侦察机。
即便美军发现了侦察机,也要首先拦截反舰导弹。
如果美军指挥官稍微大意一点,会认为反舰导弹后面的侦察机是来确认轰炸结果,没有其他企图。
只要能够到达元山,j10a侦察机上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就能派上用场。
为了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取战术信息,让h6h及时发射巡航导弹,j10a侦察机拍下的照片通过数据链发了回来。
大屏幕上,显示的就是侦察机拍下的画面。
“上校,攻击机群起飞了。”
杨禹方回过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