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志愿军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美军打上门去,如果美军不发动进攻,到十一月中旬,随着志愿军的七个集团军恢复完备的战斗力,肯定会发起第三次战役,而且是在整条三八线上发动战略进攻。
打到这个时候,博茨曼有两个选择,一是主动进攻,二是等着志愿军打过来。
也就在联军即将发动反击的时候,博茨曼做出了最理智,也是最正确的决定:让部队留在进攻阵地上。
当时,离联军计划的进攻发起时间不到四个小时了。
在博茨曼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时,所有参与进攻的部队都已进入进攻阵地,炮兵已经在为火力打击做准备,航空兵也即将出动。
当博茨曼下令停止进攻时,连皮特都不大理解。
要知道,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联军不能赶在十一月上旬发起进攻,志愿军就会在十一月中旬发起进攻,而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很要到十一月底才能形成战斗力,联军很难挡住志愿军的第三次战略进攻。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只有主动进攻,才能削弱志愿军的战斗力。
问题是,有这么简单吗
在志愿军严阵以待的情况下,主动打过去,意味着让刚刚到达的美军主力冒险。就算能在战斗中打残志愿军的几个集团军,也无力抵挡志愿军的第三次进攻,而志愿军只要还有一个集团军有足够的战斗力,就会在十一月中旬再次打过临川江,用枪口顶住首尔。到时候美军无能为力,韩军心无斗志,后果难以设想。
必须承认,博茨曼确实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司令官。
让部队撤回营地后,博茨曼着手调整部署,把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分别派往东线的束草与中部战线的春川,第一装甲师留守首尔,第二装甲师进驻东豆川,在韩国首都附近形成了两道防线。
这样一来,美军成为了三八线南面的防御主力。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联军如果无所作为的话,肯定说不过去。
事实上,志愿军已经打过三八线,在西线控制着临川江北岸地区,在中部战线上控制着铁原、新炭与金化三地,在东线上控制着大津里、巨津、杆城、沙泉里与林塘里等地,控制着韩国的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这个时候停战,占便宜的是志愿军。
第二百三十一章被迫停战
第二百三十一章被迫停战
等到十一月九日,黄峙博才收到消息,联军已经取消了进攻行动。
这下,黄峙博都有点惊讶了。在他的认识中,博茨曼是一个非常容易冲动的军人,很难稳得住,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当然,黄峙博非常清楚博茨曼为什么要这么做。
只要联军打过临川江,不管结果如何,参战的美军主力部队都难以自善其身,不被歼灭也要遭到重创。
当时,黄峙博的想法很简单。
虽然在让戚凯威做部署的时候,黄峙博提到,要抓住机会歼灭美军主力,甚至不惜动用正在进行休整的四个主力集团军,但是黄峙博的要求很低,如果能用第三十九集团军挡住美军的两个装甲师,并且在装甲会战中重创美军,那就足够了。等到联军的进攻遭到遏制,志愿军就能用四个主力集团军发动第三次战役。此外,如果美军在东线与中部战线上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还能动用第五个主力集团军。在黄峙博看来,打残了美军的两个装甲师,用五个集团军绝对能够打过三八线,甚至有很大的把握打下首尔。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即在西线速战速决,争取在十一月中旬发动第三次战役,在十一月底之前打下首尔,不然等到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恢复战斗力,情况就复杂了。为此,黄峙博故意示敌以弱,力争在开城打一场装甲会战。
可惜的是,博茨曼没有上当。
这下,问题复杂了。
四个美军师退守三八线,而且充当了主力。到十一月中旬,联军肯定巩固了战线,有足够的资本在三八线上挡住志愿军的前进步伐。如果首轮进攻没能取得突破,战役拖到十一月下旬,随着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参战,志愿军不但别想取得突破,能否顶住联军的全面反击都是个问题。
显然,博茨曼就等志愿军打过去。
黄峙博也不是傻蛋,进攻受挫之后,志愿军很难及时退回防线,也不可能在进攻部队后方保持一条完整的战略防线,只要联军抓住机会,别说两个主力师,哪怕只有一两个建制完备的装甲旅也能取得大纵深突破。
对志愿军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及时发起进攻,二是获得更多的兵力。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不理想。
要想及时发起进攻,首先就得让七个主力集团军尽快获得足够多的主战装备,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陆风烈做了保证,亲自帮助黄峙博解决装备问题,可是也要到十一月底、甚至十二月初,才能提供足够多的主战装备,而到这个时候,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已经上场了。
获得更多的兵力,更加不可能。七个集团军已经够多了。在朝鲜这个狭窄的战场上,动用更多的兵力只会导致无法展开。此外,军队内部的动员已经开始,为了补充志愿军的损失,各支主力集团军都做了动员。再抽调兵力,只会削弱各支主力部队的战斗力,而且除了武警也没什么部队好动员了。
这下,局面僵持了下来。
对交战双方来说,进攻都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防御都绰绰有余。
有趣的是,在战线冷却下来的时候,双方却没有利用趁机进行停战谈判,甚至没有半点谈判的意向。
显然,双方都认为有机会获得更有利的停战条件。
军队没有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不等于双方高层没有这个想法。
十一月十日,黎平寇再次飞往联合国总部,参加由英法俄召开的停战协商业协会议,与斯特劳斯进行非正式会晤。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反而是中美双方更希望停战。
说得简单一点,打到这个时候,第二次朝鲜战争才看到了一线结束的曙光。
只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