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6(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2135 字 2023-10-03

为由,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反击。

只要地面战争还没结束,战争就不会结束。

只要巴基斯坦发动反击,中国就有理由继续轰炸印度,赶在印度陆军撤退之前,炸垮印度的战略防御设施。

到这个时候,连印度陆军司令都认识到,取胜、哪怕是保住胜果已经不可能了。

中国舰队夺取制海权之后,中国军队正在调整战争重点,而且速度非常快,很有可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

只要中国与巴基斯坦调整了战争重点,印度就将丧失主动权。

到时候,将由中国与巴基斯坦决定在什么时候结束这场战争。

会议进行到凌晨半,克鲁沙又收到了一条非常糟糕的消息:中国军队再次轰炸了布莱尔港。

因为这次轰炸布莱尔港的是轰炸机,还有部分轰炸机在港口上空投下炸弹,所以被印度空军认为,这是中国空军出动的轰炸机,而且这些轰炸机肯定借道缅甸,不然不可能奔袭数千公里。

事实上,轰炸布莱尔港的是中国海军的h6x。

不管怎么说,克鲁沙已经相信,中国正在按步骤扩大冲突规模,而且正是要赶在印度宣布停火之前达到战略目的。

中国的战略目的是怎么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占领布莱尔港,获得进入印度洋的战略基地,完善印度洋上的战略链条。

印度还能坚持下去吗

第六十章舰队北上

第六十章舰队北上

“机群将在什么时候返航”

“最快凌晨零点三十分。”杨禹方看了眼挂钟,说道,“还有两个小时,如果有必要,现在可以出动第二批攻击机群。”

牧浩洋摇了摇头,没有答应这么做。

显然,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已经超过了牧浩洋的预料。按照他制订的战争计划,空军参战将是对印度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的信号。

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考虑到,空军参战会迫使印度投降。

受此影响,在计划中,牧浩洋明确提到,应该尽量推迟空军参战的时间,等到舰队完成了打击任务,最好是攻占了布莱尔港之后,再展开大规模轰炸行动,争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摧毁印度的战略力量。正是如此,在战争的前几天,空军一直按兵不动,甚至没有向西北地区集结。

现在,陆战队还没有登上南安达曼岛,更别说占领布莱尔港。

虽然觉得有点恼火,但是牧浩洋知道,肯定发生了预料之外的事情,不然空军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动。

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判断没有错。

在总参谋部发来的消息中,黄峙博明确提到,印度有可能在二十四消息之内停火,必须加快进攻速度。

牧浩洋面临的难题是:重点攻打布莱尔港,还是重点轰炸印度的战略设施

这两项任务都很重要,都不能耽搁,却很同时进行。

如果印度萌生退意,即便陆战队登上了南安达曼岛,也会宣布停火,随后由美国充当调停人。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下,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停止军事行动,也就将因此丧失打击印度核力量的机会。

那么,首先打击印度的核力量呢

沉思一阵,牧浩洋对杨禹方说道:“尽快让机群做好起飞准备,但是不要配制弹药,等我的指示。”

杨禹方点了点头,没有多问,起身去了航空作战指挥中心。

让马明涛启动保密通信线路后,牧浩洋离开了指挥中心,返回司令官住舱,跟远在几千公里外的黄峙博通了视频电话。

虽然航母比其他战舰大得多,但是设计过于紧凑,没有给司令官安排专门的办公室。

保密通信都在司令官住舱内进行。

“黄总,印度是不是打算停火”

“暂时还没有收到消息,不过在我们大举介入之后,印度将别无选择。”

“那么,我认为应该首先轰炸印度的战略核设施。”

“为什么”屏幕上,黄峙博仍然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

“首先攻打布莱尔港,只会给印度制造更大的压力,迫使印度当局做出停火决定,只有轰炸印度的战略核设施,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你能保证陆战队在此期间打下布莱尔港”

“至少能够保证让陆战队登上南安达曼岛,到时候即便印度宣布停火,我们也能抓住机会攻入布莱尔港,再宣布停火。”

黄峙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考虑过这套作战方案,而且让母祁铁进行了相关部署,但是现在还欠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仍然没有掌握印度的所有战略核力量的准确情报。”

“二部无法提供准确情报”

“老李已经尽了全力,提供了所有固定核设施的情报,以及绝大部分弹道导弹部队的部署情报,只是仍然有几支导弹部队在二部的监视之外。”

“没有别的办法了”

黄峙博犹豫了一下,说道:“二部正在分析cia提供的情报,甄别工作还没完成,所以无法肯定是否有用。”

“cia给他们提供情报”牧浩洋有点震惊。

“两天前,我们宣布派遣舰队前往印度洋之后,向美国施加了压力,迫使美国在原则上同意与我们合作,以防止战争升级,因此获得了cia的情报支援,不过老李不大相信,坚持进行甄别。”

“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简单,如果战争升级,只要受到来自印度的威胁,我们将先发制人,甚至会使用战术核武器。”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这可不是小事。

gu903();“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美国策划的战争,而是日本与印度的擅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