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2215 字 2023-10-03

母祁铁较为倾向于牧浩洋,只是没有明确表示支持。

庞跃龙肯定支持牧浩洋,因为陆战队的兵力都已用上了,而攻打迪戈加西亚与吉布提的战斗还在规划之中,他一直认为应该从陆军抽调部分部队,增强陆战队在印度洋上的进攻力量。

由此可见,军队内部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都认为兵力不够。

事实上,真正欠缺的不是兵力,因为戚凯威认为,在前半年,只需要投入四个主力集团军就能取得重大胜利,半年之后第一阶段动员的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也就不会存在兵力不够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在军队后方,即后勤保障。

要知道,中国刚刚开始战争动员,各方面的工业生产都在重新规划之中,而且部分工厂因为内迁还停工了一段时间,军事物资的生产效率还没有提上来,作战消耗却很大,根本无法为一场大规模战略进攻提供物资保障。

这也正是牧浩洋反对向俄罗斯开战的主要理由。

可惜的是,黄瀚林支持戚凯威,而且认为在政治层面上,只要俄罗斯入侵伊朗,中国就应该立即向俄罗斯宣战。

黄瀚林的理由只有一个:中国是正义的一方,有义务捍卫其他弱小国家。

虽然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牧浩洋却不能直接反驳,因为这不仅仅是政治问题,还是道义上的问题。

大战爆发后,中国就一直站在正义的一方,而且得到了广泛同情与支持。如果中国没有捍卫那些受到侵犯的弱小国家,而是任由超级大国肆意践踏国际道义,那么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得到的支持将大幅度降低。

毫无疑问,黄瀚林宁愿承担军事风险,也不愿意承担政治风险。

不管怎么说,黄瀚林的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虽然在军事问题上,黄瀚林很少出面跟牧浩洋做对,但是他的政治立场也同样鲜明,即作为军人,不管是牧浩洋还是戚凯威,都应该服从政治决定。

这下,戚凯威的提议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俄罗斯肯定会在年内入侵伊朗,而伊朗军队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按照李明阳的估计,如果俄军得到了美军支持,伊朗很有可能在开战一周之后丢掉德黑兰。

这下,新的问题出来了。

要不要出兵伊朗,帮助伊朗稳住战线

戚凯威坚决反对出兵伊朗,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条铁路线,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开辟第二块地面战场,而且这也会严重分散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既然海路已经打通,就更没有这个必要了。

在他看来,把伊朗变成俄军的泥潭,反而更有价值。

要知道,伊朗有数千万人,而且国土面积并不狭窄,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伊朗人也较为好战。

这些因素,都应该得到发挥与利用。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让他在大陆方向上的战略进攻不受影响。

可惜的是,这次不但牧浩洋反对,连黄瀚林都明确表示,如果伊朗遭到入侵,中国陆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部队派过去,与伊朗军队并肩作战。至于围魏救赵战略,必须等到伊朗战线稳定下来之后。

在黄瀚林表明立场之后,戚凯威也不再坚持,也没有办法坚持。

第七十八章广泛动员

第七十八章广泛动员

回到总参谋部之后,牧浩洋除了要跟戚凯威扯皮,还要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十二月二日,就任战争部长的第三天,牧浩洋在临时安排的会议地点,接待了来自全国的数百名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者,然后在会议上打出了他担任战争部长的第一张牌:战争期间各大企业必须以保证产量为主,不得以拖欠款项等任何名义影响工业产能,并且遵守政府产业规划的统一安排。

为了增强“说服力”,牧浩洋还暗示这些工业巨子:谁不听话,谁就出局。

虽然在会议上,企业家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政府采购款项不到位,企业将无法及时支付工人工资,无法采购工业原材料与工业设备,也就无法按时完成政府订单,但是在最基本的问题上,这些中国民营资本的佼佼者都给出了让牧浩洋满意的答复,即只要企业还在正常运转,就会全力以赴的配合国家的战争政策,不遗余力的支持军队的作战行动,尽到公民的基本义务。

当然,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第二天,牧浩洋就去见了黄瀚林,然后去找了杜小蕾。

在工业动员上,黄瀚林已经做出指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政府管制,即不再以市场经济模式来运作,由政府配给与调控为住。只是杜小蕾觉得暂时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还有很多手段没有用上。

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政府提供担保贷款。

按照杜小蕾的说法,在政府的信用额度用完之后,还可以增加货币发行量,最后才轮到政府管制。

当然,对这些问题,牧浩洋也不大清楚。

他只需要一个结果:战争期间,工业生产绝对不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军队的供应必须得到保证。

显然,杜小蕾的答复没有让他失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底,中国的经济体系就已经进入战争轨道,中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杜小蕾在十二月中旬推出的担保措施,就让数十万中小企业的生存得到了保证,而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军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大战期间,一家转移到江西的浙江电子企业,所生产的惯性导航仪的几个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战争期间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这家企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一百多名员工,到战争结束时,已有三千多名员工。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能够如此迅速的进入战争状态,牧浩洋的贡献最大。

要知道,早在二零三八年,也就是全球自然灾害结束时,牧浩洋就着手制订全国性的战争规划项目。虽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早期则集中在装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