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8(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2212 字 2023-10-03

一月下旬,欧亚大陆遭遇了自全球自然灾害之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暴风雪。

这场暴风雪东起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西到东欧的波兰,覆盖了欧亚大陆北部地区,从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二日。在这七天内,局部地区的降雪量超过了五百毫米。有的地方,一夜之间的积雪深度就超过了一米。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新西伯利亚的降雪量更是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四百七十毫米。仅仅一个晚上,这座被战火彻底摧毁了的城市就被大雪淹没了。

伴随着暴风雪到来的是急剧降温。

十一月二十六日,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的温度就骤降了十七度,夜间最低温度为零下四十二摄氏度。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位于图拉北郊的一座气象站测得了除全球自然灾害期间,有气温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八十四摄氏度,而当天受暴风雪影响的其他地区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往常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即便是最低气温也只有零下四十度。

恶劣的天气,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时,中国陆军的寒带冬季作战服是针对零下四十度的气温设计的,而极限使用温度也只有零下六十度。在气温低于零下四十度的时候,寒带冬季作战服的保暖效果就会降低,导致官兵不适。

结果就是,在严寒中,官兵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气温比较高的室内。

事实上,就算解决了被服问题,大部分主战装备也无法在如此低的气温下正常使用,因为地面站平台的设计指标是在零下四十度以上,只有极少数极地型能在零下八十度的环境下正常运转。

显然,中国陆军不可能为二十个集团军全部装备极地型地面战平台。

当时,只有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获得了极地型地面战平台,其他部队装备的都是普通的地面战平台。

这还不仅仅是地面战平台的问题。

在暴风雪的影响下,铁路肯定得停运。

虽然利用风暴间隙,可以让运输机起降,但是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极限使用气温也只有零下四十度。

也就是说,气温再低的话,大型电动运输机就得停飞。

相对而言,中国军队的处境还是非常好的。即便不能长期呆在室外,也至少有一间温暖舒适的卧室,而且大部分活动能在室内进行。更重要的是,电能供应不是问题,能够确保空调与供暖设备正常工作。

在战线对面,美俄联军的处境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俄军自不必多说,因为扩军的速度太快,后方生产又跟不上,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俄军官兵没有领到冬季作战服装,穿的还是秋季作战服装,只能在里面加上一件羽绒服,有的甚至只有棉服。

更要命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气象环境下,俄军还得应付神出鬼没的中国侦察兵。

当时,获得了极地型地面战平台的侦察部队没有闲着,几乎每天都要出动,侦察只是次要任务,主要就是骚扰美俄联军。

结果就是,驻守一线的俄军军官用枪逼着士兵去冰天雪地里放哨。

很多时候,清晨去换岗的俄军士兵发现,在夜间执勤的岗哨已经被冻成冰棍了。大批俄军官兵,就这么被冻死在了哨卡上。

到了最冷的十一月二十九日,俄军在室内也不安全。

当时,俄军甚至没有足够的燃料用来取暖。

为了应付严寒,俄军开始焚烧一切能烧的东西,包括搭建营房的木板、铺设在泥泞路面上的毛毡、甚至是牲畜的粪便。

结果就是,很多困在房间里的俄军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这场暴风雪,至少夺走了十五万俄军官兵的生命。

事实上,美军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虽然得益于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而且早就有所准备,美军为每一名官兵配发了两套冬季作战服,但是其设计指标也太低,无法低于酷寒。所幸的是,美军部署在战线后方,不用冒着风雪去站岗放哨,而在营地附近放哨的哨兵,每两个小时就轮换一次,被冻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只是,美军也遇到了难题,即电力供应不足。

当时,美军还没有小型聚变供电设备,主要依靠燃油发动机供电,或者直接从俄罗斯的国家电网获取电能。

显然,这无法满足所有取暖设备的电力需求。

结果就是,美军开始用油炉来取暖,大量宝贵的作战用燃油被用掉了。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这一周里,近六十万美军官兵烧掉了一百二十万吨燃油,还有六十万吨燃油“借”给了俄军。

要知道,向乌拉尔前线运送一百八十万吨燃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如此,在暴风雪过去之后,仍然有百分之四十的美军官兵染上了肺炎,俄军的患病率更高。

事实上,中国军队里也有不少官兵染上肺炎,只是比例低得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军队的营地里有完善的供暖设备与通风设备,不需要在室内升火取暖,能够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也就降低了疾病传染的概率。此外,中国军队的物资供应非常充足,不但有足够的口粮,还有足够的药品,患病的官兵能得到及时救助。当时,前线部队中,每一千名官兵里有十八名军医,每座营地都有一间设备齐全的战地医院,而且病症较重的官兵都能及时送往后方的大型综合军事医院。毫无疑问,在美俄联军中,显然没有如此好的医疗条件。

俄军就不多说了,俄军每一千人中,只有六名军医,而且大部分军营没有医院,只有简陋的医务室,很多重病患者根本无法及时后送。用一些俄军官兵的话来说,如果在部署期间患了肺炎,向上帝祷告都比向医生求助有用。

美军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千人中有十四名军医,而且军营里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条件,只是受气候影响,很难及时把重病患者送往后方。所幸的是,美军储备了大量药物,能够控制患者的病症,等到天气转好后再送往后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场暴风雪,就是对双方后勤保障力量的考验。

当然,这场暴风雪还带出了一个之前被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战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