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科学家已经在地球上发现了非碳基生命体。比如在一些充满了硫化物的地下岩洞里面,存在着一种以硫为基础的简单生命体,因此在广袤的宇宙空间内,很有可能存在非碳基生命。
事实上,还有可能存在更高级别的、不依附于物资的文明。
在这个问题上,海德钦的处理方式很简单,他要寻找的,就是那些能够供碳基生命体存在的类地行星。
按照他的说法,如果外星文明是非碳基生命,即便进化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与人类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为这些非碳基生命的生存环境与人类完全不一样,因此在资源需求上与人类没有冲突。如果外星文明更加高级,比如已经摆脱了对物质的依附,那就不会对人类产生兴趣,也不会觉得人类是个威胁,更不会出手毁灭人类。即便这种极高级别的外星文明打算毁灭人类,人类所做的任何抵抗行为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人类在可以预知的未来,都不可能拥有如此高的科技手段。
说白了,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就是科技程度相当的外星碳基文明。
事实上,海德钦只对了一半,即超越了宇宙文明阶段的外星文明,确实没有把人类文明看成威胁。只是,在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大量非碳基文明,而且这些文明肯定在资源上与人类存在冲突。
不管怎么说,这个管理型的科研人才,一改陆雯时代的科研政策,对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海德钦,陆雯时代的科研工作就将终结在陆雯手里。
要知道,在陆雯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像她那样,从国家手里获得科研经费,粗放型的科研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下去了。如果不做改变,那么在陆雯退休之后,她所建立的科研体系绝对会因为经费问题而轰然倒塌。
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
海德钦所做的贡献,就是改变了科研工作的发展模式,不再盲目的进行科研工作,而是精打细算的用每一笔钱,而且争取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做出成绩来,以此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
说白了,就是把科研当成一项产业来做。
当然,这有好处,也有坏处。
为此,海德钦也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在月球工程启动之前,海德钦就向牧浩洋提议,拍卖月球上的土地,以此凑集月球工程款项。当时,牧浩洋也确实动心了,因为他也在为经费发愁。只是,最后这项疯狂的建议没有变成事实,因为另外十九个参与国都坚决反对,认为月球应该是工程所有参与国的共同财富,而不是私人财富,也就不能拍卖。所幸的是,经过这么一闹,经费问题也就得到顺利解决了。
只是,海德钦并没就此收手。
正文第二百八十五章行星大发现
第二百八十五章行星大发现
海德钦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类地行星探测计划”。
事实上,这是在炒冷饭。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欧洲、俄罗斯就有类似的计划,而且还动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搜索,欧洲还发射了一颗名为“伽利略”的探测卫星。到了二零年代,中国也加入了类地行星探测行动,在全球自然灾害爆发之前,发射了数具专门用来探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
当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望远镜,而是一些更加专业的探测设备。
到全球自然灾害爆发前,人类已经在其他星系发现了上万颗行星,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木星那样的巨行星。
事实上,远在几十光年、甚至几百光年之外的行星,最容易探测到的,就是巨行星。
相对而言,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即木星跟外星系里的巨行星比起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比如在二零二二年,美国科学家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巨行星,其体积与质量是木星的一百多倍,也主要由氢元素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是最大的行星了,因为再增大一些的话,其质量就足以使内核温度达到核聚变所需的最低温度,从而演变成一颗恒星,只不过绝对是一颗短命的恒星。
当然,也发现了不少类地行星。
最有名的一颗类地行星也在天鹅座,而且很有可能处于生命带里,只是其运行轨道不是近圆形,而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因此就算这颗行星上有水,也只有在进入生命带之后才有液态水,而在靠近恒星的时候,行星表面的水将全部蒸发掉,而在远离太阳的时候则将全部凝结。根据科学家推测,就算这颗行星上有生命存在,也只能存在于地下,而且肯定是低等生命体。
当时,总共发现了一百多颗类地行星,只是没有一颗完全处在生命带内。
海德钦要做的,就是进行更大规模的探测活动。
二零六三年,中国发射了第一具超级太空望远镜。
这具望远镜由十二块镜面组成,每一块镜面的都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不是用玻璃制成的,而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十二块镜面都是反射式,即反射的光线聚集到中央的光感应器上。因为镜面本身不是电子材料,所以今后可以通过更换光感应器,来提高望远镜的分辨率。
最初的时候,这具望远镜的分辨率就比“哈勃”望远镜高了一亿倍。
说得直观一点,这具望远镜能够在地球轨道上,拍下一个柯伊伯带上的沙粒,能够发现一千光年内的类地行星,对一百光年内的类地行星进行拍照,生成足够供宇宙学家进行分析的影像。
有趣的是,这架望远镜最初并没有用来搜寻其他星系的类地行星,而是用来全面搜寻小行星带里的小行星,后来用来搜寻柯伊伯带里的矮行星,直到二零六七年,才正式开始搜寻外星系类地行星。
仅仅一年,这架被命名为“千里眼”的望远镜就发现了十万颗外行星行星,而且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万颗是类地行星。更重要的是,至少有一百颗类地行星处于生命带内,即这些行星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而且很有可能是高级生命。
事实上,这个发现,为陆雯后来提出“宇宙文明三大定理”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这只是对一百光年内的星系进行的探测,就发现了一百颗在生命带里的类地行星,而宇宙的已知半径超过了一百三十亿光年。也就是说,在浩瀚的宇宙内,存在生命体的行星在理论上几乎是无穷大。
可以说,宇宙并不空旷,也不是一片死寂,到处都有生命存在。
只是,“千里眼”的分辨率仍然不够高,无法确定那些类地行星上是否有液态水,也就无法确定是否有高等级生命。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