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明智之举,属下以为此计为绝妙”
程昱敏感地发觉了实行丞相制可谓一举而数得,对于曹操而言是极其有利地,不论其中是否有失礼之处,他却是第一时间表示了同意和支持的态度。
“在重新统一之前,方今乱世便需得主公一力承担重任,分薄权力于朝野以及尚不能独力处事之天子并非好事,攸亦同意此策”
荀攸心里与其叔一样。是有着汉室的。但现今乱世中情势多变,许多时候都是需得立下决断而不能拖延之时。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位强势又精明的掌权人物处事,比诸于让意见从来不能统一,按照常规程序更是会拖延不少时间的情况来说,却是利处极多。
有这些考虑,他会这样选择当然正常之极。
“属下附议”
最有可能表示反对地荀攸都表示了支持,当然其余谋士们也没有不识趣的出来表示反对,纷纷称好之下,这事情也就这么先定了下来。
“臣启奏于陛下,方今诸事未上得正轨,各处情势万变之时不在少数,故而臣请复前时丞相问责制度,由皇上与百官督于臣下,若有差池则直问吾之过失,未知皇上心意如何”
二月十七日,在上朝之时曹操第一时间便如此进言道,令无数本以为他会先说早前便已传开的近日征讨于袁术之事地百官们颇有些意外。
“不可”
太尉之职让出后,被封为大司空地杨彪第一时间便出列慷慨激昂地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前汉之时丞相制度正因其有所疏漏故而废弃,现今虽然逢得乱世可有些特殊手断行事,但复改制度却是有动国本之大事,岂能草率行之何况正如臣所言,若是现今制度有所不宜之处,则可尽力改善,使得效率增大,充分放权曹大将军,为何必须改变制度”
杨彪其实从来到许昌后,对于曹操行事态度便极为不满,他从曹操谦恭的背后,感受到了他地那份隐藏极深地野心。一边在心里暗叹幸好天子并未真正来到许昌受到控制,而是选择了相较而言好太多的刘晔,一边又时常与曹操对立,借自己极大的影响力团结朝中百官,使得曹操许多事情不能顺利如意进行。
这样地行为,当然也惹得曹操极为厌恶于杨彪,无奈于其影响力太大,是唯一能与袁氏相提并论的“四世三公”之家族,门生故吏极多,曹操自己又得坚持一贯以来地谦逊实诚模样,故而无法治办于杨彪。
这里又有一个小插曲,相较而言,杨彪之子杨修却是与乃父意见有些差别,他对于曹操却是持着颇为向往的态度,最近更是在游说其父,使他能够前往丞相府中任职
“司空此言亦有些不妥前人所谓规矩。并非定下便要后中规中矩,墨守陈规而再无改变诸侯并起相争局面下,并非前时那等一统天下,需得以稳定为第一前提之时,那么由能担当之人暂揽权力,先收拾江山,这又有何不可”
众人惊讶地想看看究竟是谁竟然改于直言顶撞于杨彪。却不想正是钟繇这位极有名声,岁数也是不小之人。
“暂时汝可知请神容易送神难之道理权力容易放下,但谁能保证大将军以后需要时会随时放弃权位。还于天子若不能保证,我等百官设置何用。天子又有何威仪”
杨彪对于这位敢于倚老卖老,不将他放在眼里的钟繇也是颇为头痛,辨论之术并非他所长,在这个方面,同殿为臣的其子议郎杨修却是强了许多,但因为政见不同,杨彪倒也不奢望杨修进言帮助于他。“将来之事,只要非是先知之人。谁又能准确预见大将军能者多劳,本就是为了重新使天下归于统一,而使得百姓安和,而今我等与皇上皆属于需得仰仗之时。若连奉迎天子的大将军都不难信得过,这天下可还有能信任之人”
钟繇的再次出言顿时引起一片哄然的议论声,而对于这点,杨彪却能反驳不少。
“此言有过失之处,不说他人,便是幽州牧刘晔,便是可以全心信任之人,若以朝廷名义使其能与大将军联合一起。这收复河山之事又岂会难于着手”
而这个说法。也正是对于钟繇言论不满的百官们地统一意思。
“刘幽州虽然了解,虎据二州。兵员不少,然其问题也出在横跨数州之上若幽州无刘伯安主事,这等飞地所属本就是无根之木其四面受敌,自保尚可,若谈进取,只怕数年内无甚可能而大将军却可先入豫州,再择机收拢洛阳杨奉将军部曲,最后兵向关中,将混乱争战的西凉余部剿灭,可算是所向顺利,现阶段并无明显敌手,与之相比较,就算刘幽州有心,也是能无力于大事也”
钟繇自己本身多受了些排挤,故而官职并不高,但他无论是文,还是精于统御之名声在外,当然没有人敢于小视他。而一朝得到发挥,颇有些将欲“舌战群儒”,将众人全数驳得哑口无言意思。
而他这个看似直言中刘晔的“软肋”举动,也使得最终杨彪与百官虽然多有反驳,却不能拿出实际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明此点,多少显得无力许多。
曹操冷眼旁观这种争论,将杨彪与钟繇各自划分为区别对待目标,在争论靠一段落,龙椅上地皇帝已然露出少有的为难之色后,他终于再次进谏道:“复兴于丞相制,只能算为试验,若结果能令诸公,则可在以后行为正举,臣有何不妥之处,尽可任由责问,大过更可直接卸职臣并无多余心思,所为者同样是为早日收复乱战之地而已,还望皇上明察”
“大将军既然有此言语,众卿也不必争论,便依进言,由大将军任丞相之职,开府任用属下理事罢”
龙椅上的“皇帝”用他那颇有些沙哑地语调说出了这句话,由此可见,他并不认为这是何等紧要之事反正现今便无甚权力自由可由,那么曹操进言求丞相制度复行,也是只为了名正言顺而已,既然对于他现时的影响可谓极少,他又何必纠缠于此事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不仅结束了杨彪与钟繇无谓地争执,更让曹操极为简单的便在第一次得到了他想要地东西,对此他自己都未想到会如此之快成功。“总算将来可以推脱掉这些,否则便是任何有王位者便是见了丞相,只怕都得恭敬以加”
杨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肃手回于列中心中默然想道。
“谢皇上隆恩”
在随后进行地正式封册,并加以刻印等诸事上,曹操恭敬地献出了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位“天子”面前地大礼。然而这等似乎是大喜之事也并未冲晕了他的头脑。
gu903();在皇帝示意免礼后,站起身来的曹操立时进言道:“前次付于安平王之礼仪,因为时间仓促,无论是安平国户藉,还是王者袍服印绶皆未付予,今应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