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 / 2)

野战总是要输,原因各种各样,就比如有文人领兵,没见过“世面”,看到敌人自己就吓个半死,尿都吓出来了,勉强撑了几分钟,尿憋不住了,去尿尿,结果士兵发现“老大”居然不在,估计是跑路了,所以,一大群人都跑了,结果就大败了,被敌人赶羊了;武将靠的是家丁去打仗,而又视家丁为自己的私产,谁会拿自己的私产为玩命

孙承宗想了想,犹豫了半天,还张望了一下,才小声的说道:“文不知兵,武将怕死”一句话,将明末和野猪皮作战不胜的原因总结了出来。

这也是明末的真实写照了。

比如文臣里好不容易出了个袁崇焕,是个文人,也还能领兵,可惜,战略眼光差得一塌糊涂,顶多也就干个师长、团长,当个守备区司令之类的东东,和敌人面对面的干。一旦要到了和敌人展开战略比拼,比战略眼光的时候,军事智商就急剧下滑了,还在用干师长、团长,当守备司令的那一套用在战略级的比拼上。典型的“文不知兵”。武将怕死就很好解释。家丁制,就可以很好的解释明末的军队战斗力问题。

一个将领的战斗力来源于家丁,其他的都是用来凑数和吃空响的,也只有家丁才能保障武将的地位和财富,一旦家丁打光或者损失过重,这个将领也就没了本钱,当然不会下死力拼老本,所以,遇到需要比拼作战双方毅力的时候,转进也就经常发生了,所以在紧要关头,自己身边准会冒出猪一样的队友来。嗯嗯,貌似我又出场了,老板,该加钱了。在和野猪皮野战的时候遭遇大赶羊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家丁制,只适合战斗强度不大的剿匪战,治安战,并不适合野战军的大规模野战,消耗补充上有着先天不足。你不能把a将领的家丁补充到b将领哪里去,就算补充过去,他也当不成家丁,家丁,都是自成体系的,不同家丁之间的融合相当的缓慢。

杨改革只能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半响,杨改革又才问道:“孙师傅,你说这种战法我朝早已有了可有战例”

“陛下,先前戚帅时我朝和蒙古作战,常年就是用这种战法,好用得很,基本上都能赢。”孙承宗如此解释道。

“和蒙古作战都能赢呃”杨改革才想起来这明末还有一只力量,那就是蒙古了,要说也怪,这明朝打蒙古,那就是打一废柴,几下就把蒙古打趴下了,从来就不含糊,可是,一旦对上野猪皮,就不行了,真的是怪事。还有打农民军的时候也是一样,经常是几千官兵就能和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农民军对战,还能打赢。一遇到野猪皮,就萎了,难道野猪皮真的是神一样的对手老板,我貌似又出场了

“孙师傅,那这是为何同样都是游牧民族,为何结果大相径庭呢”杨改革不解的问。其实,野猪皮最多能算半游牧,但是不缺马,有骑兵。

孙承宗没有立刻回答,想了半天,道:“这可能还要用陛下的话来解释啊战斗意志的问题。”

“何解呢”杨改革道。

“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我大明朝的战斗意志能坚持到军队在伤亡三成之后才开始溃败,那么,蒙古是没有机会等到我朝有三成以上的伤亡的,那个时候蒙古基本上就已经溃散了。东虏则不一样,恐怕我朝的伤亡都四成了,东虏还在坚持。所以,我朝很难坚持到东虏崩溃的那一刻。自己首先就崩溃了所以,老臣在看了陛下些的关于,意志,组织,纪律,这三要素之后,也才是茅塞顿开。悟透了。想要大败东虏,还要在这作战的意志和纪律上入手啊”孙承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给杨改革解释清楚了为什么面对蒙古,农民军,野猪皮会有不同的战果了。

杨改革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孙承宗为什么会任劳任怨的给自己训练新军了,一方面,自己是皇帝,帝师帮助皇帝那是义务,也是责任;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想要实验一番自己的话是否正确,能否车翻野猪皮。

“那就是说,如果我朝要想赢东虏,可能需要经受住五成的伤亡而不崩溃”杨改革大胆的作出了一个设定。

“陛下圣明,老臣也是这样认为的。”孙承宗点点头道。

第39章新军三

据说是明朝战车实图

“也就是说,如果朕的军队能够承受五成以上的伤亡而不崩溃,面对东虏才有胜的把握”杨改革问道。

“是的,陛下,老臣估摸着也是这个数字。当然,可能更高。”孙承宗虽然还算了解野猪皮的战斗力,但是还是不敢打包票。

“这样说,朕想赢东虏,那是相当相当难了”杨改革道。

“也不是,陛下,臣估摸着,东虏能坚持这样伤亡的军队也不多,估计也就一两万的样子,其他的,都是依靠这些核心军队作战的,这些核心军队如果灭亡了,其他的都不足虑。如果不能消灭这些核心的军队,那,陛下,和东虏后金的作战,可能比较麻烦。”孙承宗如此解释到。

“这”杨改革对于孙承宗的眼光,那还是有几分相信的。孙承宗说的没错,东虏总共才那样多的人,核心的军事力量肯定不是很多,后金起家才多少年后来那什么蒙古八旗,汉军八旗,都是凑数的。他们这些人依靠的就是那几万的核心军队,没有了那几万的核心军队,别说给野猪皮卖命了,不反过来倒杀过去就很不错了。

“朕相信了。”杨改革想了一下,说道。

组织,纪律,意志。这三样,是杨改革视为作战的三要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的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或者完全消灭为止。杨改革相信,只要是人,面对五成,六成的伤亡率,会崩溃的,那种需要百分之百消灭的军队,杨改革觉得,这明朝可能还没有出现,就算有,杨改革觉得人的身体也抵挡不了子弹和大炮。杨改革有信心消灭他们。

“看来,朕的新军,训练还真的不够啊需要更加严格的训练啊目标至少也要定在五成以上的伤亡不崩溃,才有胜利的把握啊”杨改革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

“陛下圣明。”

“孙师傅不用夸奖朕,对了,孙师傅,朕听说有一种战车部队,不知道孙师傅可听说过”杨改革很想说自己准备造一些明朝版的“坦克”“装甲战车”。又怕孙承宗听不懂,于是就说了个笼统的,战车。

“启禀陛下,确实有战车营,也有相应的战法,我朝还有相应的战例。”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果然是个活字典,杨改革说个什么,孙承宗总能说点名堂出来。

这回轮到杨改革傻眼了,杨改革没想到这明朝就已经有了战车部队,还有实战的战例,在杨改革看来,用载重型的马车装上铁皮什么的,就是古代的“装甲车”,野猪皮是没有实力击毁这种装甲车的,然后在装甲车上安装一门小炮,安排几个火枪手,站几个扔手榴弹的掷弹兵,这样的防护和火力,堪称古代的“坦克”,以野猪皮用刀砍,用箭射的战斗力,是很难对这种“坦克”有什么伤害的。当然,动力是马,或者牛了。

“孙师傅,快说说,我朝的战车都有哪些战例,是怎么配置的。又是如何作战的。”杨改革对这个相当的有兴趣。如果是这样,自己根本就不用梦回百度查什么资料,直接套用明朝已有的技术就成了,岂不是更好

“陛下,我朝俞龙戚虎,陛下可听说过”孙承宗解释着。

“可是戚继光俞俞大猷”对于明朝姓戚的,杨改革除了戚继光是在想不出别人了,姓俞的,杨改革记得自己好像很模糊,勉强记得一个俞大猷,还是看电视剧才了解的。

gu903();“对,陛下,就是戚继光与俞大猷。这战车营,就是俞大猷创建,戚继光发扬光大的,战车营,分轻重车,重车配佛朗机炮两门,配备二十名士兵,轻车配备十名士兵,各自携带粮食和弹药、据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