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4(1 / 2)

他自然越高兴。

这一道风波,也立刻在京师掀起巨浪。

一个国子监祭酒声称要制定一个每年数百万两银子,推行圣学,教书育人的什么计划,还不断的联合一些有声望的人,听说在不断的修改这个什么计划,听说完了还要上奏皇帝,让皇帝批准。

这个世界疯狂了,太疯狂了。每年数百万两银子的办学款啊这国子监祭酒的脑子没坏掉吗大明朝每年的国库收入才多少他就敢这样想就敢这样做。

大街小巷,茶楼酒管,立刻就这件事议论纷纷。

这座茶楼上,因为皇帝貌似到过,所以,成了远近士子,文人都喜欢来的场所。虽然碰到皇帝微服出游的机会很少,但是也总还有机会。

“听说那个林疯子疯了,好好的国子监祭酒不做,偏偏要搞什么办学计划,听说,那群人的心大着呢,说是天下所有学童都要有书读,听说,光是每年的办学银子,就有好几百万两呢”这座茶楼里,众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着这京师最新的谈资,那就是林钎的办学计划。

“哼这是为了圣学,为了传播圣人的学问,林大人这是为天下百姓请命,为天下百姓计,为圣学计,朝廷正要这样的好官,想如果陛下能同意并拨下银子,这可是我朝,不,乃是千年以来圣学史上最盛大的一件事啊”一个士子模样的人纷纷不平的说道。

“林兄,在下可不是说林大人他做的不该,只是,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天下那里有拿数百万两银子去办学的,不不不,在下是说,这银子那里找去我大明户部,能拿得出这样多银子”先前开口的人立刻改口道。

“为什么不行户部是没银子,陛下那里就未必没银子,陛下拿得出千万两银子赈灾,就未必拿不出几百万两银子办学,这可是传播圣人之道,这可是千年未有之盛世。”被称为林兄的人却是十分看好林钎。

“林兄,这倒是说得不错,林大人要做办学计划的事,也传出这样久了,也没见宫里有什么动静,或许,陛下不会拦着也未可知呢,说不准,林大人这下可就做成了呢,这可真的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啊也是我朝二百年来前所未有之事啊”旁边的一个人也感叹道。

“家父有幸参与了林大人他们制定的计划,对计划也知晓一些,听家父说,这个计划十分的庞大,可是设计的十数年,乃是数十年之后的事了,据说,最终的目标,乃是全天下的学童都能入学读书,林大人他们的目标是越数十年后,让天下人都读书识字,以天下大同为最终目标呢,这每年几百万两银子,不过是起步,其实,真正完整的计划,每年需要数千万两银子呢。”一旁的一个书生也爆料道。

第450章办学

扔出了办学计划这个钓饵,在朝内外掀起了风浪,杨改革已经在年底的这盘棋上,下出一颗重要的棋子。

这几日雪也停了,天气稍稍的回复了些。

杨改革起了个大早,精神很爽快,最近这办学计划的事,已经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管是为了权力也好,看重了银子也好,看重了名声也好,很多有名望的人一听说是这么一个发扬圣学,推广圣学的大事,屁颠颠的就进了林钎的那个“办学计划组”,以期望自己在这场文化的盛事上留名。

林钎瞬间成了朝野最耀眼的“明星”,办学计划,也成了朝野必谈的谈资。

“大伴,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杨改革精神不错,在乾清宫里穿衣,准备去上朝,乘着空隙,预热一下今日早朝的内容。

“陛下,今日早朝除了商议北方战事的功绩,最主要的还是百官们上奏疏,言论关于办学的事,林大人如今,已经成了朝野议论的焦点了这些奏疏,都是关于办学的,因为太多,奴婢特意挑了出来”王承恩眯笑着说道,说完,还指了指边上一个大筐子,王承恩知道这事就是皇帝弄出来的烟雾,见如此之多的人“上当”,为之疯狂,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自然有另外一番感觉,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大概就是如此吧,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杨改革顺着王承恩指的看去,这才注意到,一旁有一个很大的筐子,里面全部都堆的是奏疏,一本叠一本。

杨改革暗笑,看来,谁都脱不开一个名和利啊如此留名百世的事,自然都要参乎一把,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林钎那计划,做到如何了”杨改革转了个身,继续让小太监们服侍着穿戴,问道。

“回陛下,林大人那里,如今,计划还仅仅起了个头,立了个总纲”这种“震惊”朝野的事,自然得时时的关注,王承恩见皇帝问题,立刻将进度说了出来。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没说什么。

太和门。

这是自今年下雪以来,第一次早朝,朝臣也来的格外整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朝臣高呼的万岁,让精神很爽的杨改革感觉更爽,今天怎么这样多人是多日没体验这种感觉,有点生疏了,还是来的人确实多了点

“众卿家都平身吧。”杨改革喊了句。

“谢陛下隆恩。”众朝臣这才起来。

接下来的内容,按照“惯例”,该是唱歌时间了,小太监正要领唱。杨改革挥挥手,王承恩连忙制止那领唱的太监。

“今日,朕就不听诸位唱正气歌了,诸位卿家都是博学之人,圣人关于天下大同的话,想必诸位卿家都还记得,朕今日想听听礼记礼运里,圣人说的关于世界大同的那段,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是谓大同这里为止,今日,诸位就唱这个吧”杨改革不紧不慢的声音立刻荡漾在这太和门里。

凡是能上奏疏的,都上了,说的什么事都是办学的,能来的人,都来了,所以,人格外多,太和门外已经站满了大小官员,听了皇帝的话,都议论起来。

gu903();皇帝要听礼记礼运里关于圣人言论天下大同的那一段,能上朝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是饱读了这些儒家经典的,肚子里都有货,自然知道皇帝说的是那段,为什么要听这一段,众臣心中也都明白,估计是和林钎那个办学有关,众臣再看看自己周围,心里都明白,大半都是为了那事来的,看来,皇帝也是应允了那件事了,那么,似乎也就没必要在要不要做这件事上去争了,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如何、何人做这件事了,众官员的心思,立刻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