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在强大的压力下,同时也对殷浩这个人的能力产生深深的怀疑,朝廷免去殷浩一切官职,让他回老家去了。从此,晋廷的内外大权,都是桓温一个人说了算。
殷浩以前并不爱当官,但自从当官以后发觉当官特别是当大官还是很有意思的,那么多人听他指挥,出门前呼后拥,到处都有人巴结,很是过瘾,于是回家后闷闷不乐,也很不服气,常常以手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桓温和殷浩其实是从小玩大的发小,听说后让自己最亲信的谋士,参军郗超给殷浩安排个官做,他对郗超说:“殷浩这个人做个仆射、尚书令什么的官还是很能胜任的。”当时这两个官都是掌管文书处理的。
于是郗超安排殷浩做了尚书令,并写信告诉殷浩。殷浩得到这一消息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他立刻给桓温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而且写完装进信封之后,又反复拿出来斟酌词句,结果最后虽然改得很满意了,却把信给放到一边去了,给桓温寄了个空信封。
桓温认为这是殷浩羞辱自己,不领自己的情,于是再不启用殷浩。殷浩后来发现这封信没寄出去,又悔又恨,竟然大病一场,死于信安。
桓温掌握朝中大权之后,再没人能反对他北伐。于是桓温于东晋永和十年354二月乙丑,统率步骑五万,从江陵出发,取道襄阳,逆汉水北上,由均口抵达南乡,然后便由淅川直指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
武关与潼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关中四塞”,雄伟险绝,为关中东南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桓温率军到了关下,并不进攻。而是悄悄派了数百余壮士,化装成百姓潜入了关内。然后于晚上击鼓点火,秦兵以为攻关,都来到关上防守。城内的数百人便到处点火,同时大喊晋军已经入关了。秦兵大惊,桓温趁势攻关,秦兵本来就少,又慌乱不能齐心,很快抵挡不住,被晋军攻破。守将郭敬投降。
桓温取了武关,挥军西进,又连取上洛、青泥二垒,令弟弟弟桓冲率一万骑兵为侧翼,自己三万步骑在前,侄儿桓石虔率一万士兵在后,进军长安。
苻健则派太子苻苌与淮南王苻生率五万部队去迎战,苻雄与苻菁率一万精骑兵为侧翼。淮南王苻生是苻健第三个儿子,自幼性格无赖不讲理,粗暴野蛮,又因为天生一只眼睛瞎了,他的爷爷苻洪非常讨厌他。符洪曾经当着苻生之面对左右的人嘲笑这个孙子说:“我听说瞎儿只流一行泪,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左右当然随口附和:“相信”苻生受了侮辱,拔出佩刀,在瞎了的那只眼上狠刺一刀,指着流出的血道:“这岂不是又一行泪么”苻洪大怒,让人用鞭抽他。苻生天生有厚皮,并不觉得疼痛,反而笑道:“我生性不怕刀砍鞭抽。”苻洪大骂道:“你就是个贱骨头,只配当奴隶”因为石勒当过奴隶,苻生便回答道:“那我是不是和石勒一样啊”
苻洪听苻生自比前国之君,更觉丧气,便向苻健道:“你儿悖异轻狂,我看早点弄死算了,不然一定会有后患。”
苻健虽然连连答应,但毕竟是亲生儿子,不忍下手。苻洪的小儿子苻雄也替这个侄子向父亲求情说:“孩子大了肯定能改过,关键还在于教育,毕竟是一条命啊,怎能说杀就杀了”苻生这才得以不死。苻生长大以后,天生神力,又极雄悍好斗,能徒手和猛兽打架,追及奔马,而且骑射与武艺都非常厉害,竟成为一员猛将。
苻苌带着苻生率军来战桓温。苻生自带一支人马,冲在部队的最前头,直杀入晋军之中。晋军竟抵挡不住,被杀得大乱。晋将刘泓被苻生斩于马下。苻苌趁势掩杀,晋军败退。桓温拼命稳住阵脚,退军守营不敢出战。
第二天,桓温派桓石虔带兵与秦军交战。桓石虔是桓温二弟桓豁的儿子,自小好斗勇猛,曾经随桓温在荆州围猎,一猛虎身中数箭伏地,桓温帐下有人和桓石虔开玩笑道:“你敢不敢从那老虎身上拔箭”桓石虔听了下马走上前就要拔箭,老虎并未死掉,跳起来扑向桓石虔,桓石虔也立刻跳起,跳得竟比猛虎还要高,凌空从虎身上拔出一箭。老虎疼得大吼一声,再跳再扑,桓石虔闪身躲过,再拔一箭。一连拔了数箭,竟把那老虎给疼死了。在场的将士全都看傻了。桓石虔长大以后,身高八尺三寸。晋尺的一尺长244厘米,八尺三寸就是两米零三的样子。他不但长得高,体格健壮,而且武艺高强,也是一员猛将。
桓石虔带兵与苻生战在一处,可谓是棋逢对手,连战两日不分胜负。
桓温是劳师远征,欲速战速决,一看战斗在僵持状态,对己不利,遂让桓石虔诈败。苻生天性好杀,自然不肯舍弃,从后追来。桓温早设下伏兵,把秦军杀败。苻苌带兵后撤,自己断后,结果被箭射伤。
苻雄与苻菁的侧翼和桓冲所带的军队在白鹿原大战,桓冲被包围,情势危急。桓温遂放弃攻城,转去增援桓冲,给苻雄与苻菁来了个反包围,苻雄与苻菁大败,几乎一半人战死,两个人逃回长安。
桓石虔一战成名,前秦都知道他的威名。听说当时凡西安人有患疟疾的,只要对着他大吼一声“桓石虔来也”一般人打个哆嗦,病立刻就被吓好了。可见桓石虔给秦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有多大。
桓温遂与桓冲合兵一处,在灞上驻军,许多晋朝旧民包括长安周围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许多郡县也纷纷归降。有的老人拉着晋军官兵哭泣道:“真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看到你们来。”
苻健一方面坚守城池,另一方面派出几万大军连夜把城外所有的麦苗都割得精光,不让桓温未来得到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