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因此他觉得对郭子仪的交心是赌对了。以后郭子仪会支持他成事的。或许这一切对于郭子仪来说也是诱惑,自己的女儿能成为当朝皇后,女婿是皇帝,对谁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诱惑。
两人谈话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往更深层次方面说去。
在说了一会关于杨晞身世的事后,郭子仪将话题转到另外方面去了。
“子亮,已经是夏天了,待天凉了,你和昕儿就可以成婚了,趁现在婚期还没临近之际。我们要想办法让陛下同意尽早进行军务的改革”郭子仪盯着杨晞,直言不讳地说道:“老夫在外任职多年,深知如今节度使制度对朝廷的危害,说句实在的话,要是哪个节度使有异心。想谋反,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节度使制继续存在,各镇节度使依然有这么大权力,军事民生一手掌握,那天下会继续动荡,朝廷给会没办法控制天下。”
郭子仪在外任职多年,任节度使也时间不短,他对于这一切很是清楚。
当然他在任节度使间,并没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过大,反而欣喜于军事、民生一手抓,做什么事都不要受制于人,甚至对朝廷的命令也可以阳奉阴违。
但在经历安禄山的叛乱后,归朝任职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是最需要改变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节度之镇之内,不要说军事民生一手抓,连人员任免都是节度使说了算,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安禄山的叛乱虽然平息了,但这个大奸贼却起了不个很不好的头,以后肯定会有一些怀有异心的节度使,会涉其后尘,效仿其行为,想过过当皇帝的瘾。为了天下的安定,为了以后不再起乱,节度使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一定要得到削弱和遏制,让他们没有起乱的可能。
原本郭子仪并不急于做这些事,他知道做这些事是很棘手的,会树立很多“敌人”,毕竟谁都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或者小去,他觉得一切可以慢慢来,花了几年时间。但他在与杨晞说了一番话后,却马上改变了想法,觉得一切都要加快速度进行,一定要以铁腕的手段改变这一切。
所以在想了一会后,他马上就向杨晞这样提议了。
听郭子仪这样说,杨晞仿佛找到知音一样,眼睛都亮了一下,马上应和道:“岳父大人说的极是,小婿也是这么想的。自安禄山的叛乱暴发以后,小婿就认真分析过这事,也是认为导致叛乱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太大了。在开元以前,我大唐鲜有镇边大将率军起乱的事发生,那时候也不可能有安禄山之乱这样规模的叛乱起来,除非大规模对外征战时候,不然任何一个将领手下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数量的常备军。前些日子,我也和父亲说过,朝廷必须进行军制的改革,消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不然天下终难大安,父亲也是同意了我所说的观点。”
听杨晞如此说,郭子仪眼睛一亮,赶紧追问了一句:“子亮,你是说,你父亲杨相公,他也是同意削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的”
“是的”杨晞点点头回答,“其实在安禄山叛乱起来前,父亲就已经觉察到安禄山要起乱,建议陛下将安禄山召回来,并要削减各镇节度使的权力,但陛下并未完全听从。叛乱起来后,父亲更是数次这样与我说过,相信岳父大人提的这个建议,父亲肯定会支持的”
“那就好”郭子仪放了心,拍拍杨晞的肩膀道:“子亮,那这几个月,我们就要好生琢磨一下,该怎么进行这项事才好。不过首先的,还是要让陛下同意让我们做这事才可”
“岳父大人请放心,陛下一定会同意此事的”
第二十章四郎,姑姑求你了
天气转热,皇帝李隆基准备外出避暑了。
原本李隆基曾有言,要是在夏天之前杨晞能领军打下洛阳,他就会去洛阳避暑。
现在洛阳重新被夺回来了,但李隆基却似乎忘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或者说他根本没记着他说过这样的话,反正他没有任何想去洛阳的打算,而是要去九成宫避暑。
当上皇帝后,许多年的夏天,李隆基都会外出避暑,直到天凉后才会回来。不过去年因为有战乱发生,李隆基没敢离开长安,今年叛乱平息了,他怎么都呆不住了,他受不了长安夏天时候的酷热。
洛阳当然不是个好的避暑之地,洛阳城内天气也是同样的热,洛阳宫和上阳宫现在都还在修葺之中,经历了数次战火的这两座宫殿,现在确实不能入住,需要大修。因此在皇帝提出要去九成宫避暑的时候,也没有大臣反对,更没大臣提当日李隆基说过要去洛阳避暑的话。
杨晞和郭子仪都想在李隆基离开长安之前,将削减各镇节度使手中权力的事定下来,以便他们开始实行一些政策。不过杨晞和郭子仪还有杨国忠所提的方法与李隆基自己所想的出入比较大,杨晞和郭子仪当殿呈奏,或者与李隆基单独密报时候,李隆基并未完全同意。李隆基认可杨晞和郭子仪所提的方法,但是他怕此计引起节度使的反对,导致天下再起乱。
杨晞和郭子仪在与杨国忠商议后,决定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先一步的措施就是彻底军政分离,各镇节度使只管军事,不插手民政事务。各地的民政事务仍然交由各郡太守或者与太守相当的官员负责,他们直接由朝廷任命,做什么各镇节度使无权干涉。并在这个措施执行后,再想办法取消或者进一步削减节度使手中的权力,避免再出现像安禄山这样手中拥有雄厚兵力。可以起来作乱的情况出现。
李隆基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无论是杨国忠还是郭子仪,或者是杨晞,都希望朝廷能趁叛乱刚平,各镇驻军勤王平叛的最好时机,进行军制改革。
“趁各镇军兵力数量不多,许多节度使勤王平叛之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样麻烦会小一点”这是郭子仪的想法。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对武将挺是忌惮的杨国忠的支持。当然更得杨晞的支持。
但李隆基依然犹豫,认为一切还是要慢慢来,不能着急,不然天下容易再起乱事。
只有杨国忠知道,皇帝不想马上下决心,除了怕再出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在长安呆的烦了,很想到外面去住一段时间,而在决定启程前去九成宫前。他不想给自己添什么麻烦的事。消减节度使权力这件事,李隆基不想在这个时候讨论,他的意思是待夏天过去后再说。
安禄山的叛乱平息后,李隆基又对朝事厌倦了,几乎什么事都不过问。但也不让太子李亨插手,都交给政事堂处置。厌于政事的李隆基,希望手下的大臣们能将所有事都解决掉,不要来烦他,而消减节度使手中权力这事,他虽然担心会引起节度使们不满,但还是希望政事堂的宰相们开始执行一些措施。这也给人出了难题,皇帝没答应事,却让大臣们去做,谁也不敢做。
“晞儿,陛下现在这样,他是怕节度使们起来反对。他这样的态度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要是节度使们起来反对,那他就可以说这不是他的本意,而是爹爹与郭相公这几个政事堂宰相的主意,可以将责任推到我们头上,”杨国忠在一番深思熟虑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杨晞。
“竟然是这样”杨晞愕然,他越加难以理解李隆基这个皇帝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现在的李隆基,已经是老的昏庸了”这是杨晞进一步的论定,“这位老皇帝,该退位了,让年轻人来掌权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