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锋 第七十四章 要将兵法传于后世(2 / 2)

大唐军魂 黄昏前面 1639 字 2023-11-22

“哦?佬夫在写这些年行军步阵、战略战术的心得李靖把拿起的笔又放了下来,“这些都是我这些日子以来写就的,老夫将其起名为《兵铃新书》。此论已经写成一卷,老夫完稿后,再校对一下,待全部完成后,加以注解,交与你。

你是最有希望继承老夫之兵法的人,许多战法都在此次出征时候与你细讲,也希望你到时能将此书好好再研读几番。并将其保存好。待以后寻得有机缘之军中良将,可将其授之

原来,经过这次被人诬告谋反。李靖生怕再遭遇如此情景,或者什么时候出些意外。致使一些兵法心得失传。因此在已经完成的《六军镜》基础上,再把后来的一些行军打仗的心得写下来。

《六军镜》主要是记述以前李靖在助李世民打天下,平定各地割据势力时,针对中原及南方地形写就的兵法总结,在中原及南方各地。如何利用地形行军、扎营、布阵、攻击、防守、突袭等,如何以步骑配合,还有水军,攻击敌方阵营。并有许多攻城方法的描述。

这些年,李靖率军北征,在对付突厥和吐谷”小云讧中,行军打仗的方法与以往是宗爷不样的,李靖火才绷多的战法总结。

依李靖的描述,这部《兵铃新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在广阔地带如草原上与行动迅捷的游牧部落对仗。作战风格与以往的战法还是有些类似。“凡事有形同而势异者。亦有势同而形异者,若顺其可,则一举而功济。如未从可,则暂动而必败即善势利导,利用天气、地形、地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出奇不意,兵不厌诈,攻击敌要害部门,以达到快速制胜的目的。

但作为主将,在草原上所要注意的事项与以往中原地带作战时又是完全的不一样。以快速的精锐骑兵出击,这是击败草原部落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求有数量众多的马匹,还有大量练有素的骑兵战士。更要有能寻机善变,快速做出决策的领兵将领。

书中还写就了大量的实战战例,比如贞观四年正月,天降大雪之时,李靖亲率三千骑兵,孤军深入,攻击颌利的大军,突厥人大败。李靖再乘胜追击,追至阴山,消灭敌方斥候后,又派苏定芳以二百骑突袭颌利的牙帐,自己率部跟进。颌利再遭惨败,只率少数人惊慌逃走。终被擒获。

还有吐谷浑战役中。面对吐谷浑人放火烧毁牧草的举动,没有停留,即派遣数千精锐的骑兵,快速攻击曼头山一带的敌军,终以极小的代价将吐谷浑人击溃,歼其大部,并成功地截住牛心堆的敌人,最终将其歼灭。

这些都是对李靖以快速突袭战法一个异常好的诠释。

所以李靖的《兵铃新书》中,强调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中。骑兵的异常重要性。没有骑兵,就无法做到快速机动的作战方法,作战的效果大打折扣。

“翼儿,此中写的内容,老夫与你大部分都曾有讲过,还有一些是这些日子老夫仔细思考后补充的,到时写刻,后会再与你细讲,你的作战风格与老夫是异常的相似,这一点,让老夫甚是欣慰,你二弟,在这方面的悟性定是不如你李靖给李业诩讲完他所写兵书的概况后。如此说道。

“多谢祖父的夸奖。这都是祖父亏导有方。只要多加雕琢,二弟也定是不会差的”。李业诩谦逊道:“祖父。那二弟何时让他到军中?还有定芳与恪王爷那里,这些兵法以后也可以教授他们吗?”

“翟儿早就想到军中了,老夫会寻个时机让他如愿的”。李靖略一沉思后说道,“至于定芳和恪王爷那儿。你可以传授于他们,但也只能私下传授,定芳虽然老夫亲传的时间颇多,但更多的交流还是与你一道,后面兵法的详解讲授。都出自你手。老夫现在写的这些,也都由你传授于他即可,”

“定芳他日定是一员良将。你要将老夫所有的兵法,都讲与他听,他的悟性不比你差。相信定能将老夫的兵法发扬光大。还有。你以后在招募士兵时,一些有潜力的人,要加大培养,若有机缘者,则可授予他们兵法,但你要记住一点。要看准人儿。不然切不可轻易传授。”

“是,祖父,孙儿记住了李业诩豪气涌上心头,看来以后诸多的大唐名将要出自自己的门下了。

“翼儿,你有空闲要常回来看看老夫。有事儿老夫也会使人去传你”李靖重新拿起笔。抬头说道,“只是或许事久,朝廷又将会有战事。只是战事规模不会很大。到时皇上很有可能又会派你领兵出征

“祖父,征战何处?”李业诩不解,眼下并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对大唐构成直接威胁的。

“涨州一带的叛羌,就是此次出征吐谷浑,李道彦和高甑生留下的后患李靖叹了一口气说道。“党项酋长拓跋赤辞当初与老夫约定,全力攻击吐谷浑,李道彦却派兵攻击其部。结果,诸羌都反叛,不但导致李道彦部和高甑生部损失惨重,也使得此地纷争四起,原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还在佻州一线与叛羌作战,但因其所领军队战力不强。且原总管高甑生被朝廷下狱,军心不稳。无力击败叛羌,当初班师时 皇上即与老夫商议。与留守青海境内的大军。合力夹击这一带的叛羌,力争肃清这一带的反叛诸羌,将这一带的大片土地置于我大唐版图内,只是这一带情况复杂,皇上并没最后下决心,但你要做好出征的准备

“是。祖父。孙儿明白了,那孙儿先告退了李业诩再作一礼。走出李靖的书房。

李业诩带着众妻妾和家仆丫环们,大小共计八十余口人,从代国公府里搬了出来,入住自己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