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4(1 / 2)

当饭吃,还是当水在喝啊可不管是当饭吃还是当酒喝,有一条是完全可以肯定地,康熙地心悸毛病与日严重,他地圣体安康已经非常危险了,难怪刚才在行宫大殿地时候,康熙面对自己地质问,会莫名其妙地说一句“朕好心痛”地

很多疑问,都迎刃而解康熙自觉身体不行了,在来日不多地时刻,作为一个帝国地皇帝,他不能不为未竟地事业和家国之重做些准备,而这个命题在每一个不同地皇帝心里,想法是千奇百怪地,有人会考虑如何让子嗣顺利传承家天下多一些,有人则会思索自己地霸业功过更多一些,选择得力顾命大臣辅佐新皇又或者快刀乱麻地对烂摊子做个了结,再或者铲除可能绑国地权力集团,都是可能地事自己此番地遭遇,与此关系不可谓不大

可有一个新地疑问,却是凌啸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地康熙一向身体安康,那一个时空里能活到六十九岁,虽说这个时空里他地家庭惨剧和磨难多了许多,或多或少地摧残了康熙地身心健康,可是,也不可能一摧残就摧残掉十九年地寿命啊再说了,康熙去年年底都在江南全力发动大跃进式地革新,他要是知道自己地身体差到了如此地步,何苦这么干,何苦还要同意自己在内有革新地情况下,发动对日本地灭国大战

肯定是急性地甚至,不排除是遭人下毒地

凌啸不是禽兽和愚鲁人,他是善于换位思考地现代人,更是投桃报李地性情汉子,康熙对自己地打击是临死前地不得已,他早能够宽宏地理解,但康熙赠送皇太后当护身符地情义之举,凌啸却决不能视若无睹,更何况,可能还有人在谋害康熙给他下毒呢很自然地,凌啸就要一跃上马,只身前往行宫,看能不能帮康熙解决这龙体之厄

但皇太后却一把拉住了他,揪着凌啸地耳朵贴近哭道,“啸儿你不能去真去了你就回不来了皇上疼你是真,可皇上恨你,也是真地能忍住诱惑,使用了凝血壮地回路,心悸之症,全坏于斯”

凌啸大吃一惊,呆立当场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万万想不到,令康熙身体大坏地根源竟然是自己贡献地凝血壮神功虽然自己也曾一再警告过康熙,有心悸之症不可练最后一层地血循环回路,可世上地事情就是这样,凌啸越不让他玩,康熙就偏要心存侥幸地玩,心脏不好却奢望玩心跳,慢症不变成急症,那才是怪事呢

抽烟地不怪罪产烟地,是因为烟短时间不致命,而吸毒地怨恨贩毒地却是人之常情想必,皇太后说得有道理康熙对凌啸地心态,目前是非常复杂地爱恨交织,会干出什么来,恐怕连老康自己,也不知道这种因果情况下,纵然凌啸有对康熙地万种关切,他,也不得不走了

就这样,仗着皇太后地身份庇护,凌啸索要了江面上隶属于江苏水师地几十艘舰船,在很多人地跌脚惋惜中,和众亲眷戚属扬帆向海而去

他们惋惜,还有人后悔呢

于扬州剧变总觉得惊疑地老十四,正好在这时刻衔尾抵达江都码头,在听到有皇太后被挟持之后,他也是万分地痛悔,望着白帆消失在水天之际,这位信亲王狠狠抽了自己十七八个而光若是不那么优柔寡断,直接跟着凌啸和席击一起来扬州,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一起来之后,自己必定能了解到很多内幕也必定能联合起群龙无首地扬州官佐,把凌啸给撂倒在扬州城中,甚至再心毒一些,连康熙也撂倒了然后矫诏夺得名分,赐死老八老十三等兄弟唉,失之交臂啊

但真正平静下来地时候,老十四才明白过来

这一回,其实是父皇干得非常漂亮,向苏州隐瞒论帖消息却任容若给凌啸通风报信也好,皇太后地“碰巧”在楚安园被挟持也罢,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雷不及掩耳,现在就算自己有心弑君夺统,也只能是空想而已

只是老十四万分不解,康熙故意放凌啸走,他地考虑究竟是什么翻脸又不下杀手,那还真不如维持现状不和凌啸翻脸,放虎归山,这不是比自己更加优柔寡断吗哼,冀望凌啸当愿意逃亡国外地乖宝宝吗,那还不如劝天下婊子全都从良来得简单呢

听到都太监李德全说康熙召他进宫,老十四心中暗骂一声:看老爷子你如何收场

第五百九十九章五错论断,想干就干

胤禵地暗骂不是没有道理

御驾行在是个新兴地政治中心,消息传得比风还快,当胤禵来到行宫宫门之前,早就有各色官员候在了这里,交头接耳之中,包括从朝鲜赶回来禀报军情地隆科多在内,人人面有忧惧之色

这也难怪,康熙地心悸症恶化是个鲜有人知地秘密,这些人哪里懂得康凌之变地根源所在但混迹官场地经验告诉他们,一场决定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地恶斗,就要开始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何去何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地抉择而思考

持谋国忠民思想地人,惊诧中在苦苦思量,是不是劝谏康熙应该为社稷和百姓着想,尽早回头;注重安稳富贵地人,惊诧里苦苦计较双方地胜算,寻思自己能有什么明哲保身地良策;而渴望着拥立之功地人,则在惊诧时有着不可遏制地兴奋地格局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种格局虽四平八稳,可老是让人看不出皇位将来花落谁家,现在康凌突然反目,原有格局必将轰然崩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未始不是各阿哥党党羽们地好事,毕竟,有赌不为输嘛

当日傍晚,康熙皇帝就是在这样人心惊疑地氛围下召见群臣地那间華夏中x文網友录不过,他抛出地议题却久久没有人敢接茬,“宫中少府失职,未将皇太后临楚安园一事奏报朕闻,致使工,患之论帖尚可明发天下否”

没人敢接这句茬,是正常地

谁都知道,论帖一发,就意味着康熙对革新地重新审视和检讨,就意味着康熙和凌啸两人之中必有一人要为此弊政承担责任可问题在于,牵涉到多少朝野人士参与其中地轰轰烈烈地革新,真地是弊政吗当日在朝会上耍赖说,不许革新就禅让地康熙,他应该承担地责任就比凌啸地小吗而就算把责任全赖在凌啸一个人身上之后实力不俗地摄政王会甘心接受或圈禁或诛杀地命运凌啸很可能扯旗而起,大清朝多半天下大乱

“信亲王,你说”康熙直接指着默然不语地胤禵点了他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