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了二十多人牺牲的前提之下,终于把塌房给彻底的解决了。
而港口的堡了,更是建奴们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壮志凌云了。虽然论防御能力,他们可比那小小的塌房要强的数倍。但也经不住明军的大兵的猛攻。
最终这战斗没有什么悬念就结束了。收拾了近二千多的建奴与汉军俘虏。按着皇上的惯例,全都宫刑处理。
而在港口开战的同时,何可纲派去的一支陆战千人队,也无声无息的进去了盖州城。那里现在是一座空城有明军巡逻,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虽然盖州城不小,但千人搜索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有了目标。寻找起来当然很快,特别是在第一个洞穴里抓住了建奴俘虏之后,事情变得更加的轻松起来。
这帮建奴都是好手,同时也精通武艺,近战、远战均有不俗的战斗力。虽然明军没有进城,但封闭了四门,派人看守。他们现在只能接着在盖州潜伏着,以待时机。
但这战斗力在竖盾神屠兵之前,根本不够看的,只要找到了洞口,持盾前进就是。不能挺盾的,找出出气孔。往里灌水等手段,如果不是怕弄出大动静,当然用汽油弹更是直接。
有坚盾的保护,人手又多于建奴几倍,这一战。在港口战斗没结束前,就已经有了结果。
一审讯。倒是把何可纲吓了一大跳,这是针对皇上的烈火焚城之计,其心毒辣无比。一旦皇上入了城,建奴计划一旦得手,那就是个无解之局啊
正在行军的朱由校接到了何可纲的光报之后,仔细的看了一遍后,眼里露出了笑容,这个迷还是给解开了,解的是如此的偶然,又是如此的轻松。这让他心里好受了不少。
“皇上,黄台吉贼心不死,用心歹毒,竟然异想天开,图谋万岁。幸吾皇乃真命天子,得天庇佑,不会中其之毒计。”袁可立看了之后气愤的说。
“皇上,好险啊,一步之差险些酿成大错,那时一旦龙体有损,臣万死莫能恕矣,臣失职请皇上赐罪。”这个空城计,孙承宗那边,的确是稍稍的大意了,对于皇上放弃盖州,理都没理盖州甚至是西凤山的代善部众,一时还有点微词,现在得知真相,唬得一身的白毛汗,急忙的请罪。
“孙老师无须自责,建奴灭我之心不死,实属正常,再则就算是要入主盖州,朕相信孙老师也会天上地下搜上一遍的。建奴空城之计,又以代善西凤山之藏军为饵,造成一种空中计反攻的假相,无非是吸引我军的注意力而已。但这烈火焚城实乃一招狠棋。依朕看,其派使求和,也是一招视敌以弱,配合着海州、鞍山的二座空城,想着再进一步向朕说明,建奴节节败退,而辽阳之时虽阻,但其阻不能伤其太多的兵力,然后撤退,而在辽阳,我军必然会在其撤退之后入驻其中,恐怕那里才是他这招烈火焚城的延续之所吧。”
朱由校并没有责怪孙承宗,这样的计策他根本就猜不透。好象一人藏物千人难寻一样,一个人千般惦记着,弄出这么一计,想找出他的真相来,根本是不可能的。朱由校也只是预感到不好,才最终躲开的,这一点说是王八之气也好,主角光辉也罢,总之朱由校很小心谨慎,这种谨慎是显得不那么豪爽,但也的确让他少吃不少亏。
黄台吉此次的投降,这让他弄不明白其含意到底如何,但假投降那是肯定的,朱由校弄不明白,黄台吉与大明到底有没有过和谈,但他知道一件事,野猪皮死后,袁崇焕是去吊孝来着,这说明双方还是有过和谈或者说是和谈意思表示,但历史上却没有任何的生效,最终还是入关劫掠。所以这种鬼话,他是不信的。
而明军现在对待建奴的态度,也着实表明了明军与建奴这种不共戴天之仇,已经是没有了任何和解的可能性。为何还会如此过来要求和解,这黄台吉不会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根本是别有用心。现在看来,麻痹明军就是他的意思了,或者还有别的也不敢说,但一旦轻视了,明军这种势如破竹一样的打击之下,辽阳那边再弄这一套烈火焚城计划,真的可能上当。甚至依着黄台吉那性格,搞不好,为了这一计划的实施,他都有可能拉上这几个城池的百姓为掩护,直接一块在辽阳来个大火。
孙承宗这一次打击不小,虽然皇上不追究此事,但这种判断上的失误,让他不免有包袱。大清河一战,这种大捷,使其政治生涯上,取得了最大的成果,稍稍的有点飘了。建奴的不堪一击,让他感到建奴的大势已去。并且把眼光放在了代善那几万人之处,在他想来,明军野外都有抗敌能力,依托城池,这种能力更将无限的放大。哪里会去想建奴会利用个下水道,来做文章呢
明军的队伍,在傍晚时分,还是赶到了辽阳城之前。朱由校没有着急的包围辽阳,因为这里的地势相当的特殊。
辽阳城是个大城,可不是盖州、耀州这样的小城可以相比的。不说别的,章就城门而言,盖州城是四门,而耀州城只有南北两城门,而这辽阳城则是六道城门。那此小城与辽阳相比是没有可比性的。
“孙老师、袁爱卿,这辽阳怎么如此之大”看惯了前边几个小城,这一下如同看到一个都市一样,朱由校有点不习惯。
“回皇上,辽阳是个历史悠久的名城,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先后有五个政权在此定都,如果把建奴也算上的话,那就是六个政权了。”孙承宗博古通今,不由的说道。
“六朝古都这不赶上南京了爱卿给朕说说。”
“是皇上,春秋之前,此地东胡族和殷商移民居住之地,燕国在这里已经设辽东郡,辽阳此地的名称为襄平县。
秦汉时代,秦置郡县,襄平县仍隶属辽东郡。汉承秦制,西汉辽东郡郡府仍设在襄平县,郡辖18县;东汉末,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置平州,治襄平。
魏晋司马懿设平州,下辖辽东五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
东晋末年,高句丽部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