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 / 2)

“接下来就是另外一件事了。此番张贴告示的时候,”萧文继续安排道,“我们也顺带宣布一下,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一并登记造册,我们在各个县里开办县学。”

“至于开办县学需要的先生之类的,元直你跟寿坚好好商量一番,再张榜呼吁一下此地的隐士什么的。”

“还有一件事,我也是一时兴起,但是觉着很重要。”萧文迟疑一下整理一番思路,“蓼城那边,我准备建个港口出来,然后造些大船。”

“至少要能直接水路去往幽州的然后派些人出海,往东边走走。”萧文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大计划。

“最后一件事,元直你也可以托付给寿坚,我准备改良蔡侯纸书简之类的东西实在太不方便了。顺带的,还有印刷之类的东西也要好好改良一下了。”

萧文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也就是此时不过是众人闲聊的性质,所以萧文才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出来自己心里想的这些东西,而不用很负责任的要每件事都想好前因后果想好要付出什么代价能得到什么结果。

徐庶郭嘉此时很有些目瞪口呆了,萧文说出来的这些事情,件件都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大事情,虽然只是个计划,但是也足够众人震惊一下了。

赵骏倒是对于造纸什么的不感兴趣,但是对于军屯这样的东西,就不得不深思了,历史上实行过军屯的名将有好多,但是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具体的细节什么的还很是有待商议。

众人此时倒是有些明白萧文之前为什么不先整顿吏治了,怕是除了可能会因此得罪一些世家得罪一些人之外,怕最大的原因还是萧文根本没把这些事情当成个事。

如果萧文所说的东西都能够慢慢的一件件的做起来的话,那么不光是乐安郡,只怕是整个青州都会有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到时候各个世家不用萧文说,自己也会收敛起来,拿出自己真正精锐的家族精英进入官场替换掉这些乱七八糟的败类的。

萧文的心很大。徐庶和郭嘉此时有些震惊,不过感受到的更是压力。

萧文向来是做甩手掌柜的,这一点虽然之前萧文表现的不明显,但是徐庶和郭嘉都心里有些计较的。之前可能一步路走错大家就全部没有了出头之日,所以大事情上萧文想来独断,但是一旦决定了什么具体的东西,细节的处理还是靠众人自己拿主意的,比如赵骏当初杀鲜卑时候果断的变“扔”为“抛”,又比如徐庶后来每次留在安全地方处理斥候情报的事情,萧文都不插手反而更会奖赏。

所以这里面的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徐庶和郭嘉一步步的计划下去进行开来,这些事情都是前无古人的大事情,萧文也正是看到两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官场此时仍然是一张白纸所以敢放心大胆的让两人去实践。

萧文给大家铺好了路。

做这些事情需要自主权,萧文此时是一国之相相当于一郡太守,乐安国真的是众人说了算的。

做这些事情需要人脉,萧文随行带了皇甫家的两兄弟,皇甫家不论名望还是此时站在对阵宦官的最前线的功劳,都足够各地的世家隐士卖个面子给众人提供些支持了。

萧文已经提出了大方向,做的足够了。

章节目录第三十章乐安发展之造纸办学真心好用

中平二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就在这一年朝廷军队大破黄巾,班师回朝;比如之后凉州叛乱一发不可收拾,朝廷起用皇甫嵩为左车骑,镇守长安,平定叛乱;又比如四个月后,皇甫嵩守住了长安但是未建寸功于把凉州兵马赶回去,朝廷再次撤了皇甫嵩,改派司空张温为车骑了,最后还比如直到年底,张温他们也没有平定叛乱

萧文听到了皇甫嵩被撤职的消息的时候还很是担心了一阵的,不过可能宦官收拾完了皇甫嵩之后面对的世家的压力太大,所以没有赶尽杀绝,也可能是萧文此时还进不了张让的法眼,总之萧文是继续安然无事的做着他的“土皇帝”了。

之后所有的消息里,能让萧文感到略微有些兴趣的,不过就是张温誓师出征的时候,提拔了董大胖子做副手而已。至于在这青州地盘上的事情,也就是曹操那边很是严酷的整顿了吏治,有不少蟊贼直接跑到了自己这里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这一年对于萧文来说发生的大事,不过是蓼城的港口勉强算是建了起来,但是造船的事情貌似没有多大起色,此时造船技术最先进当属于扬州了,但是这些战船什么的是军方私密,不是萧文随便能搞到的。

军屯的事情置办了开来,这个收获倒是比较大,因为萧文之后又张贴告示说,自愿开垦荒地的,十年之后土地归自己所有,官府不再有权利插手,而种植官府分发的土地的,每年收获的粮食,也不过和官府六四分成,官府只要四成,等等等等。

造纸的事情进行的也比较顺利,萧文自己置办了造纸厂一类的所在,又派人满天下的张罗工匠什么的,一大堆人坐在一起不惜代价的研究了大半年,此时的纸张虽然还是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价值,但是比蔡侯纸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印刷厂的事情不是很顺利,活字之类的东西倒是有萧文的提点全都搞了出来,但是墨的问题还有纸质的问题制约了印刷术的发展,所以萧文估计还得再花费个三两年的时间,才能勉强达到自己的要求,当然前提是纸张的质量在这两年里能够有个质的进步。

随着造纸印刷这所有东西的出现,萧文原来预计会是最难兴起的县学的事情,反而一下子简单了不少,有了纸有了印刷术,以前限制文化交流的最最主要的问题书简本身的价值,一下子变成了小问题。谁家没有小孩子,谁家小孩子不吃东西,所以萧文的宣传一出,一些十几岁但是不满十五岁的甚至满了十五岁在家无所事事的人,都自备粮食什么的聚到了一起。

此时能识字能读书简直是天大的幸事,所以也不用萧文吃什么亏花什么力气宣传,只是在请先生的时候出了点小小的问题,最后萧文跟世家妥协了一番,在郡里最好的地方开展了最精英的公立学校,专门处理一些世家不怎么成才或者不怎么被看好的子弟;次一等的学校,郡里还有两所,是专门为了商贾子弟开设的,同时出了正常的四书五经各种史书诸子百家之外,开时不时的请大商人之类的来个“讲座”,传授一些经商的技巧。县里的私立学校自然是最后一级的,每地千余学生也不过是请到了五六个先生而已,不过暂时还没有听说哪里的县学乱了起来的。

萧文来了之后雷霆之势扫平乱民的举动说没有敲山震虎的效果那是绝对没人信的,不过也因为之后一堆明显旨在传播文化的举动,得到了世家的赞赏,商贾之家就更不用说了,能成立公众的郡学请先生教导识字,一方面自然要大力支持显示自己也是敬重文化的,另一面也好结交其他商贾势力之类的,更甚者估计还有准备从此进入仕途的想法,这些综合下来,萧文屯田赊粮的举动反而得到了大力支持。

至于曹操花了那么多心思得罪那么多人整顿的吏治,萧文这边倒是完全取巧了,萧文先是搜集了众人贪腐的证据,然后送到了各个世家家里,什么重话也没说,两月之后再看,有那精明的立时收了手并且在之后的萧文的一系列措施里出大力的,自然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倘或非得对着干的,门外想挤进来的人多了去了,世家也有亲疏远近你强我弱,萧文正好开始提拔听话的出力的,不听话的不出力的不仅萧文这里排斥了,众人都在排斥

又因着萧文的面子,郡县里的行商之类的,也大多雇用了萧文的护卫队,一来二去的,萧文此时在乐安的低位,还真是稳定的不得了。

这里面发生的大事,最值得萧文费心的,就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