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1 / 2)

周秋萍强调道:“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行,要是没工厂的地方,衣服拖过去估计同样卖不出去。”

周高氏没问为什么,因为答案明摆着呀。光靠几亩地怎么挣钱?不进厂上班拿工钱的话,你让老农民靠地里的那点收成来买衣服,你不是在开玩笑吗?人家宁可补丁摞补丁,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也舍不得掏钱买件新衣服。

她只担心一件事:“厂里要知道咱们把衣服弄到供销社去买,会不会自己干脆先把衣服拖过去?”

工厂动手的话,肯定更方便。出厂价势必要比她们拿给供销社的价格低,谁不想多挣钱呢。换成她是供销社的人,都愿意从工厂直接拿。

财帛动人心哦。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他们跟被服厂又没什么关系。

周秋萍却不担心:“短时间内没事。他们得卖卢振军面子,不能为了点蝇头小利就明目张胆地得罪领导,对他们厂长来说得不偿失。再说了,曹总还没走呢,现在是考察的关键时期。我找到的肉,厂长还不至于这么没风度直接抢走。叫曹总他们看见了,太掉份儿。”

周高氏听的直眨巴眼睛,半晌才冒出一句:“你这个,算不算那个什么狐狸老虎?”

青青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声:“是狐假虎威。”

托儿所的阿姨跟他们说过这个故事。她记得可清楚了,就是狐狸和老虎。

家里两个大人都乐了,哎呦,她们还养了个小神童,都会说成语了。

周秋萍连连点头,自己乐不可支:“可不是吗?就是狐假虎威。”

周高氏说她:“你也别光盯着这点小钱了,好好做事。你把人曹总请过来了,可不能半路撂挑子。”

周秋萍笑道:“我可不敢,他们在拉锯战呢,两边谈细节。”

曹总看完了生产线和工厂的管理,整体其实并不满意。她想安排品控专家进场,要求工厂接受他们的管理模式。因为现在的管理在她看来实在过于拉垮,效率低下。

被服厂这边接受不了。他们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做,只要按期交出合格的货就可以了。他们又不是像广东那边生产芭比娃娃和福建那边做国际大牌鞋的,后两者都接受了别人的注资,他们可没有。

曹总坚持自己的态度,认定了缺乏科学管理会影响产品品质和出货的稳定性。一旦这两者不可控,即便他们集团可以将产品打回拒绝接收,但造成的恶劣影响并非被服厂赔钱就可以弥补的。她必须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两边就这些问题谈了半天,根本不是周秋萍能插上话的事儿。

周高氏同样听得云里雾里,只强调了句:“来者是客,你多照应点人家。等忙罢了,咱们得请人好好吃一顿,去江州饭店吃。”

说到最后一句,她的心狠狠地颤抖了一下。江州饭店哦,听上去就好贵。听说里面的菜每道都是10块钱往上跑,人家能办一桌席面了,它这儿就是一盘菜,还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周秋萍笑着点头:“行啊,我是想请曹总好好吃一顿江州本地菜。”

说到这儿的时候,她自己也忍不住生出感慨。

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江州饭店。那时候作为小社员代表,她到江州送过菜,类似于献礼那种性质。时隔多年,具体是为了哪件事她已经记不清楚了,她只记得屋子好大好漂亮,走进去的时候,她跟另一个姑娘下意识地就想把鞋脱了,怕踩脏了人家的地。

人家陈焕生上城的时候,进个县城的招待所都心惊肉跳,她那会儿战战兢兢的程度只会乘以10次方。

哦,想起来了,之所以献礼,好像是因为下放知青弄什么菌肥,让原先细细长长的茄子长得又粗又肥,都像菜瓜了。所以他们要回去报喜。

而自己刚好是卢振军代课班级的班长,还是红小兵,所以才得到了这个殊荣。

想想真有趣,她那个时候就见识到了下河村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办法看到的世界。

周高氏疑惑:“你去的是江州饭店吗?”

周秋萍一愣,下意识地摇头:“这我哪记得?我只记得里面的大馒头真好吃,大米粥配馒头,管饱,我一连喝了两碗粥,吃了三个大馒头。”

那一天,在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排行榜中,起码能排进Top3。

她甚至怀疑上辈子91年发大水后,她坚持离乡去城里打工,就是出于对那一天生活的渴望。

她知道城里是顿顿吃大米饭,白面馒头管饱的地方。

至于具体是在哪个地方吃的,她还真搞不清楚,因为当时她连东张西望都不敢,生怕被人骂没规矩。

周高氏倒不纠结这事了:“也没啥,咱洋人的饭店都吃过,有啥好稀罕的?”

周秋萍微怔,笑着点头:“那是,咱是有见识的人。”

她不仅吃过西餐洋快餐,她还要开洋快餐店呢。

招聘广告已经发出去一个月,因为月薪200的高额工资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还有记者专门做了采访,发在报纸上,算是免费给他们打了波广告。

因为这个,过来报名的人还不少,起码足够把招聘活动办起来了。

既然有人过来了,周秋萍也不想往后面拖。只有赶紧把人员招聘到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店一天不开起来,就是光烧钱不赚钱。就算她血厚,她也耽误不起,她的目标可是亿万富翁。

第二天早上,母女俩吃过早饭将俩小丫头送去托儿所,就兵分两路,各司其职。

周高氏要把省城附近所有有工厂合作过的供销社都跑个遍,确定好合作关系。后面就简单了,接电话拿订单发货,找军嫂把衣服押运过去就行。待到那时,她也空出手来了,就能继续开创她的二手杂志倒卖事业。

老太太在心里琢磨着,最好除了地摊之外还开个店。有了固定的门面,以后人家想买书买杂志也就不用到处跑了。一开始的时候,门店的生意估计比不上地摊,可常做常有,等名气出去以后,就能细水长流。

周秋萍上了公交车,一路坐到军人俱乐部才下站。

没办法,因为快餐店和自助餐厅都还在装修中,所以无法作为招聘场地,她只能换地方工作。

等她进了军人俱乐部,周秋萍被眼前的状况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人?

这架势,已经赶得上米瑞克刚开业的那会儿了。军人俱乐部前排了一条长龙,黑压压的,一眼都看不到头。

她瞧见欧小飞急急忙忙地跑出来,赶紧喊住人:“怎么回事?”

欧小飞满脸不知道是亢奋还是绝望的表情,结结巴巴道:“我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啊。”

他们按照北京肯德基的标准,准备招聘98位员工的。按照大家的预估,最多有500号人来应聘就差不多了。

毕竟肯德基名声在外,是外企,自带光环。他们虽然在报纸上打着“北有肯德基,南有香满集”的旗号,强行蹭人家热度,但李逵跟李鬼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