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1 / 2)

巨大的作用。”张铁武继续毫不掩饰地向顾乃斌展示实力。

“邀请诸位来参观我军训练和演习实况是李先生的一种善意之举,此举便是要向浙江新军释放期待合作的诚意,至于振华技术学校,由于涉及到许多科技机密,所以不能对任何人随意开放,所以还请顾先生谅解”张铁武随后又解释道。

第一卷辛亥大战第七十四章联盟协议

“那倒是有些可惜了”顾乃斌露出了几分失望之色,经过这次近距离的实地考察,他对振国军这支神秘的劲旅,深深地产生了一股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由衷地佩服振国军的强大战力,也实在是很想继续深入了解这支神秘力量的根蒂。

由于时间紧迫,顾乃斌在振国军内只呆了一天之后,便带着复杂的心情匆匆返回了新军营地,随后便将参观的结果传达给了革命党的骨干分子,革命党人皆对振国军神秘莫测的力量表示出了很大的震惊,随后革命党人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待与振国军合作的态度有了明显的不同,大部分认为,与这样一支强大的部队作战,将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自取灭亡。

这次对浙江革命党人展示实力的演习虽然相当成功,在心理上对对方造成了一定的威慑力,但演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次重大问题,当然张铁武刻意隐瞒了实情,没有让顾乃斌得知。

演习刚刚结束时,一架直升机在树林上空突然出现了故障,螺旋桨的旋翼绞部位突然发生异常声响,机师发现问题后,立即返回了后方,后经过仔细检查之后,发现旋翼绞内部出现了一道长约零点三公分的裂纹,已无法可靠使用,设计寿命达到一千小时的旋翼绞,在使用不到五十小时时,便发生了重大损伤,估计是材料技术和零件精度控制不足造成的技术缺陷。

李天成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四架直升机暂时停飞,进行全面检修和清查隐患、缺陷,另外对于直升机项目的拨款一直都没有增加,随着战事的发展,振国军的弹药和军饷消耗越来越多,财政上已有些吃紧,所以接下来很多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陆军方面需要开发的新武器项目还很多,比如坦克、机械化步兵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所以李天成决定下面的研究重心将会转入军用车辆,和其它武器装备的研究工作,包括轻型坦克、装甲指挥车、运兵车、通信车等装备的研制开发,重点发展陆军装备,空军装备重点考虑战斗机和轰炸机的研发。

随后童保暄、朱瑞、顾乃斌等人在杭州白云庵再次召开了秘密会议,会议上刚开始反对与振国军进行合作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最后几乎被合作的声音掩盖,众人一致认为,选择与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作对是不明智之举,而且民业党的革命宗旨与同盟会几乎相差无几,目前双方最大的敌人还是清政府,所以会议一边倒地举手表决,通过了与振国军合作起义的决定。

但在会议现场却出现了一个让人尴尬的场面,那就是当会议表决由谁担当杭州新军起义领袖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人主动出来领衔,也没有人推举其他人当头,大部分人几乎都一致性地保持了沉默。

其实出现这种场面并不十分意外,因为此时对于起义军而言,要与强大的清政府对抗,将来的胜负还很难判断,若是仅仅以实力对比而言,虽然有了强大的振国军帮助起义,但毕竟新军加上振国军人数有限,清政府在各省拥有的新旧军总兵力达到五十万以上,如果能够整合到华东战场作战,显然将是一支相对来说很难战胜的强大力量。

但由于各地新军可能拒绝被清政府调遣,反而配合起义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一旦出现各地纷纷响应起义的局面,形势就会很快向有利于起义军一方发展。

李天成因为了解历史上武昌起义的具体过程,所以才敢断言几个月便可推翻清政府,但在当时谁都没料到武昌起义之后,只过了短短几个月时间,清政府就真的倒台了,比起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之后征战了十几个年头,依旧没能推翻满清政府,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这种短期就推翻了强大封建政权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存在,所以新军也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谁都不敢轻言很快就能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甚至有人提出了用十到二十年时间打垮清政府的长期作战方针,大部分人都认为这算是比较合理的策略,只有李天成心里清楚,他们的想法都太保守了。

这种对于形势的判断失误,也属于正常情况,在后世的解放战争之中,解放军初期实力要弱于国军,所以早就做好了八年以上时间长期战斗的准备,但后来却只用了三年时间便打垮了国民党军队,这种速度也颇为出人意料。

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形势已大大不同从前的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时期,如今清廷内忧外患,特别是这个时期的青年之中,广为流产着的现代革命思想远远不同于几百年前,此前每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几乎无例外地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同样的封建王朝。如今则是全新的民主政治思想盛行于世间,建立民主制政权的呼声在中国各地都很高,所以如今的局面复杂程度,是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可比拟的,这也是导致了清政府快速倒台的原因之一。

在清政府倒台的过程中,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放弃卖力支持清政府,是迅速推翻满清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一点在起义之前,谁都不敢保证袁世凯会倾向于与起义军合作。所以如今还没有爆发武昌起义,童保暄等人对于起义的信心还大大不足,大家都明白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都不肯出头做这个带头人。

武昌起义时,当时湖北新军统制黎元洪也担心起义失败,会被清政府送上断头台,拒绝出任起义军领袖,是大家一致推举和力劝之下,黎元洪才勉强出头做了起义军的领头人,此时浙江新军的情况也一样。

大家都不肯出头,起义就失去了领导核心,在会场沉默了片刻之后,最后只有年仅二十五岁的新军宪兵队长童保暄一人自告奋勇地出来自荐,大家见有人出头,当然求之不得,立即纷纷欣然接受,决定以童保暄为起义军领袖,会议最重要的环节才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