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来到洛红楼,老鸨想来是得了爱莲小姐的嘱咐,一看见他,就唤来小婢清荷,一路引至内屋宅院。
“鸠雨细,燕风斜。chun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荡醉yu成还醒。一chun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上一回是以琴声相迎,这一回换成了琵琶。
岳鼎抬眼看去,爱莲似乎是喝了不少酒,俏脸微泛红霞,显得更加娇艳yu滴,尤其那对美眸神采盈溢,能把男人的魂魄都勾出来。
“爱莲小姐似乎很开心”他询问道。
闻言,爱莲露出一个足以倾城的笑容,递过来一杯酒:“这一杯,感谢岳少侠对舍妹的救命之恩。”
看来是她打听到了连家堡中的消息,知道当ri有刺客要对郝菡萏下手,是岳鼎三人出手救驾,保住了xg命,才特地设宴感谢。
岳鼎看不透对方究竟是伪装的虚情假意,还是真情流露,但可以确定与那名刺客无关,否则宴席不该设在今天当然就算她是雇主,也仅仅是花钱买凶,不可能知道行凶者的行程。
他接过这杯酒,一口饮尽:“我既然忝为护卫之职,这便是份内之事,当不得如此郑重感谢。”
“对于连家堡来说,这是份内之事,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件浩大的恩情。”
岳鼎心中一动,对方话中的意思,算得上是在表明自己与连家堡的不同立场,这样一来,那所谓的连堡主要娶她过门就成了错谬的谣言。
“我知道对少侠这样的修行者来说,普通的谢礼看不上眼,所以特意备了一物。”
爱莲拿出一方玉匣,打开上面的盖子后,出现在匣子里的是一株草,一株朱红通透,宛如火焰的草。
第三十五章论功德
涅盘草,浇灌了凤凰血而能不死,涅盘重生后长出来的天材地宝,是一种至阳的药草。
凤凰血大多拥有自燃的效果,因此即便草木吸收了凤凰血,也只有很少的能存活下来,大多数都会因为火焰燃烧而掉,只有极少数能涅盘重生,这类草木都会成为修行者眼中的宝物,同时具备增强内力、治疗伤势,至阳辟邪的效果。
岳鼎心道,真是打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该说自己运气好吗刚在烦恼该怎么消灭体内的y毒,就有人送来属xg相克的草药。
如果换成其他的药材,说不定就推却了,可偏偏是急需之物,也就只能认下这份人情。
“你也是修行者,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爱莲修行的莲心经,同属水和木两系,服用涅盘草顶多是吸收五成的药力,与其暴殄天物,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她倒也坦白,明说效果不好才送人,这种做法很容易博得他人好感,就像是店家主动告诉你,这件衣服里面有个缺口,所以价格不贵一样,只要不是缺心眼的二百五,就不会再好意思往死里砍价。
在今天之早上前,岳鼎兴许会有些提防,可现在刺客已死,护卫任务已然结束,他也没兴趣去猜测对方是否就是那名买凶者,反正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再计较这些也毫无意义。
放下心结后,两人畅谈无阻,宾主皆欢,岳鼎有些明白那些自诩风流的文人so客为什么总喜欢进这些风月场所,摈弃卖肉尝腥不谈,像这样同美人喝酒交流,谈天说地,确实很容易让人放纵心情,忘却烦恼,就像是真的有了一位红颜知己。
饮至最酣时,爱莲开口请教道:“我最近因修行遇上瓶颈,想起当ri师太教诲,便去寻了些佛经,希望能以佛理扫清心头迷障,却遇上一物不明,敢问岳少侠,佛经上常言修行需持功德,可功德一物,缥缈无踪,不能视不能闻不能触,功德究竟在哪里”
岳鼎沉默片刻,举起手来,以掌心相对,示意道:“这是功德。”
接着他又反转手,以手背相对:“这也是功德。”
爱莲皱眉思索片刻,美人颦目,自有一股顾盼生姿之sè,可惜最后仍是摇头不解:“可否详细说明,我若捐钱在县上建一座寺庙,可得功德否”
“毫无功德。”岳鼎见她仍是一片迷惘,便知是入了知见障,叹了一口气。
这跟人是否聪明毫无关系,有些人不读书,不识字,天生笨拙,但在佛理上却能举一反三,一法通,万法通,这就是常说的慧根。有些人能过目不忘,幼童时就能断识万字,可于佛理上却是一块榆木疙瘩,怎么也教不明白。
他只好详细解释道:“相传达摩祖师东渡中土神洲,当时的梁武帝得知后,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期望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一心钦慕佛法,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而且对于佛学也是非常jg通,因而自认很有功德,却被达摩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他的所作所为毫无功德。”
爱莲疑惑问:“为什么”
“因为他只知道着相事修,追求人天福报,不知道离相妙修求证佛果菩提。达摩祖师直指出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岳鼎哈哈一笑:“这问题梁武帝也曾问过,当时达摩答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梁武帝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功德,实为求福,福德并非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他见对方露出思悟的表情,便知是摸到了边缘,继续道:“后来梁武帝得志公禅师指点,自愧有眼不识泰山,便派人去追。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见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便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这就是有名的一苇渡江。
早期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意在不立名相。所追求的是一路所问,千圣不传的第一义,这种义是离一切语言文字相、心缘相、分别相。须知语言文字只是作为所显义理的媒介,真正的义理是不可以语言文字来用表达的,故佛教提倡依义不依语,破除对语言文字上的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