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七十九章 会战(15)(1 / 2)

www.biquxsw.cc,回到明朝当太子 !

把王承恩送到临时安置的下处,朱慈烺便是在直卫们的簇拥下,骑马外出巡视。尽管他心事重重,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他绝不会因为任何事而耽搁。

时近年关,清江的商人反而更多了。

沿河两岸,到处都是兴建中的商铺客栈,一眼看不到边。

街道已经不再是原本沿河东西十来里的格局,而是已经有了纵深。

鳞次栉比,青砖碧瓦,尽管是冬季,仍然有着南方特有的秀气和温润。

尽管是在江北,但清江这里河道纵横,街道的房舍边上就有运河支流,很多百姓的房舍就建在沿河两岸,与大街的商铺一起,构成了一个漂亮新兴城镇。

尽管是在高处,极目远眺,清江城已经是一眼看不到边的大型城市了。

原本清江就是一个极重要的南北货运的中转点,明朝在这里设漕运总兵,清朝的漕运总督府和南河总督府都设于此,但现在就发展成如此模样,还是得益于朱慈烺在此。

他的行营诸司中光军需司在这半年里就盖了几十处仓房,房舍过千间,雇佣的当地人超过三千人。

其余诸司,雇佣人手,招募长夫,兴建码头,库房,房舍。

整个市面,光是客栈饭馆就比半年前多出百倍来。

闻风而至的商人就更多了,尽管要交厘金,费用增加了,但人员流动多了,商机却是比别的地方更多了。

商人逐利,才不管现在大局如何,只要清军一天没有杀来,流贼一天不曾犯境,清江这里的商人商铺,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多。

当然,还是比不过泉州这样的海洋贸易为主的城市。

泉州的港口里樯橹如云,每天都有大量的来自各国的商船进港口,大明的商船就更多了。

往日本航线,往南洋航线,还有往印度的。

整个城市干净整洁,商人数十万,富裕的叫人难以想象。

泉州,广州,南京,苏州,闽浙南直江西,整个江南的精华圈就是这几省,每个城市都有港口,把中国的丝制品和瓷器大量出口,虽然带来的物价涨高和农业经济遭到破坏的恶果,但多年海外贸易毕竟使得民间富裕,特别是白银海量涌入。

只要解决了银本位的弊端,由政府调节粮食作物的种值和收购,整个南中国仍然将会飞速发展,完全能把同时代的欧洲甩在身后。

在当时只是工业文明的发端,工业产出还远没有甩掉手工业作坊的地步,在这个时候,中国人也完全当得起吃苦耐劳,勤劳智慧的评价,只要统治阶层不是换了更野蛮落后满清,未来的海洋是属于中国的。

很多事情,只从身边的微小改变,就可得到相应的判断。

此时此刻,朱慈烺怎么可能舍弃眼前的一切?

崇祯并不是猜忌他,但皇帝毕竟是皇帝,现在的崇祯,可能是到了想叫太子返回东宫,安心读书,坐观天下风云的时候了。

毕竟以皇子典军,久镇于外,并非良策。

入南京之初,皇室威望尽失,而且有流贼紧随而至的威胁,史可法等诸镇并不得力,刘泽清从不听命行事,形同藩镇,这些崇祯都十分清楚。

在那个时候,崇祯可以支持朱慈烺夺军,镇守清江,整军顿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现在眼看诸镇成型,军力强大,而且经过调整之后,孙传庭能镇住清江行营的诸镇,魏岳等人可以直接听从指挥,江北防务可告无虞。

黄得功和左良玉等镇,现在也可以开始梳理整顿,这些就绝不允许朱慈烺再插手了。

加上捐纳厘金银元改制,清吏制绝火耗加官俸,这些事都是朱慈烺的发端,现在留在清江反而不便,不如回到南京,赞襄政务也好。

当然,这其中必有不少外朝官员的功劳,还有内廷宦官的策应吧……

……

……

不远处,一群行营诸司的文官们也是罕见的骑马跟了出来。

更新了 呵呵 插入刚刚拜bing部尚书兼太子三师,已经正式进入大明一品行列的陈名夏脸上并无丝毫笑意,此次加guan,味道不对,这是明显昭然的事实。

除他之外,方以智除礼部侍郎,陈子龙暂无消息,不过听说农工司要直升农工部,这是太子极力主张,朝野之中,反对者甚众。

厘金,纳捐,其实都有前途可追,而且反对者利益分化,反弹力量不大。

银元火耗原本会引起轩然大波,不过紧接着又是加guan俸,细节上做的犹其之好,所以不仅没有太激烈的反对,反而给太子加分不少。

但在各地收缩府泉,加重省泉和县泉,裁撤分守、分巡等诸道,加设提xing司fa、财税转运诸司,却又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

设农工部,各地派驻分司,管的是农田水利,仓储,转运等很多有油水的大事,中枢和地方早就争的一团糟,此事的阻力,实在不少。

就陈名夏等人来看,太子行事还是有点急了,若是从容行事,恐怕就要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