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就说吧”
李泰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依旧装出那份傻傻的样子,求饶道:“父皇,我真的没有什么想法,你让我怎么说啊。您就放过我吧,你让我想到明天我也想不出来啊。”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不用到明天,你不是想做逍遥王爷吗一盏茶的时间想不出来,你这辈子最多就是郡王了。两盏茶,就是嗣王,在以后就是国公、郡公了,你想想到底想要什么爵位”
这是李世民利诱不成开始威逼了,李泰也就是他儿子,换个别人估计不是刀斧着身,也得大刑伺候了。李泰却是连考虑都没考虑,直接继续装傻。李泰如今硬气一时就可能免除一世的烦恼。现在出了风头,以后被别人当成眼中钉的滋味可不好受。
李泰的装傻彻底气坏了李世民,李世民在殿内传了几圈,最后面目阴沉,嘴角带着诡异的笑容,将声音压的的极低,说道:“没关系,你可以不说。作为父亲,在这点小事上我也不能拿你怎么样。不过,我可以下旨,将梧桐苑里的内侍宫女全部换走,包括最疼你的嫣儿。就让嫣儿去掖庭宫洗衣服去吧。”
说着,李世民作势就要叫人传旨。
李泰这个时候可坐不住了,急忙喊道:“等等,让我再想一想。”
李泰向长孙皇后看去,试图得到帮助,或许长孙皇后也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聪慧到何种程度,只将脸看向别处,并不给李泰任何回应。
孤立无援的李泰此刻真的愤怒了,他曾经经历过恐惧,彷徨,无助等等情绪,但这次不同,这次就是简简单单的愤怒,单纯而又强烈,一种感到到背叛的愤怒。
李泰已经多次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帮助李世民。甚至有过不顾自己安危来帮助李世民。也许这种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没有李泰的帮助,结果也会相同,但李泰毕竟为李世民做过。
李泰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真的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更不知道盛怒下的李世民是否真的会将嫣儿派去掖庭宫,或者做出让李泰更不敢接受的事情。李泰很想一走了之,但他不敢,他不敢置嫣儿等人的安危于不顾,他不是李世民,他不敢拿身边的亲人作为筹码。
这一刻李泰分不清站在自己面前的男人,是父亲,还是皇帝。
李泰不敢赌,只好低头。
没有等李世民再次询问,李泰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冷冷的说道:“陛下,既然你把这看成一次交易,那么我们就把这当做交易来谈,我想我可以提出要求。”
“好,你说。”李世民哑然失笑,说道。
李泰淡然一笑,稍稍翘起的嘴角挂着刺骨的冷漠,平静的不带有一丝波澜的声音缓缓的从嘴角滑出:“陛下,当年汉高祖曾经有过约法三章,如今你也要答应我三个条件;首先,我院子里的人不再归你管,生死由我,而不是你。”
“好,我答应你。”
“第二,今天我要说的话只说一遍,听明白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以后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问我。”
“好,我也答应你。”
“第三,今天我说的话不许让第四个人知道,即便你需要和别人说,也不要提及是我的想法。“
“好,我还答应你。现在你可以说了吧”
李泰说这番话时刻已经的在胡闹了,敢和皇帝当面提条件的人没几个,或许李泰此时已经开历史先河了。奇怪的是李世民竟然容忍他的胡闹。
李泰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即便再糟糕的情况,长孙皇后也能护住他一条小命,这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若是答应三个条件,李泰算是为自己身边的人做了点事,同时也在其他人面前隐藏了自己,更为以后做事打下了伏笔。若李世民不答应,对李泰也没有什么损失,只要他肯说,李世民是不会和嫣儿等宫女们计较的。
至于是否能惹恼李世民,或者李世民恼羞成怒下会做出什么来,李泰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小命能被长孙皇后保住,其他的能争取一样是一样。大不了什么都没有了,已经活过一次的李泰,在关键时刻还真就不惧怕什么。
李世民此刻也是满心怒火,同时还为有李泰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即便有依靠,能无视李世民的怒火,并将自己和李世民放在同一层次来交谈,这对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个孩子偏偏就是李世民自己的儿子,怎么能不让李世民在心里生出骄傲。其实这是李世民不了解李泰才会有这种感觉。
李泰在信息资源充分的现代生活了二十多年,那种近乎于生命烙印一样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抹杀的。各种媒体上看到领导的机会多了,渐渐也就习惯了所谓的高层人物。根本就没感觉到一直以父亲形象出现的李世民有多么可怕。
在李泰的眼中,李世民充其量也就是个挥舞着棍棒的城管,挨顿打,被掀了摊子,即便是一无所有,事情过后一样痛快的活着。
归根结底,李泰到现在还没意识到“皇帝”和“皇权这两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是第一更,第二更在晚上八点前送上。
正文第四十三章绕来绕去
李世民这个时候露出作为皇帝的威严,李泰并不为自己的安危担心,而是怕李世民拿身边的人开刀。无论是历史评价,还是李泰自身的体会,都不认为李世民是个滥杀的人。
即便不杀人,在绝对的皇权下,绕过李泰,给他身边的人添些麻烦对于李世民来说只是一句话的事。
李泰为了身边的人,不得已之下再次在李世民面前露出锋芒。
回忆魏征,孔颖达,封德彝三人之间的争执,仔细整理下思路,李泰淡然的缓缓说道。
“父皇,他们之间的争论是无法说清谁对谁错的。抛开封德彝的身上的小事,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争论的只是个人的观点。由个人的观点不同,引发的治国方略不同。说道底,不过是德治与法治之争。从先秦就开始争论的问题是无法说清孰对孰错的”
李世民点点头,示意李泰继续说下去。
李泰继续说道:“魏大夫和孔大儒两人算是德治。魏大夫有些偏向于人治带动德治,他言语间表现出过于看重个人,从开始强调封仆射个人的对错,然后引伸出官员的失误,不难看出,他的德治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德治。
gu903();孔大儒略有不同,饱读圣贤书,满心思孔子思想的他强调的是有教无类,希望贫民受到教化,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种从下到上的德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