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摇手,“那个承诺,某给不了你。”
“但将军可以让它既成事实。”
伽蓝沉思不语。
“将军当真以为那些军队都是因为某而归降”高临手指自己的大营方向,言辞恳切地说道,“战局发展到这一步,高平必然要为王国和自己做打算,为此他肯定要改变策略,而接下来将军若想拿下平壤,必然要倚仗高平的威望,于是高平必然会利用这一机会为自己谋取称王的实力,一旦他控制了所有投降的高句丽军队,那么未来的高句丽大王必然就是他。这是毋庸置疑的事。高平称王了,其野心必然膨胀,高句丽依旧是中土大患。”
这倒是事实。高临的资历威望,与高平根本没有可比性,虽然这两天很多高句丽贵族带着军队投奔了高临,但实际上都是冲着高平来的。好在高平被帝队所挟持,暂时无法与这些贵族“沟通”,这才给了高临一个机会。
“某凭甚相信你的承诺”伽蓝忽然问道。
“难道将军相信高平的承诺”高临当即反问道,“你血屠乌骨,与其仇深似海。高平一旦称王,岂肯罢休对将军来说,高平才是心腹大患。”
伽蓝嗤之以鼻,“某凭甚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你某在拿下平壤后再杀高平,必会激怒支持他的高句丽人,对某来说,后果严重。”
伽蓝当然想独吞攻陷平壤的功劳,但现在远征军的水陆主力大军距离平壤遥不可及。为此他必须付出代价。那就是让高平在重获ziyou的同时重新获得实力并掌控高句丽王国。这时候,假若伽蓝出尔反尔,杀了高平,激起平壤兵变,以龙卫军之单薄实力,极有可能丢掉平壤。而得而复失的责任,伽蓝承担不起。
“某说了。某可以为将军打开平壤的大门。”高临手指自己,郑重说道。“是某,而不是高平。”
伽蓝想了半天,还是摇摇头,“或许,你可以打开平壤的大门,但你的实力控制不了平壤,而高平却可以。能否在攻陷平壤后牢牢掌控平壤,对结束这场战争至关重要,否则,高句丽会分崩离析,会陷入长久内战,而这对中土,对半岛乃至整个远东局势,都不利。”
高临沉默半晌,苦笑道,“没想到,将军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竟因一己之私利而置中土苍生于不顾。既然如此,那就请将军拭目以待,看看这场战争能否如你所想的一样结束。”
伽蓝脸色微变。今夜高临敢来提条件,敢来威胁自己,必然也想到了被拒绝的后果。他的资历、威望和实力都不如高平,只待高平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策略与帝国合作,高临就成了必然被铲除的对象。今天他敢背叛高元,明天就会背叛高平,高平岂肯容他所以高临在决战中竭尽全力,以期赢得自己的信任,改变其命运,一旦他的愿望落空,他必然要挣扎,必然想方设法混乱局势,分裂高句丽,阻碍王国的重建。做不了大王,那就做一方诸侯,唯有如此,他才能保全自己,才能赢得问鼎王位的机会。
“你也是自私自利的小人。”伽蓝嘲讽道,“你为一己之私利,背叛君王,背叛王国,背叛高句丽,甚至不惜让战争延续下去,涂炭生灵。”
“某不过为自己、为高句丽寻一条生路而已。”高临大义凛然地说道,“高句丽遭此重创,即便休养百年也未必可以恢复元气,而这一切都是拜高元、高平、乙支文德之辈所赐。如今你竟以高平代替高元,明显就是想把战争继续下去,想让高句丽亡国灭种。”
伽蓝没有说话,他从高临的眼睛里看到了危机。
“将军是否知道,乙支文德在逃亡途中下令掘开了萨水上游的水坝,洪水呼啸而下,已经断绝了将军的退路,也断绝了将军的援军和粮秣。”高临冷笑,“将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不知能在顺安城下坚持几日”
伽蓝暗自吃惊,一双眼睛慢慢眯起,凛冽杀气喷涌而出。高临使出杀手锏了,这时候倘若其临阵倒戈,龙卫军必定腹背受敌,高平固然性命不保,龙卫军也岌岌可危,而更严重的是,高元和乙支文德则可乘机反攻,帝国选锋军的前期战果必定毁于旦夕之间。
高临“出击”的时机太好了,伽蓝没有选择,唯有答应他的条件。
“某可以给你想要的承诺。”伽蓝说道,“但是,某一旦杀了高平,平壤大乱,迫不得已之下,就不得不屠城镇压。”
高临目露喜色,躬身一礼,毫不犹豫地说道,“某需要将军的承诺。”
乙支文德故技重施,打了帝国选锋军一个措手不及。
王辩的运气非常好,他带着怀远军渡河不久就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侥幸躲过了一劫。
杨恭仁、崔逊在萨水东岸扎营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情况,所以选择了一处较高地势,洪水冲过来后,虽然包围了营寨,却没有人员损伤,且营内粮秣充足,足以支撑数日,只是如此一来,王辩也罢,杨恭仁也罢,短期内都无力再去接应支援伽蓝,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二十一日,伽蓝说服了高平。
高平无路可走了,唯有倚仗自己的实力,借助帝国大军的力量,直接杀进平壤,自立为王,于是他不惜一切代价使出了各种手段,于二十三日在顺安城内应的帮助下,成功攻陷顺安。
二十四日,高平、高临率军杀到平壤城下。伽蓝率龙卫军随后跟进。
二十五日,平壤城里的一些贵族背叛了高元,打开了城门。平壤失陷。高元仓惶出逃,与乙支文德及其残部南下逃遁而去。
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帝国远征军横渡辽水三十七天后,伽蓝率突厥精骑进入平壤,在城楼上升起帝国大纛。
第两百九十章惊变
高元逃跑了,乙支文德也逃之夭夭,而帝国远征军的主力尚未抵达平壤,这正是高句丽贵族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重立新王的最佳时机。只待既成事实,中土帝国迫于半岛和远东形势的压力,不论这个高句丽新王是否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只能下旨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