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是勋虽无父母,却有伯父,按照当时的习惯,是仪乃是氏大家长,又是是勋的长辈,曹淼就该如同伺候公爹一般服侍是仪。好在当初是仪身边还有正牌的儿子、媳妇,且轮不到曹淼呢,而且她出嫁以后不久,便跟着是勋返回了兖州,跟大伯父说byebye了。如今若归营陵,是家几个小子全都出仕在外,她这个侄儿媳妇就必须担负起赡养之责来啦,想起来真有点儿心里打鼓——我完全没有经验啊,大伯父能够满意吗?
是勋瞧瞧曹淼的脸色,很快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当即轻叹一声:“此亦无可奈何之事。”你以为我喜欢去见是仪啊。我早就跟那老头撕破脸了。本来还打定主意老死不相往来呢!真是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啊。
却见曹淼突然间垂下头去,却悄悄斜眼瞟着是勋,扭捏着低声问道:“若不归营陵,而返郯县,可乎?”
是勋眼前突然一亮,当下猛拍双掌,大声答道:“可也!”我在东海郡郯县可还有一个长辈哪。正乃曹淼的伯父曹宏是也,干脆回去伺候他,不比伺候是仪那老东西要强么?虽然是姻亲而非同族,但曹宏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比是仪要孤零得多,为此而往依之,道理上也说得过去啊。
他当即抱住曹淼,在老婆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然后手舞足蹈地就跑了。曹淼还纳闷哪:我生怕你不乐意。结果不但答应了,而且……你有那么兴奋吗?你就那么喜欢我大伯父。竟然连自家的大伯父都不要了?
翌日即有诏书颁下,准诸相辞表,但仍各给虚衔,以参军政重事。是勋为此又写了第四份上奏,说自己身为首相,不能辅弼君主,燮理阴阳,致使天象示警,再加上此前的壶口胡乱,罪责比其他人都要大,不敢再受职赏——我要走人,恢复白身,希望大王您可以谅解。
左右不过一个过场,曹操当即允准,但额外赏赐是勋黄金、绢帛,以酬其功。随即出台了新的宰执班底:往许都召华歆为中书令,升董昭为其副;以钟繇为尚书令,以王邑为其副;任徐奕为御史大夫,以刘先为其副。
听说了这一套人事任命以后,关靖不禁拍案大笑:“魏王乃弃良骥而用群犬也。”华歆跟王朗为同一路货色,都是功名利禄心很强,实务能力却只平平的老官僚;钟繇倒确实是宰相之才,但与荀攸相比则显得过于持重,魄力不足;至于其余几位,名望都比原任差得太多,能力则因为缺乏足够的展示舞台,尚不好说。
是勋和诸葛亮确定了自己此前的猜想,即曹操确实有意更换一批宰相,形成一个相对弱势的重臣班子,好以此来增强君主的发言权。但他们只以为曹操是因势利导,顺便为之,猜不到本来整个事件就都是曹操所暗中策划的……
从这一新的宰相班底来分析,似乎段瑕确实只是个人行为,背后并无他人指使。原本最大的嫌疑犯陈群未得寸进,连副相都没能混上一个,要么他的阴谋被曹操看穿了,更可能是原本就不关他的事情。新任六相除了名望、能力大多远不如前任外,几乎毫无共同点,其中没有任何两到三人可能是属于同一利益集团,从而有当幕后黑手资格的——至于其实曹操是教唆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人都没往那个角度去想……
不过由此亦可得见,曹操不但夺权,还要分权,对于新宰相班子的人选,可谓苦心孤诣,筹划细密,几乎无懈可击也。
不过这就不关是勋什么事儿啦,他匆匆打包,想要尽快闪人。在此之前,先召聚门下宾客,询问他们的去向——是跟我回乡去呢,还是希望留在安邑呢?要么需要我写一封荐书,愿往何处为吏?宾客们大多表示,愿意继续跟随在主公身边。终究谁都瞧得出来,是勋归隐只是暂时的,他迟早还会回到魏国中枢来,这时候撒腿走人,为德不终,恐怕会懊悔终身哪。
只有几个家就在安邑的,希望能够暂且辞去,以待将来。
是勋最后请来关靖和逄纪,先问关靖:“士起可愿随某返乡否?”关靖身份不同,对是勋来说,亦师亦友,非独宾客也,所以你要是还想留在安邑,我绝不拦阻,也无丝毫怨怼之意。关靖捋须而笑:“暂避耳,靖何言辞?”你放心吧,我是不会走的。
再问逄纪:“元图初来,便逢此事,勋甚惭愧也。”才刚把你召来,我就丢了官儿了,实实在在地对不住,你日后有什么打算吗?逄纪低下头去稍微想了一下,突然抬头:“请得一荐书。”
是勋说可以,但不知道你想投入谁的门下?逄纪把嘴巴一咧,似笑非笑:“显甫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