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但是所画的地方却非常熟悉。
画面的主体集中在伊河以西,以龙门石窟的龙华寺为中心,净土堂、极南洞、古阳洞也表现得非常突出。
对于龙门石窟,熊储自然不陌生,而且刻骨铭心,因为九道山庄就在那附近。。
他奇怪的是,一个北方女真鞑子的牛录额真,身上带着一张地图,却不是洛阳的地理位置图,而是龙门石窟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这张图明显不能用来规划行走路线,只能算是某一个目的地。
这个北方女真鞑子的牛录额真,究竟是要到九道山庄,还是要到龙华寺,成为熊储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留下了牛录额真的玉印和牛皮纸,其他的东西交还给霍连山,熊储带着他来到了逍遥子墓地西北方向的武功山。。
这里是当年逍遥子带着熊储平时停留的一个山洞,因为非常偏僻,平时并没有什么人过来。
飞云剑法。
霍连山用鱼肠剑使出了一套剑法,熊储很快就明白了来历。
虽然不知道这套剑法出自何人之手,但是当初在山洞的石壁上,恰恰就有这套剑法。
自从听了李信的介绍,熊储已经明白了,凡是能够出现在山洞石壁上的武功招式,那就说明望气散人比较看重。
望气散人是武林泰斗的身份,能够入他的法眼,那就说明这一套“飞云剑法”自然非同凡响。
不过,霍连山颠来倒去就会十七招,而且还不连贯。
这有两种可能:第一,说明他练这套剑法的时间不长。第二,传授这套剑法的人要么另有心思,要么根本就不会全套。
熊储不知道“一剑刺向太阳”还有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所以他不敢擅自做主传授出去。
但是这一套飞云剑法二十四招,环环相扣,灵动多变,熊储认为比较适合小连山。
选择在武功山停留一段时间,熊储就是想传授霍连山一套剑法,增加他的自保能力。
现在有了十七招剑法的基础,熊储自然顺水推舟,把里面漏掉的7招核心杀招传授下去。
之所以对霍连山没有丝毫保留,关键是这段时间只要静下心来,看见霍连山就会想起那个故事。想起那个故事的同时,就会想起逍遥子。
逍遥子讲故事的水平并不行,但是那个故事却深深刻入熊储的骨子里去了,再也不能忘记。
只要想起逍遥子,就会想起好多事情,所以熊储把当初逍遥子对自己的好处,全部转给了霍连山。
当然,霍连山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熊储什么也不解释。
不解释的原因,就是希望霍连山慢慢忘记曾经的悲惨遭遇,重新做人,做一个快乐的少年。
“下九流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那些人不干人事。你现在有了一手妙手空空的基本功,其实可以用来做很多大事。”
“立身以正,万事之本。只要你心中存下一点正气,下九流也能够比上九流的伪君子更加理直气壮。俗话说:盗亦有道。武林传说盗帅楚留香,那就是个中翘楚。”
熊储不好说自己是奴隶出身,所以从凛然大义的角度,开解自己的这个小兄弟。
打消霍连山的顾虑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熊储需要找到一个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的人,彭二先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个月时间,你的这套剑法已经可以看了。现在,我想见见彭二先生,你有没有办法找到”
霍连山这一个月异常兴奋,不仅仅是学会了一套剑法,而是公子竟然推崇妙手空空这样的下九流,甚至每天晚上还讲述盗帅楚留香的传说故事。
现在公子要见彭二先生,霍连山没有说话,而是拉过自己的乌骓马如飞而去。
0036、彭二先生
来人明显是老江湖,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略显苍白,看起来不到四十岁的模样。但具体年龄说不清楚,或许有五十岁也说不定。
身上穿着麻衣道袍,肩上扛着一杆卦旗:“诸葛亮推演阴阳八卦,彭铁嘴妙断前世今生。”
熊储在茅棚里面见到彭二先生,已经是当天傍晚时分。霍连山用乌骓马把他带回来,也用了三个时辰。
“彭先生推演阴阳,演绎八卦,还能够妙断前世今生,果然有神鬼莫测之机。”
“公子说笑了,彭某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已。倒是公子匹马单枪大闹马市,枪挑剑砍数十人,然后一骑绝尘而去,那才是杨再兴复生,赵子龙在世,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行径。”
彭二先生在熊储对面坐下,随即微微一笑:“无恶不作的宋三公子丧命,横行无忌的王府禁军溃不成军,让洛阳城的老百姓扬眉吐气,这才是大快人心的豪侠壮举。现如今的书场,如果不能说上一段公子的英雄事迹,都没有听众了。”
熊储还是第一次被别人当面奉承,听得脸色微微一红,心里觉得不好意思:“彭先生的嘴巴果然不愧铁嘴之名,佩服佩服。”
彭二先生一如既往的微笑着,还煞有介事的双手抱拳:“呵呵,多谢公子夸奖彭某靠这张嘴吃饭,自然要经常磨练才行。”
“听口音,彭先生不像河南人,不知道仙乡何处”
“在下一介落魄书生,四海为家。”彭二先生微笑:“从江浙而来,转眼已有六年。”
“落魄书生,逆天手段;妙手空空,神鬼不知。”熊储也开始微笑起来:“李信李公子都很推崇,那都无所谓,反正杞县李家来头很正。但是和杀手逍遥子竟然也是朋友,彭先生果然走得好江湖”
彭二先生没有为自己分辨,而是坦承自己的底细:“迷惑神智,隔空取物,不过障眼法而已,上不得台面。再说了,人家江湖,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吗”
“江浙文风鼎盛,玄妙门到不多见。”熊储似乎自说自话:“倒是湖广一带,相传有一个隐秘门派,据说叫做飞鼠门。彭二先生既然从江南而来,想必有所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