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算不算最倒霉的穿越者
丢人啊
相救皇帝家人,原以为是天赐良机,是最牛逼的发迹途径,可以一步登天。现在看来,怕是错的离谱,留下了隐患,惹下了麻烦。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抄几首诗,搞搞什么小发明来的直接
就这么一味地浪费时间也不行,赵铮思来想去,还俗的事情还是得提上日程。
央求了几次之后,净空法师终于点头同意。
拖延了一个多月,效果还不错,燕国长公主赵嫣然前后来了几次,新晋的大宋权贵跟风而来,定力院的香火依旧旺盛。
既然戒色小和尚要还俗,那也不好强留了,爽快结个善缘挺好的。否则万一惹怒了他,得罪了燕国长公主,可就得不偿失了。
净空法师最为清楚,燕国长公主每次来进香,都要问问戒色的情况。老住持心中揣度,要不是赵铮俗家也姓赵,定力院怕是很有可能出一位驸马爷
二月十六
净空法师选了个黄道吉日,为戒色小和尚举办还俗仪式。并且承诺给一笔不菲的香油钱,算是一笔安家费吧
还不错,赵铮对于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
多少算是有点原始资本吧,赵匡胤那边没动静,混古代官场可能没机会了。那咱做点小生意,做个富商豪绅总可以吧
转眼到了二月十五,赵铮在寺中憋闷了很久,实在有些压抑,想要出寺走走。
理由嘛,明天就要还俗了,总不能再穿僧袍,总得买几身俗家的衣裳。
殿前司的便衣将士并未阻拦,赵匡胤并未限制赵铮的自由,出门完全可以。
不过赵铮心里有数,肯定会有尾巴跟着的,反正又不做什么亏心事,无所谓了
吃过早食,日上三竿的时候,雾气已经散开。
正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
赵铮伸了个懒腰,揣着几吊钱走出了定力院。
一边走,嘴边还哼着:小和尚下山买新衣,老和尚很爽快
春风吹拂下,汴河两岸的柳枝已有新绿,伸出院墙的红杏已经含苞待放。
在赵匡胤的严格约束下,陈桥兵变并未血流成河,前后就死了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汴梁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街市依旧繁华,叫卖声此起彼伏,走在路上虽不至于摩肩接踵,却也是熙熙攘攘。
第一次见识大宋的繁华,赵铮和头一遭进城的土包子没什么区别,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若非一身僧衣,怕是会多有鄙视。对待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和尚,善良的汴梁百姓很友善。
只是如此一来,倒也少了许多乐趣。经过包子铺,看到新鲜出笼的笋肉包子,赵铮垂涎三尺。虽然和后世的包子还有很大差距,但里面新鲜的竹笋拌上肉馅,味道应该不错。
可惜递上几文钱后,换来的永远只能是素菜包子。赵铮只能叹息一声,吐槽几句可恶的清规戒律。
路过迎春院门口时,浓妆艳抹的姐儿瞧见清秀俊俏的小和尚,总不免要说上几句荤话,调戏几句。赵铮只能满头黑线,避而远之,等过了明天,再这般搔首弄姿,爷定要将你整治的服服帖帖。
呸真是太没志气了,花街柳巷里的庸脂俗粉怎么能瞧得上哪能这么自甘堕落,最起码也得是行首花魁级的红颜祸水才行
直到进入一家成衣铺子,赵铮才放下心中的怨念,挑选了几套衣裳。这个时代的衣服少不了宽袍大袖,材质主要以麻布为主。没办法,在崇尚节俭的开国初年,能穿得起丝绸的人不多,赵铮暂时也没达到那个级别。
等有钱了还是找人量身订做比较好,赵铮只好勉强选了几套便离开。俗家的衣装是有了,但头发却让人苦恼。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男人也是要留长发的。或许宽袍大袖加上长发美髯,才算是儒雅吧否则即便是高冠博带,一顶圆溜溜的光头也会显得极不协调。
可是想要长发及腰,没个一两年根本不行,赵铮不由皱眉,也不知大宋有没有卖假发的
算了,一张英俊帅气的脸,加上文雅潇洒的气质,应该可以弥补发式上的不足,不影响迷倒万千少女的整体形象
赵铮笑了笑,见太阳已经偏西,便想着也该回去了。和尚逛街,看起来多少有些怪怪的,待明日之后,再来畅游汴梁繁华,若是能携带一二美人同行,就更为完美了
不想刚一出门,平静的大街上陡生变化。几匹快马护送着一辆马车飞驰而来,路人纷纷躲避,却有一个小孩慌乱中与父母走散,吓傻在路中间。
很俗套的剧情真实上演了,按照剧本,必有一个身手敏健的义士出手救人。这一次,赵铮充当了这个角色。
赵铮抱着孩子站定之后,马车已经消失在长街尽头。
“什么人竟然如此嚣张”
“仿佛是昭义军节度使的公子”
“是吗”
毫无疑问,路边社是这个年代最方便的信息来源。
昭义军节度使何许人也赵铮不知道,想来肯定是个纨绔子弟。
赵铮也不多理会,将孩子交给其父母,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感谢与喝彩之后,转身离去。
回去好好睡一觉,等着明天的好日子
s:这一章是个转折过度,一直写的不满意,删改了很多次,更新迟了,抱歉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二章好日子
建隆元年二月十六,黄道吉日。
是赵铮的好日子,也是赵匡胤的好日子,因为今天是长春节,大宋开国之君的寿诞之日。
一大早,赵匡胤就在接受了群臣朝贺,随后赐宴,并赐群臣衣一袭,以示恩宠。
当上了皇帝过生日,滋味自然不同,按理说赵匡胤本该高兴才是。可是宴会之后,坐在垂拱殿里,寿星皇帝却愁眉不展。
长春节,除了在汴梁的群臣,大宋的藩属与邻国也少不得来朝贺,南唐和吴越都是有使者前来的。还有各地的节度使自然也必不可少,没能亲自来的,至少也得派个代表前来为皇帝陛下贺寿。
河东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没来,但他的儿子李守节来了。
赐宴之后,很荣幸地获得了皇帝陛下的单独召见,但过程却不大愉快。
李守节刚一进殿,赵匡胤便冷冷一句:“太子,汝何故来”
劈头盖脸的一句话把李守节吓得魂飞魄散,跪在赵匡胤面前,冷汗直流。
赵匡胤称呼一个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那自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