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2 / 2)

“爱卿即刻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开拔北上,待你得胜归来,朕亲自设宴为铁卫营庆功”

“谢主隆恩”

拜别了哲宗,已经过了戌时五刻,大约现在的晚上八点多。想想今天的事有点多,干脆让两名亲兵先回营地,告知刘武自己明日再回。

徐诚忻离开皇宫直奔杜府而去,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正是晚上最热闹的时候。徐诚忻一路看着满街的行人,忽然有些迷惑起来:自己一个现代人,阴差阳错地跑到古代。现在又要为了这些古代人上战场,与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打仗,我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我一个局外人参合进来有必要吗历史会因为我的这些行为而发生改变吗,又能有多少改变呢

算算自己来宋朝也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对后世的各种记忆越来越淡,各种语言、行为习惯也越来越符合一个宋朝人的习俗。只是他的骨子里还是将自己与这个时代划分开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汉人、都是炎黄子孙。一开始只是努力想让自己活下来,过得好一点,随后又一步一步被逼着往前跑,他甚至没有仔细想一想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最后他又想起了自己在这个时代交的朋友,还有最亲密的家人沈晚晴、紫瑶、月儿等,瞬间为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他觉得自己已经属于这个时代了,因为这里有许多关心他、在乎他的人,就算为了他们也要保护这片土地、保卫这个国家。

“这当然是有意义的,”徐诚忻自言自语地说:“不管我能改变多少,至少要保护好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说罢,他抖擞精神,挥起马鞭直奔杜府。

杜子骞的杜府位天瓦林巷北段,与徐诚忻的新家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按现在的房产标准徐诚忻那儿是市中心,杜府只能算三环的样子,但这里更适合居住。

杜子骞的老爸杜中师现为正三品开国伯诸正大将军,听着威风,其实也是个闲职。因为自澶渊之盟后少有战事,偶尔有些边境冲突朝廷也不放在心上,根本用不着将军出马。也就是仗着年轻时立下的一些功勋,他才不致于被朝廷遗弃。

杜中师也是个聪明人,如今的世道没有他的用武之地,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朝廷之中从上到下都是重文轻武,同品秩的文武官员在大街上相遇,向来都是武官让道,让文官先行。这已经是朝廷的一种制度,所以当年范仲淹受命北上抗辽时,硬要以文官的身份去指挥战斗。

这已经不是谁重谁轻的问题了,简直就是在歧视军人,在这种制度下怎么可能有强大的军队,怎么能不被人家欺侮。徐诚忻也是因为长期呆在铁卫营,又不用跟各处官员打交道,所以体会不深,否则以他的脾气早就跟人家干起来了。

杜府的下人一见徐诚忻也没通报,直接将他带进正厅,不一会儿杜中师便面带微笑的迎了出来。徐诚忻对这样的老将军还是很尊敬的,规规矩矩地行了礼。二人先后落座,丫环上茶,寒喧几句便进入正题。

“贤侄今天可是来辞行的”老杜竟然一语道破他的来意,让徐诚忻大感意外。

“咦,老将军神机妙算,莫非你还学过算命”

“哈”老杜笑道:“老夫还能猜到你是刚刚见过了陛下,然后才来的。”

“晕,”徐诚忻叹道:“老将军,我拜你为师吧,这招教我得了。”

老杜摇摇头也叹道:“老夫在家中枯坐十余载,每日冷眼旁观这京城的大小之事,若连这点玄机都看不透岂能领兵打仗。”

第87章:拜访老杜本章字数:3300最新更新时间:2014090507:00:000

徐诚忻以前也想到过,杜子骞这么一个在朝中没有一点势力的年轻人,凭什么这么得到皇帝的信任。今天凭着杜中师的几句话便让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老杜这个是个老油条在一旁指点,杜子骞混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别看杜中师沉寂多年、一声不响,其实时时关注着朝中的动向。他非常清楚军人的前途只有在战场上获取,而朝廷一直不敢动武,任凭敌国各种挑衅,他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早年他也曾上过一些折子,力陈其中的要害,但他所有的折子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不得不放弃初衷,等待机会。

几年下来,他是看出来了,高太后只善于守业。她的一生只把目光聚集在国内,注重的是勤政、清廉。而对于国外,不要说野心,只要人家不来惹她,宁愿低下半个头来。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在这样的统治者手下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

当然,杜中师也不是光为了自己的功名前途着想。军人从来都是比较强硬的,他与朝廷的对外决策完全相反,每年都能听到辽人杀掠宋朝边民的消息。后来西夏眼红了,也开始学着辽人来宋境抢财物,并提出岁币要求。近几年听说连倭国这样上不了台面的岛国都开始向大宋伸手了,一想起这些他就怒火中烧,恨不能披坚执锐,踏平夷族。

杜子骞上面有两个兄长,都在战场上死于辽人之手。对于杜子骞,亲戚朋友都建议他应该学文,一来为杜家保存一脉香火,二来将来也容易谋取功名。但杜中师执意不肯,一拍着桌子斥道:“学文何其多也,吾辈若不奋起,谁人可守疆土”

杜中师家教极严,反正自己闲赋在家,亲自当起了老师,兵法武艺一下不落下。后来宋哲宗登基,哲宗早慧,他也早有耳闻。凭着他的这点脸面,为杜子骞谋得个侍读的差事。因为高太后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不如另辟蹊径,及早经营这位未来的大宋统治者。

杜子骞也不负他的期望,用老杜的一些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哲宗。哲宗也是个孤立无援的人,他与杜子骞父子成为朋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随着宋哲宗不断的长大,杜中师埋在心里的希望也开始萌芽。

gu903();